一种地面北斗接收L波段的LC滤波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13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面北斗接收L波段的LC滤波器模块,包括信号输入端口、信号输出端口、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Ⅰ、第一级耦合电路Ⅰ、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Ⅰ、第二级耦合电路Ⅰ、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Ⅰ、串联LC耦合电路、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Ⅱ、第二级耦合电路Ⅱ、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Ⅱ、第一级耦合电路Ⅱ、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Ⅱ和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地面北斗接收L波段的LC滤波器模块优点是体积小,利用率高,重量轻,能够使用在腔体滤波器和陶瓷滤波器难以胜任的地方,在航空、航天、雷达、通信、电子对抗、广播电视及各种电子测试设备中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面北斗接收L波段的LC滤波器模块
本技术属于滤波器模块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地面北斗接收L波段的LC滤波器模块。
技术介绍
LC滤波器,是利用电感、电容和电阻的组合设计构成的滤波电路,可滤除某一次或多次谐波,最普通易于采用的无源滤波器结构是将电感与电容串联,可对主要次谐波构成低阻抗旁路;单调谐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高通滤波器,LC滤波器具有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少、运行可靠性较高、运行费用较低等优点,应用很广泛,无源LC电路不易集成,通常电源中整流后的滤波电路均采用无源电路,且在大电流负载时应采用LC电路,LC滤波器在难以使用运算放大器等器件的高频、宽频领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面北斗接收L波段的LC滤波器模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面北斗接收L波段的LC滤波器模块,包括信号输入端口、信号输出端口、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Ⅰ、第一级耦合电路Ⅰ、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Ⅰ、第二级耦合电路Ⅰ、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Ⅰ、串联LC耦合电路、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Ⅱ、第二级耦合电路Ⅱ、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Ⅱ、第一级耦合电路Ⅱ、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Ⅱ和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所述信号输入端口的右侧连接有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所述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的右侧连接有第一级耦合电路Ⅰ,所述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和第一级耦合电路Ⅰ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Ⅰ,所述第一级耦合电路Ⅰ的右侧连接有第二级耦合电路Ⅰ,所述第一级耦合电路Ⅰ和第二级耦合电路Ⅰ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Ⅰ,所述第二级耦合电路Ⅰ的右侧连接有串联LC耦合电路,所述第二级耦合电路Ⅰ和串联LC耦合电路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Ⅰ,所述串联LC耦合电路的右侧连接有第二级耦合电路Ⅱ,所述串联LC耦合电路和第二级耦合电路Ⅱ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Ⅱ,所述第二级耦合电路Ⅱ的右侧连接有第一级耦合电路Ⅱ,所述第二级耦合电路Ⅱ和第一级耦合电路Ⅱ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Ⅱ,所述第一级耦合电路Ⅱ的右侧连接有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所述第一级耦合电路Ⅱ和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Ⅱ,所述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的右侧连接有信号输出端口。优选的,所述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的射频信号经过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后,送至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Ⅰ,之后通过第一级耦合电路Ⅰ耦合至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Ⅰ,再经第二级耦合电路Ⅰ耦合至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Ⅰ,之后再经串联LC耦合电路后又传输至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Ⅱ,再通过第二级耦合电路Ⅱ传输至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Ⅱ,之后再通过第一级耦合电路Ⅱ后传输到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Ⅱ调谐,最后再通过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将调整之后的射频信号送至信号输出端口输出。优选的,所述第一级耦合电路Ⅰ、第二级耦合电路Ⅰ、第二级耦合电路Ⅱ、第一级耦合电路Ⅱ共同构成各级耦合电路,所述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Ⅰ、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Ⅰ、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Ⅰ、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Ⅱ、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Ⅱ、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Ⅱ共同构成各级LC谐振电路,所述串联LC耦合电路、各级耦合电路、各级LC谐振电路中的电容均经过严格筛选,调谐过程中不改变其容值,所述各级LC谐振电路和串联LC耦合电路中的电感值即可控制通过此模块的射频信号频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面北斗接收L波段的LC滤波器模块,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用地面北斗接收L波段的LC滤波器模块优点是体积小,利用率高,重量轻,能够使用在腔体滤波器和陶瓷滤波器难以胜任的地方,在航空、航天、雷达、通信、电子对抗、广播电视及各种电子测试设备中应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地面北斗接收L波段的LC滤波器模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信号输入端口;2、信号输出端口;3、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4、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Ⅰ;5、第一级耦合电路Ⅰ;6、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Ⅰ;7、第二级耦合电路Ⅰ;8、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Ⅰ;9、串联LC耦合电路;10、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Ⅱ;11、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2、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Ⅱ;13、第一级耦合电路Ⅱ;14、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Ⅱ;15、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面北斗接收L波段的LC滤波器模块,包括信号输入端口1、信号输出端口2、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3、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Ⅰ4、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Ⅰ6、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Ⅰ8、串联LC耦合