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体培养构件、培养容器、开孔构件的加工方法及洗涤容器技术

技术编号:2863511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制备球体时有效进行培养基交换,球体的洗涤,及球体的等间隔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捕获球体的构件,所述构件具有第一面并在第一面的相反侧具有第二面,并且具有多个凹部,其中凹部的开口部形成于第一面,每个开口部有一个微小孔形成于第二面,开口部的圆或内切圆的直径a为50μm以上且1mm以下,微小孔的圆或内切圆的直径b为1μm以上且低于200μm,且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球体培养构件、培养容器、开孔构件的加工方法及洗涤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培养技术,具体涉及使球体的制备具有效率的技术。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将iPS细胞、ES细胞等干细胞等贴壁细胞大量培养的情况下,不仅将细胞粘附于培养容器进行增殖,还已使用通过使用涂布了对于细胞而言粘附性较低的材料的微孔板等培养容器而形成球体(球状体、凝集团块),从而将细胞以更接近生物体内的三维状态进行培养的方法。具体而言,已在进行形成球体的步骤,保持球体状态直接培养而使其增殖的步骤,及在球体状态下进行诱导分化的步骤等。另外,已经实施了在各种步骤中利用球体状态的操作,如使iPS细胞等粘附于培养容器并增殖,以其粘附状态直接进行诱导分化,使用微孔板将得到的诱导分化成的细胞形成球体的方法;在粘附状态下进行诱导分化之后,将诱导分化成的细胞一度进行冻存,再次解冻后形成球体的方法等。进一步,也进行了在球体的形成之后,且将诱导分化为目标细胞的球体施用至生物体前,用磷酸缓冲液、生理盐水等进行洗涤,或者悬浮在注射用水等中的调整步骤等。其中,在使用微孔板等培养容器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球体培养构件,其为能够捕获球体的构件,所述构件具有第一面并在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具有第二面,并且具有多个凹部,/n所述凹部的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面,每个所述开口部有一个微小孔形成于所述第二面,/n所述开口部的圆或内切圆的直径a为50μm以上且1mm以下,所述微小孔的圆或内切圆的直径b为1μm以上且低于200μm,且a>b。/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20 JP 2018-1980051.球体培养构件,其为能够捕获球体的构件,所述构件具有第一面并在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具有第二面,并且具有多个凹部,
所述凹部的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面,每个所述开口部有一个微小孔形成于所述第二面,
所述开口部的圆或内切圆的直径a为50μm以上且1mm以下,所述微小孔的圆或内切圆的直径b为1μm以上且低于200μm,且a>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体培养构件,其中,所述凹部的壁面和形成有所述微小孔的所述第二面为一体加工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球体培养构件,其中,所述凹部的壁面从所述开口部向所述微小孔形成为斜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球体培养构件,其中,所述开口部和/或所述微小孔形成为多边形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球体培养构件,其中,邻接的所述开口部之间的宽度为50μm以下。


6.培养容器,其在培养面具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球体培养构件的第一面及形成凹部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养容器,其中,所述培养容器通过将软包材料密封为袋状而形成,所述培养容器的内部由所述球体培养构件划分为两个空间,所述空间各自具备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养容器,其中,所述培养容器通过将软包材料密封为袋状而形成,所述培养容器的内部由所述球体培养构件划分为两个空间而形成培养部和气密部,该培养容器内的气密部侧壁具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培养面背面的所述气密部中的该球体培养构件第二面对面的气密部侧壁,所述气密部侧壁的突起部支撑所述第二面中的没有配置微小孔的区域,在所述气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关修田中乡史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