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测试信息采集电路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384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测试信息采集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和微控制单元MCU,所述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和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均与微控制单元MCU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40与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中的场效应管Q7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电阻R41的一端,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和电阻R40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对外输出正极OUT+,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2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前对电池测试信息进行采集,有利于快速排除故障电池,协助用户正确使用启动连接方式,提高启动救援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测试信息采集电路及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源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测试信息采集电路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全球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大量的汽车售后维护维修以及应急救援等需求与日剧增,对售前售后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当汽车电池严重亏电或短路损坏时,如果没有提前检测而直接用应急启动电源简单地并联接上,这种不但没有成功启动汽车,反而对应急启动电源电池自身能量造成过放电,甚至导致永久性损坏。因此,亟需一种电池测试信息采集电路及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测试信息采集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和微控制单元MCU,所述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和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均与微控制单元MCU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40与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中的场效应管Q7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电阻R41的一端,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和电阻R40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对外输出正极OUT+,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2的一端,所述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42并联有电容C28,所述电阻R42的一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17连接;所述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中的b+端、b-端分别连接电容C8一端和电容C7一端,所述电容C7另一端通过电阻R12与集成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8另一端通过电阻R13与集成运放U2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集成运放U2A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14连接,所述电容C7另一端连接电阻R10一端,所述电容C8另一端连接电阻R14一端,所述集成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31的一端,所述电阻R10另一端、电阻R14另一端和电阻R31另一端分别接极性电容C16的正极和集成运放U2C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极性电容C16的负极接地,所述集成运放U2A的正极接入5V直流电压,所述集成运放U2A的负极接地,所述集成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集成运放U2A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还通过电阻R29连接集成运放U2B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0另一端连接集成运放U2B的同相输入端,所述集成运放U2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8与集成运放U2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集成运放U2B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15连接,所述集成运放U2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32、电阻R33连接集成运放U2C的输出端,所述集成运放U2C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16连接,所述集成运放U2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0与集成运放U2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单元中的三管板IC1的引脚1通过电阻R8连接对外输出正极OUT+,所述三管板IC1的引脚2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所述三管板IC1的引脚4连接电源VD,所述三管板IC1的引脚3通过串联的电阻R4、电阻R9接地,所述电阻R9并联有电容C4,所述电阻R9与电阻R4相连的一端连接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39。进一步的,所述电路还包括内部电池组温度信息采集单元,所述内部电池组温度信息采集单元包括电阻R5、电阻RT1和电容C3,所述电阻R5与电阻RT1串联,所述电容C3并联在电阻RT1的两端,所述电阻RT1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T1另一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23连接,所述电阻R5一端接入3.3V电压。进一步的,所述电路还包括环温信息采集单元,所述环温信息采集单元包括电阻R34和电阻RT2,所述电阻R34一端与电阻RT2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4另一端接入3.3V电压,所述电阻RT2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T2一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22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路还包括内部电池组BAT1电源电压信息采集单元,所述内部电池组BAT1电源电压信息采集单元包括电阻R45、电阻R47和电容C17,所述电阻R45一端与电阻R47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7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7并联在电阻R47的两端,所述电阻R45另一端连接电池组BAT1的正极,所述电阻R45一端还连接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21。进一步的,所述电路还包括夹子端外接汽车电池电压信息采集单元,所述夹子端外接汽车电池电压信息采集单元包括电阻R44、电阻R48和电容C29,所述电阻R44一端与电阻R48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8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29并联在电阻R48的两端,所述电阻R44另一端连接对外输出正极OUT+,所述电阻R44一端还连接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2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测试信息采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上述的电池测试信息采集电路。本技术通过提前对电池测试信息进行采集,有利于快速排除故障电池,协助用户正确使用启动连接方式,提高启动救援成功率。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检测信息采集电路中的放电检测电路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检测信息采集电路中的温度检测电路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电路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电池组温度信息采集电路和环温信息采集电路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电池组BAT1电源电压信息采集电路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夹子端外接汽车电池电压信息采集电路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微控制单元MCU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测试信息采集电路,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所述电路包括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和微控制单元MCU,所述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和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均与微控制单元MCU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40与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中的场效应管Q7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测试信息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和微控制单元MCU,所述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和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均与微控制单元MCU连接;/n所述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40与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中的场效应管Q7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电阻R41的一端,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和电阻R40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对外输出正极OUT+,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2的一端,所述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42并联有电容C28,所述电阻R42的一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17连接;/n所述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中的b+端、b-端分别连接电容C8一端和电容C7一端,所述电容C7另一端通过电阻R12与集成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8另一端通过电阻R13与集成运放U2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集成运放U2A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14连接,所述电容C7另一端连接电阻R10一端,所述电容C8另一端连接电阻R14一端,所述集成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31的一端,所述电阻R10另一端、电阻R14另一端和电阻R31另一端分别接极性电容C16的正极和集成运放U2C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极性电容C16的负极接地,所述集成运放U2A的正极接入5V直流电压,所述集成运放U2A的负极接地,所述集成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集成运放U2A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还通过电阻R29连接集成运放U2B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0另一端连接集成运放U2B的同相输入端,所述集成运放U2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8与集成运放U2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集成运放U2B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15连接,所述集成运放U2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32、电阻R33连接集成运放U2C的输出端,所述集成运放U2C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16连接,所述集成运放U2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0与集成运放U2B的输出端连接;/n所述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单元中的三管板IC1的引脚1通过电阻R8连接对外输出正极OUT+,所述三管板IC1的引脚2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所述三管板IC1的引脚4连接电源VD,所述三管板IC1的引脚3通过串联的电阻R4、电阻R9接地,所述电阻R9并联有电容C4,所述电阻R9与电阻R4相连的一端连接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3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测试信息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和微控制单元MCU,所述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和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单元均与微控制单元MCU连接;
所述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40与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中的场效应管Q7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漏极连接电阻R41的一端,所述电阻R4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和电阻R40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0的正极连接对外输出正极OUT+,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2的一端,所述电阻R42的另一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42并联有电容C28,所述电阻R42的一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17连接;
所述电池检测信息采集单元中的b+端、b-端分别连接电容C8一端和电容C7一端,所述电容C7另一端通过电阻R12与集成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8另一端通过电阻R13与集成运放U2A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集成运放U2A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14连接,所述电容C7另一端连接电阻R10一端,所述电容C8另一端连接电阻R14一端,所述集成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31的一端,所述电阻R10另一端、电阻R14另一端和电阻R31另一端分别接极性电容C16的正极和集成运放U2C的同相输入端,所述极性电容C16的负极接地,所述集成运放U2A的正极接入5V直流电压,所述集成运放U2A的负极接地,所述集成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1的一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集成运放U2A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还通过电阻R29连接集成运放U2B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阻R10另一端连接集成运放U2B的同相输入端,所述集成运放U2B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28与集成运放U2B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集成运放U2B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15连接,所述集成运放U2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32、电阻R33连接集成运放U2C的输出端,所述集成运放U2C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单元MCU的引脚16连接,所述集成运放U2C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30与集成运放U2B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夹子反接检测信息采集单元中的三管板IC1的引脚1通过电阻R8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仁王业占李兴泽熊印宝周志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裕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广为美线电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