电路9、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Ⅱ10、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Ⅱ12、第一级耦合电路Ⅱ13、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Ⅱ14和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15,信号输入端口1的右侧连接有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3,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3的右侧连接有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3和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Ⅰ4,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的右侧连接有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和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Ⅰ6,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的右侧连接有串联LC耦合电路9,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和串联LC耦合电路9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Ⅰ8,串联LC耦合电路9的右侧连接有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串联LC耦合电路9和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Ⅱ10,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的右侧连接有第一级耦合电路Ⅱ13,第二级耦合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面北斗接收L波段的LC滤波器模块,包括信号输入端口(1)、信号输出端口(2)、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3)、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Ⅰ(4)、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Ⅰ(6)、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Ⅰ(8)、串联LC耦合电路(9)、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Ⅱ(10)、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Ⅱ(12)、第一级耦合电路Ⅱ(13)、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Ⅱ(14)和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15),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口(1)的右侧连接有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3),所述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3)的右侧连接有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所述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3)和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Ⅰ(4),所述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的右侧连接有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所述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和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Ⅰ(6),所述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的右侧连接有串联LC耦合电路(9),所述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和串联LC耦合电路(9)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Ⅰ(8),所述串联LC耦合电路(9)的右侧连接有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所述串联LC耦合电路(9)和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Ⅱ(10),所述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的右侧连接有第一级耦合电路Ⅱ(13),所述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和第一级耦合电路Ⅱ(13)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Ⅱ(12),所述第一级耦合电路Ⅱ(13)的右侧连接有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15),所述第一级耦合电路Ⅱ(13)和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15)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Ⅱ(14),所述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15)的右侧连接有信号输出端口(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面北斗接收L波段的LC滤波器模块,包括信号输入端口(1)、信号输出端口(2)、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3)、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Ⅰ(4)、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Ⅰ(6)、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Ⅰ(8)、串联LC耦合电路(9)、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Ⅱ(10)、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Ⅱ(12)、第一级耦合电路Ⅱ(13)、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Ⅱ(14)和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15),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端口(1)的右侧连接有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3),所述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3)的右侧连接有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所述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Ⅰ(3)和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一级LC谐振电路Ⅰ(4),所述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的右侧连接有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所述第一级耦合电路Ⅰ(5)和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Ⅰ(6),所述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的右侧连接有串联LC耦合电路(9),所述第二级耦合电路Ⅰ(7)和串联LC耦合电路(9)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Ⅰ(8),所述串联LC耦合电路(9)的右侧连接有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所述串联LC耦合电路(9)和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三级LC谐振电路Ⅱ(10),所述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的右侧连接有第一级耦合电路Ⅱ(13),所述第二级耦合电路Ⅱ(11)和第一级耦合电路Ⅱ(13)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第二级LC谐振电路Ⅱ(12),所述第一级耦合电路Ⅱ(13)的右侧连接有输入驻波匹配电路Ⅱ(15),所述第一级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立岗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藤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