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小锁舌方向的智能防盗锁,其中,包括主体、设有相对转动锁芯部的锁芯、内把手以及外把手,主体内设有电动驱动源、线路板、可伸出至主体外的主锁舌与小锁舌、第一限位板以及手柄驱动件;主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架,小锁舌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架与第一限位板固定,另一端伸出至主体外,且呈转动设置,小锁舌上套设有复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节小锁舌方便、加工成本低、易安装、防盗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小锁舌方向的智能防盗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调节小锁舌方向的智能防盗锁。
技术介绍
智能防盗锁主要用于门上的锁具,其具备电动驱动或机械与电动共同设置两者形态。使用者可以通过IC卡或指纹或APP实现开锁效果。但是现有的智能防盗锁特别是机械与电动共同设置的防盗锁内,其内部结构复杂,首先零件众多,安装不方便;其次,结构复杂,传动不稳定;还有就是整个的加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小锁舌方向的智能防盗锁。本技术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调节小锁舌方向的智能防盗锁,其中,包括主体、设有相对转动锁芯部的锁芯、内把手以及外把手,主体内设有电动驱动源、线路板、可伸出至主体外的主锁舌与小锁舌、第一限位板以及手柄驱动件;主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架,小锁舌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架与第一限位板固定,另一端伸出至主体外,且呈转动设置,小锁舌上套设有复位件。采用第一限位板的设置,使得在安装过程中,如果发现小锁舌方向装反,可以将小锁舌向外拉,由于第一限位板与第一固定架相抵,使得小锁舌与第一固定架之间不会发生脱落,当小锁舌向外运动,即可实现转动效果,转动到合适位置,将小锁舌复位即可实现更换效果。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内把手或外把手固定后,小锁舌即无法实现旋转,具体为把手安装后,自身有旋转角度的限定,从而限制了手柄驱动件的转动,此时,仅需将把手进行拆卸,可以实现小锁舌位置的调整。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采用此种结构设置,无需进行大量拆卸即可实现小锁舌位置的更换。此处小锁舌上设有复位件,整个防盗锁内也进有一个复位件,使得安装更为方便。其中,手柄驱动件上设有第一异形件,第一异形件相对手柄驱动件设有空转行程,内把手与第一异形件联动,第一异形件上设有第一支脚以及第二支脚,第一支脚与小锁舌运动且限制小锁舌轴向运动。采用第一异形件的设置,通过内把手带动第一异形件运动,从而使用手柄驱动件整体运动,实现了内把手可以同时打开主锁舌与小锁舌,而外把手仅能在空转行程内运动,仅可以打开小锁舌,无法打开主锁舌。其中,第一转动层上设有第一联动支脚以及第一限位支脚,主体上设有第三限位柱,第三限位柱位于第一限位支脚的运动轨迹上;第一联动支脚与小锁舌运动且限制小锁舌轴向运动。第三限位柱的设置,进一步限制了第一限位支脚的转动,此处第一限位支脚使得外把手的转动角度进一步得到限制。故需要更换小锁舌位置时,需要先解除第一支脚与第一联动支脚的锁定。其中,包括锁芯驱动件以及异形连杆,电动驱动源上设有输出齿轮,锁芯驱动件自下而上设有异形齿轮部、与锁芯部联动的第一凸轮部、与主锁舌联动的第一驱动部以及与小锁舌联动的第二驱动部,锁芯驱动件为整体联动;异形齿轮部上设有若干个齿部,齿部与输出齿轮啮合;内把手与外把手分别从两侧实现与手柄驱动件的联动;线路板控制电动驱动源工作;闭锁后,第一凸轮部位于异形连杆一端的运动轨迹上,异形连杆的另一端位于锁芯部的运动轨迹上。采用此种结构设置,采用多层次的锁芯驱动件设置,实现了多层次对应不同的驱动,形成空间层次感,使得互相之间的联动效果。当锁芯锁定时,通过锁芯部运动,使得第一凸轮部运动,带动锁芯驱动件整体转动,进一步,带动主锁舌以及小锁舌运动,实现闭锁功能。在运动过程中,异形齿轮部同时带动输出齿轮转动。此处也可以通过电机驱动源驱动输出齿轮运动,输出齿轮带动异形齿轮部运动,从而实现锁芯驱动件整体转动。从而实现了手、自动均可以操作,此处电动控制,具体通过线路板控制,可以通过IC卡或指纹或APP实现开锁效果。在开锁的时候,锁芯部带动异形连杆运动,异形连杆带动第一凸轮部运动,使得锁芯驱动件整体转动,从而实现了主锁舌与小锁舌一起运动,实现开锁效果,此时,开锁人员无需通过按动把手,即可实现开门效果。其中,锁芯驱动件上设有第二凸轮部以及推板,内把手通过推板与第二凸轮部联动,第二凸轮部位于锁芯驱动件的最上方。通过内把手与推板的联动,使得整体的驱动效果更好,而且更加了一层高度,带来的功能增加,使得内把手与主锁舌之间的传动更加稳定。其中,异形齿轮部、第一凸轮部、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以及第二凸轮部均为单独加工,通过铆压成型固定形成锁芯驱动件。采用锁芯驱动件分体加工,最后通过铆钉穿过五个部件形成铆压固定,相对于一体成型加工而言,加工难度大,而且一体成型加工成多个层次,难度更大,而且加工成本较大。采用分体单独加工,降低了加工难度,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异形连杆一端与第一凸轮部连接,另一端可运动至锁芯内。