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转换电路、电路板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12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功率转换电路、电路板及空调器,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谐振电路以及整流滤波电路。变压器设置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谐振电感设置有第三绕组,将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都绕制在同一磁芯上,磁芯具有闭口形的第一芯体和开口形的第二芯体,且第二芯体的开口朝向第一芯体,将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绕制在第一芯体上,第三绕组绕制在第二芯体上,从而将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都集成在同一磁芯上。基于此,通过将谐振电感与变压器通过磁集成的方式应用在功率转换电路中,该磁集成的方式通过磁路复用实现谐振电感与变压器两者功能合一,从而减少磁芯体积,使得整个功率转换电路可以节省所要占用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转换电路、电路板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但不限于电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转换电路、电路板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相关技术中,功率转换电路会使用到谐振电感和变压器两个器件,但谐振电感与变压器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器件,其总体占用的体积较大,从而导致整个功率转换电路在其应用的产品中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不符合当前各类智能产品追求小型化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转换电路、电路板及空调器,能够节省整个功率转换电路所要占用的空间。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谐振电路,设置于所述变压器输入侧,所述谐振电路包括谐振电感,所述谐振电感包括第三绕组;整流滤波电路,设置于所述变压器输出侧;其中,所述第一绕组、所述第二绕组和所述第三绕组绕制在同一磁芯上,所述磁芯包括闭口形的第一芯体和开口形的第二芯体,所述第二芯体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芯体,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一芯体上,所述第三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二芯体上。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本技术实施例的功率转换电路,其包括变压器、设置在变压器输入侧的谐振电路以及设置在变压器输出侧整流滤波电路。其中,变压器设置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谐振电感设置有第三绕组,将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都绕制在同一磁芯上,磁芯具有闭口形的第一芯体和开口形的第二芯体,且第二芯体的开口朝向第一芯体,具体地,将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绕制在第一芯体上,第三绕组绕制在第二芯体上,从而将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都集成在同一磁芯上。基于此,通过将谐振电感与变压器通过磁集成的方式应用在功率转换电路中,该磁集成的方式通过磁路复用实现谐振电感与变压器两者功能合一,从而减少磁芯体积,使得整个功率转换电路可以节省所要占用的空间。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谐振电路还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谐振电容和储能电感,所述第一MOS管、所述第二MOS管、所述第三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组成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通过所述谐振电感、所述谐振电容和所述储能电感连接到所述变压器输入侧。开关组件中的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之间形成开关组合并交替开通,通过开关组件与谐振电感、谐振电容以及储能电感连接形成完整的谐振电路,并以此连接到变压器输入侧。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滤波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组成整流桥堆,所述整流桥堆通过所述滤波电容连接到负载。整流滤波电路设置在变压器输出侧,其中,整流桥堆在电路中起到整流作用,滤波电容在电路中起到滤波作用。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芯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体连接,所述第二芯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单段气隙或者多段气隙;或者,所述第二芯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单段气隙;或者,所述第二芯体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芯体连接。对于磁芯的结构,第二芯体的一端与第一芯体连接在一起,或者第二芯体的两端均与第一芯体连接,以形成完整的闭合磁路。对于气隙的设置方式,可以在第二芯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单段气隙,单段气隙由于混入了空气介质,改善减小了磁导率,从而更好地控制磁饱和现象,提升电感量的均匀性;也可以在第二芯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多段气隙,每段气隙的宽度可以变小,可以减少漏感,降低涡流损耗,以降低对磁芯周边的磁干扰;还可以在第二芯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单段气隙,与在第二芯体的一端设置有单段气隙相比,相同气隙宽度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降低磁芯体积。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二芯体的中部。将第三绕组绕制在第二芯体的中部,将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绕制在第一芯体上,即将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都集成在同一磁芯上,通过将谐振电感与变压器通过磁集成的方式应用在功率转换电路中,该磁集成的方式通过磁路复用实现谐振电感与变压器两者功能合一,从而减少磁芯体积,使得整个功率转换电路可以节省所要占用的空间。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芯体设置有第二中柱,所述第三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二中柱上。通过在第二芯体设置第二中柱,在实现相同的电感量的情况下,可以缩减两侧边柱的宽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磁芯体积。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柱与所述第一芯体之间设置有单段气隙,以防止磁芯饱和,同时增加磁路等效长度,进而增大储能,而且可以减小电感量。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分别绕制在所述第一芯体的两侧。将第三绕组绕制在第二芯体上,将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绕制在第一芯体的两侧,即将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都集成在同一磁芯上,通过将谐振电感与变压器通过磁集成的方式应用在功率转换电路中,该磁集成的方式通过磁路复用实现谐振电感与变压器两者功能合一,从而减少磁芯体积,使得整个功率转换电路可以节省所要占用的空间。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体设置有第一中柱,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一中柱上。通过在第一芯体设置第一中柱,并将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绕制在第一中柱上,在实现相同的电感量的情况下,可以缩减两侧边柱的宽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磁芯体积。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有与所述第三绕组相耦合的第四绕组,所述第四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二芯体上。第四绕组为谐振电感电流检测绕组,根据磁路互耦原理感应功率转换电路上的电流,第四绕组所在的耦合支路连接到检测电路,使得可以使用检测电路作为功率转换电路输入电流的采样,也可以作为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入过流保护。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绕组和所述第四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二芯体的中部。将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绕制在第二芯体的中部,将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绕制在第一芯体上,即将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都集成在同一磁芯上,通过将谐振电感与变压器通过磁集成的方式应用在功率转换电路中,该磁集成的方式通过磁路复用实现谐振电感与变压器两者功能合一,从而减少磁芯体积,使得整个功率转换电路可以节省所要占用的空间。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绕组和所述第四绕组分别绕制在所述第二芯体的两端。将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分别绕制在第二芯体的两端,将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绕制在第一芯体上,即将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都集成在同一磁芯上,通过将谐振电感与变压器通过磁集成的方式应用在功率转换电路中,该磁集成的方式通过磁路复用实现谐振电感与变压器两者功能合一,从而减少磁芯体积,使得整个功率转换电路可以节省所要占用的空间。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芯体设置有第二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率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n谐振电路,设置于所述变压器输入侧,所述谐振电路包括谐振电感,所述谐振电感包括第三绕组;/n整流滤波电路,设置于所述变压器输出侧;/n其中,所述第一绕组、所述第二绕组和所述第三绕组绕制在同一磁芯上,所述磁芯包括闭口形的第一芯体和开口形的第二芯体,所述第二芯体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芯体,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一芯体上,所述第三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二芯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压器,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
谐振电路,设置于所述变压器输入侧,所述谐振电路包括谐振电感,所述谐振电感包括第三绕组;
整流滤波电路,设置于所述变压器输出侧;
其中,所述第一绕组、所述第二绕组和所述第三绕组绕制在同一磁芯上,所述磁芯包括闭口形的第一芯体和开口形的第二芯体,所述第二芯体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芯体,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一芯体上,所述第三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二芯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电路还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谐振电容和储能电感,所述第一MOS管、所述第二MOS管、所述第三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组成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通过所述谐振电感、所述谐振电容和所述储能电感连接到所述变压器输入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和滤波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组成整流桥堆,所述整流桥堆通过所述滤波电容连接到负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芯体连接,所述第二芯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单段气隙或者多段气隙;
或者,所述第二芯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单段气隙;
或者,所述第二芯体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芯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鸣静徐锦清黄招彬岑长岸赵鸣杨土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