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离心超重力装置的下驱式主轴复合体
本技术涉及了主轴和轴承
的一种离心超重力用主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离心超重力装置的下驱式主轴复合体。
技术介绍
利用超重力加快多相介质相间相对运动效应以及超重力模拟常重力过程的缩尺效应、缩时效应和强化能量效应,在超重力离心机上搭载振动台、高压釜、熔铸炉、高压高温腔等机载实验装置,揭示其中的新现象和新规律。为此,深地、地质、材料等领域研究工作者,为了利用超重力离心模拟实验装置完成科学实验,需要在超重力离心模拟实验装置上安装一些特定的实验装置或仪器,如高温高压装置、熔铸炉、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等。但由于超重力离心模拟实验装置工作时,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为了确保特定的实验装置或仪器在离心机上安全运行,离心超重力装置的主轴就非常关键。为了提高转速,现有的主轴复合体系统通常采用单轴承结构,轴承支点跨度小,很难实验超大负载的高速传动,也不能有效地实现过载保护,所以在提高负载情况下,只能减少转速;其次,现有主轴复合体为了适应高转速,减少风阻的影响,通常在高真空下运行,但如果轴承长期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离心超重力装置的下驱式主轴复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53)、扭矩输入机构、传动结构和扭矩输出机构,传动结构包括机械传动机构和密封润滑机构,主轴(53)上端和扭矩输入机构连接,主轴(53)中部安装有机械传动机构和密封润滑机构,主轴(53)下端安装有扭矩输出机构;扭矩输出机构和外部旋转驱动力连接,带动主轴(53)旋转,主轴(53)经机械传动机构和密封润滑机构套装在离心超重力装置的实验腔底板中心孔中,主轴(53)上端将旋转动力传递到扭矩输入机构,经扭矩输入机构带动离心超重力装置的实验腔内的离心主机作离心超重力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离心超重力装置的下驱式主轴复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53)、扭矩输入机构、传动结构和扭矩输出机构,传动结构包括机械传动机构和密封润滑机构,主轴(53)上端和扭矩输入机构连接,主轴(53)中部安装有机械传动机构和密封润滑机构,主轴(53)下端安装有扭矩输出机构;扭矩输出机构和外部旋转驱动力连接,带动主轴(53)旋转,主轴(53)经机械传动机构和密封润滑机构套装在离心超重力装置的实验腔底板中心孔中,主轴(53)上端将旋转动力传递到扭矩输入机构,经扭矩输入机构带动离心超重力装置的实验腔内的离心主机作离心超重力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离心超重力装置的下驱式主轴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矩输入机构包括上胀紧套(51)和连接法兰(52),机械传动机构包括上轴承盖(55)、角接触球轴承(59)、上轴用弹性挡圈(510)、轴承座(511)、圆柱滚子轴承(513)、下轴用弹性挡圈(515)、轴栓(516)、下轴承盖(519)和下密封轴承圈(521),密封润滑机构包括上油封(56)、上孔用弹性挡圈(57)、上O型圈(58)、扩口式直通管接口(512)、下O型圈(514)、下油封(520)、下孔用弹性挡圈(522)、注油口(551)和油通道(550),扭矩输出机构包括主轴(53)、小带轮(517)和下胀紧套(518);连接法兰(52)设有外凸缘,外凸缘开设有安装螺孔(52-1),螺钉穿过安装螺孔(52-1)将连接法兰(52)固定连接离心超重力腔室内的转子系统;连接法兰(52)的中心开设通孔作为安装孔(52-2),主轴(53)上端通过上胀紧套(51)套装于连接法兰(52)的安装孔(52-2)中,主轴(53)和连接法兰(52)同轴固接旋转,上胀紧套(51)、连接法兰(52)和主轴(53)同轴固接;
主轴(53)中部外套装有轴承座(511),轴承座(511)和主轴(53)中部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形成游动腔;游动腔上部内的主轴(53)外周面设有外凸缘,外凸缘下侧的主轴(53)外套装角接触球轴承(59),角接触球轴承(59)径向支撑位于轴承座(511)上部和主轴(53)上的凸肩(53-4)之间,角接触球轴承(59)下侧设有上轴用弹性挡圈(510),上轴用弹性挡圈(510)嵌装在主轴(53)外周面所开设的环形上凹槽(53-5)中;游动腔上端口设有上轴承盖(55),上轴承盖(55)活动套装在主轴(53)外,上轴承盖(55)下端面和轴承座(511)上端面通过螺杆固定连接;上轴承盖(55)在底部内圈周面开设有环形缺口槽(55-2),环形缺口槽(55-2)中安装有上油封(56),上油封(56)下侧设有上孔用弹性挡圈(57),上孔用弹性挡圈(57)嵌装在上轴承盖(55)环形缺口槽内周面所开设的环形挡圈槽(55-6)中上轴承盖(55)上方的主轴(53)外套装有上密封轴承圈(54),上轴承盖(55)上端面设有两道环形槽(55-1),上密封轴承圈(54)下端设有两圈圈环形凸台(54-2),两圈环形凸台分别嵌装在两道环形槽(55-1)中,上密封轴承圈(54)处的主轴(53)开设有径向经过轴心线的上径向通孔(53-1),轴栓(516)从上密封轴承圈(54)上部一侧通孔(54-1)穿入,经上径向通孔(53-1)穿过后从上密封轴承圈(54)上部另一侧通孔穿出,再被U型金属棒轴向轴向限位安装,使得上密封轴承圈(54)轴向向下压紧安装在上轴承盖(55)上端面,通过轴栓(516)将主轴(53)的扭矩传递到上密封轴承圈(54),使得上密封轴承圈(54)和主轴(53)同轴旋转,同时实现上轴承盖(55)和主轴(53)之间密封连接;
游动腔下部内的主轴(53)外周面套装圆柱滚子轴承(513),圆柱滚子轴承(513)外圈顶部紧靠在轴承座(511)底部内壁的环形内凹台阶(511-7)上,圆柱滚子轴承(513)内圈底面紧靠下轴用弹性挡圈(515)上;下轴用弹性挡圈(515)安装在主轴(53)外周面开设的环形下凹槽(53-7)里面;游动腔下端口设有下轴承盖(519),下轴承盖(519)活动套装在主轴(53)外,下轴承盖(519)上端面和轴承座(511)下端面利用螺杆固接,下轴承盖(519)在顶部内圈周面开设有环形缺口槽(55-2),环形缺口槽(55-2)中安装有下油封(520),下油封(520)上侧设有下孔用弹性挡圈(522),下孔用弹性挡圈(522)嵌装在下轴承盖(519)环形缺口槽内周面所开设的环形挡圈槽(55-6)中;下轴承盖(519)下方的主轴(53)外套装有下密封轴承圈(521),下轴承盖(519)下端面设有两道环形槽,下密封轴承圈(521)上端设有两圈环形凸台,两圈环形凸台分别嵌装在两道环形槽中,下密封轴承圈(521)处的主轴(53)开设有径向经过轴心线的下径向通孔(53-2),轴栓(516)从下密封轴承圈(521)下部一侧通孔穿入,经下径向通孔(53-2)穿过后从下密封轴承圈(521)下部另一侧通孔穿出,再被U型金属棒轴向轴向限位安装,使得下密封轴承圈(521)轴向向上压紧安装在下轴承盖(519)上端面,使得下密封轴承圈(521)和主轴(53)同轴旋转,同时实现下轴承盖(519)和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华,张泽,陈云敏,林伟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