采用此种结构设置,是为了防止在更换锁芯的过程中,经常有换锁师傅在更换锁芯时,将自己反锁在门内,又无钥匙,只能通知其余人员从外部进行开锁操作。而采用本结构设置,只有在门打开的状态下(即主锁舌未伸出时),才可以进行换锁效果,在闭锁状态下,异形连杆伸入至锁芯内,无法实现换锁芯操作,从而保证不会发生将换锁师傅反锁在内。其中,还包括第一限位柱,异形连杆上设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限位柱相抵。采用第一限位柱的设置,防止异形连杆发生过度旋转,影响正常的使用。此处例如,闭锁操作为顺时针转动锁芯部90°即可实现闭锁效果,那么开锁操作,则需要逆时针转动锁芯部45°,即可实现开锁效果。其中,异形连杆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位于锁芯部的运动轨迹上。采用第一限位凸起的设置,实现了顺时针限位的效果,防止锁芯部过度转动。其中,线路板上设有第一霍尔元件,主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内设有第一磁体,第一固定柱与锁芯部的运动轨迹贴合,锁芯部与第一限位凸起相抵时,锁芯部与第一霍尔元件对应。采用第一霍尔元件的设置,起到关闭电动功能设置。例如,当居住人员出远门,长时间不在家时,如果发生停电或者其他事故,会导致防盗效果变差,严重的会影响防盗门的正常使用。当锁芯部与第一霍尔元件长时间感应,则线路板接收到信号,停止电动功能开锁的使用,只能通过手动机械开锁。而并未将第一磁体安装在锁芯部的设置,由于锁芯整体会发生更换,如果更换的锁芯无第一磁体,则此功能失效,而且锁芯为通用件,安装人员无法保证每个锁芯上均设有磁体,故采用第一固定柱磁化锁芯部,从而使得锁芯部带有一定的磁性,从而保证了此功能的正常使用。其中,还包括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限位柱,第一限位件设有顶杆,线路板控制顶杆运动,使得顶杆位于主锁舌与第二限位柱之间。采用第一限位件的设置,实现了手动、自动均无法实现开锁效果,例如,居住人员在上班期间,为了防止他人进入至房间内,可以通过线路板控制,在闭锁后,通过顶杆伸出,使得主锁舌无法进行运动,从而使得手动、自动均无法实现开锁,只有居住人员控制线路板先解除顶杆的锁定,才能进行开锁操作。此处可以通过感应装置进行解除顶杆的锁定,也可以通过APP控制,实现解除顶杆的锁定效果。其中,主体包括底座以及盖板,底座与盖板通过冲压固定。采用底座与盖板通过冲压固定,实现了防拆卸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调节小锁舌方向的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设有相对转动锁芯部的锁芯、内把手以及外把手,主体内设有电动驱动源、线路板、可伸出至主体外的主锁舌与小锁舌、第一限位板以及手柄驱动件;主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架,小锁舌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架与第一限位板固定,另一端伸出至主体外,且呈转动设置,小锁舌上套设有复位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小锁舌方向的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设有相对转动锁芯部的锁芯、内把手以及外把手,主体内设有电动驱动源、线路板、可伸出至主体外的主锁舌与小锁舌、第一限位板以及手柄驱动件;主体上设有第一固定架,小锁舌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架与第一限位板固定,另一端伸出至主体外,且呈转动设置,小锁舌上套设有复位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小锁舌方向的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手柄驱动件上设有第一异形件,第一异形件相对手柄驱动件设有空转行程,内把手与第一异形件联动,第一异形件上设有第一支脚以及第二支脚,第一支脚与小锁舌运动且限制小锁舌轴向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小锁舌方向的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动层上设有第一联动支脚以及第一限位支脚,主体上设有第三限位柱,第三限位柱位于第一限位支脚的运动轨迹上;第一联动支脚与小锁舌运动且限制小锁舌轴向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小锁舌方向的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手柄驱动件自下而上设有第一固定层、第一转动层、填充层、套设第一异形件的第二转动层以及第二固定层,手柄驱动件为整体联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小锁舌方向的智能防盗锁,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层、第一转动层、填充层、第二转动层以及第二固定层均为单独加工,通过铆压成型固定形成手柄驱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天乐,
申请(专利权)人:叶天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