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379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包括水位控制杯、水泵、水箱和加湿桶。加湿桶上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平衡口,第一平衡口设于加湿桶的顶部,第二进水口设于加湿桶的侧面下部。水位控制杯包括杯体、杯盖,杯体内设有溢水板,溢水板的上端面低于杯体的上端面,杯体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排水口和溢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排水口设于溢水板的一侧,溢水口设于溢水板的另一侧,第一进水口与水泵的出水端连接,第一排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接,溢水口与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杯盖上设有第一平衡口,压力平衡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平衡口和第二平衡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对加湿桶内水位显示精确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温湿度试验箱
,特别是涉及一种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温湿度试验箱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试验模拟装置,其能够对产品(试验品)进行温度或湿度的适应性实验。现有的温湿度试验箱中的水位控制杯结构复杂,且水位控制杯和加湿桶分别与外界直接连通,使水位控制杯和加湿桶内的气压易受外界气压的影响,从而导致水位控制杯和加湿桶内的液位不一致,进而对加湿桶内的水位显示不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加湿桶内水位显示精确高的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包括水位控制杯、水泵、水箱和加湿桶,所述加湿桶上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平衡口,所述水位控制杯包括杯体、杯盖,所述杯体内设有溢水板,所述杯体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排水口和溢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排水口设于溢水板的一侧,所述溢水口设于溢水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排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溢水口与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杯盖上设有第一平衡口,所述压力平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平衡口和第二平衡口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溢水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杯体的上端面。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侧面设有调节槽孔,所述水位控制杯固定在安装架上。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杯体与杯盖之间螺纹连接。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平衡口设于加湿桶的顶部,所述第二进水口设于加湿桶的侧面下部。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水泵与第一进水口之间依次设有一级过滤器、二级过滤器。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一级过滤器设为PP棉过滤器。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二级过滤器设为软化树脂过滤器。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水泵设为自吸式水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水位控制杯与加湿桶之间通过连接有压力平衡管,使水位控制杯内的压力与加湿桶内的压力始终保持在平衡状态,与现有水位控制杯与外界连通的结构相比,结构简单,不会受到外界气压对水位控制杯内液位的影响,能够保证水位控制杯内的液位与加湿桶内的液位一致性,从而保证获知加湿桶内的液位变化的精确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中水位控制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水位控制杯;101、杯体;102、溢水板;103、第一进水口;104、第一出水口;105、溢水口;106、杯盖;107、第一平衡口;2、二级过滤器;3、一级过滤器;4、水泵;5、水箱;6、加湿桶;601、第二平衡口;602、第二进水口;7、压力平衡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包括水位控制杯1、水泵4、水箱5和加湿桶6。加湿桶6上设有第二进水口602、第二平衡口601,第一平衡口107设于加湿桶6的顶部,第二进水口602设于加湿桶6的侧面下部。水位控制杯1包括杯体101、杯盖106,杯体101内设有溢水板102,溢水板102的上端面低于杯体101的上端面,杯体101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水口103、第一排水口和溢水口105,第一进水口103和第一排水口设于溢水板102的一侧,溢水口105设于溢水板102的另一侧,第一进水口103与水泵4的出水端连接,第一排水口与第二进水口602连接,溢水口105与水泵4的进水端连接,杯盖106上设有第一平衡口107,压力平衡管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平衡口107和第二平衡口601连接。工作原理:水箱5中的水经第一进水口103泵入水位控制杯1内,再经第一出水口104、第二进水口602泵入加湿桶6内,当水位控制杯1内一侧的水位高于溢水板102时,该侧的水经溢水板102溢流至水位控制杯1内的另一侧,经溢水口105流至水泵4的进水端,再经水泵4泵入水位控制杯1内,实现供液循环。本实施例中,水位控制杯1与加湿桶6之间通过连接有压力平衡管7,使水位控制杯1内的压力与加湿桶6内的压力始终保持在平衡状态,与现有水位控制杯1与外界连通的结构相比,不会受到外界气压对水位控制杯1内液位的影响,能够保证水位控制杯1内的液位与加湿桶6内的液位一致性,从而保证获知加湿桶6内的液位变化的精确性。此外,通过控制向水位控制杯1内泵入水量的多少,以实现对加湿桶6内水位的控制。其中,水位控制杯1为透明杯,水位控制杯1的设置以便于工作人员实时观察加湿桶6的水位变化。水位控制杯1内的液位即为加湿桶6的液位一致,工作人员通过读取水位控制杯1内的液位即获知加湿桶6的液位。此外,水泵4与PLC控制器电连接。PLC控制器以预设T1+T2为一个周期对水泵4进行控制定时打水。PLC控制器发送启动信号至水泵4,打水计时为T1,停水计时T2,以此类推,使水泵4实现定时箱水位控制杯1打水,以保证水位控制杯1的水位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从而实现对加湿桶6内液位的控制。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架,安装架的侧面设有调节槽孔,水位控制杯1固定在安装架上。该结构中,安装架固定在温湿度试验箱的内壁上,安装架上设有调节槽孔,以实现安装架安装位置的调节,从而调节安装架在温湿度试验箱内壁上的安装高度。进一步的,杯体101与杯盖106之间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水泵4与第一进水口103之间依次设有一级过滤器3、二级过滤器2。该结构中,一级过滤器3、二级过滤器2的设置以对回流的液体进行过滤,以保证输送至加湿桶6内液体的洁净度,从而保证输出水蒸气的洁净度。其中,一级过滤器3设为PP棉过滤器,以用于吸附水中的颗粒物杂质。二级过滤器2设为软化树脂过滤器,以用于吸附水中的钙、镁等矿元素,防止在加湿桶6内结构。进一步的,水泵4设为自吸式水泵。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位控制杯、水泵、水箱和加湿桶,所述加湿桶上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平衡口,所述水位控制杯包括杯体、杯盖,所述杯体内设有溢水板,所述杯体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排水口和溢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排水口设于溢水板的一侧,所述溢水口设于溢水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排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溢水口与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杯盖上设有第一平衡口,压力平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平衡口和第二平衡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位控制杯、水泵、水箱和加湿桶,所述加湿桶上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平衡口,所述水位控制杯包括杯体、杯盖,所述杯体内设有溢水板,所述杯体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排水口和溢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排水口设于溢水板的一侧,所述溢水口设于溢水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排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溢水口与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杯盖上设有第一平衡口,压力平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平衡口和第二平衡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杯体的上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溢式水位控制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侧面设有调节槽孔,所述水位控制杯固定在安装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亭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