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把手结构及应用其的门锁和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998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7
一种把手结构及应用其的门锁和门,涉及五金门锁技术领域。一种把手结构,包括把手和挡盖,把手的连接端与挡盖可转动地连接;挡盖的内侧设有拨叉片、弹性复位件、阻尼器和槽座;拨叉片与把手的连接端同步转动连接;弹性复位件用于复位发生转动后的拨叉片;两个槽座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拨叉片的两侧;阻尼器可拆卸地安装在其中一个槽座;其中,拨叉片在初始位置时,阻尼器的阻尼杆被拨叉片封堵在阻尼器的内部;拨叉片复位转动时,拨叉片带动伸出的阻尼杆缩回。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拨叉片复位转动过程中,拨叉片带动阻尼器的阻尼杆缩回,阻尼杆缩回过程,阻尼器持续地提供阻碍阻尼杆缩回的阻力,实现减缓把手复位转动的速度,避免把手快速回弹打到用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把手结构及应用其的门锁和门
本技术涉及五金门锁
,特别是一种把手结构及应用其的门锁和门。
技术介绍
目前带把手的门锁广泛应用在家庭和办公楼宇、医院等场合中。现有技术中,为了使门锁在开锁后能自动复位,在执手与面板间设置有复位机构,当用户转动执手开锁后,随着用户施加的扭力撤销时,把手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快速回弹复位。在松手瞬间,把手被复位机构高速恢复,从而容易不小心就打到用户,并且还会发出较大的噪音,降低锁具的使用体验。市面上现有的一些具有缓冲功能的锁具,其内部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锁具的把手仅能单个方向安装,故锁具与实况安装的门适配度受限制,不利于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把手结构及应用其的门锁和门,解决把手快速回弹复位和安装方向单一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把手结构,包括把手和挡盖,所述把手的连接端与所述挡盖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挡盖的内侧设有拨叉片、弹性复位件、阻尼器和槽座;所述拨叉片与所述把手的连接端同步转动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复位发生转动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和挡盖,所述把手的连接端与所述挡盖可转动地连接;/n所述挡盖的内侧设有拨叉片、弹性复位件、阻尼器和槽座;/n所述拨叉片与所述把手的连接端同步转动连接;/n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复位发生转动后的所述拨叉片;/n两个所述槽座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拨叉片的两侧;/n所述阻尼器可拆卸地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槽座;/n其中,所述拨叉片在初始位置时,所述阻尼器的阻尼杆被所述拨叉片封堵在所述阻尼器的内部;所述拨叉片复位转动时,所述拨叉片带动伸出的所述阻尼杆缩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和挡盖,所述把手的连接端与所述挡盖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挡盖的内侧设有拨叉片、弹性复位件、阻尼器和槽座;
所述拨叉片与所述把手的连接端同步转动连接;
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复位发生转动后的所述拨叉片;
两个所述槽座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拨叉片的两侧;
所述阻尼器可拆卸地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槽座;
其中,所述拨叉片在初始位置时,所述阻尼器的阻尼杆被所述拨叉片封堵在所述阻尼器的内部;所述拨叉片复位转动时,所述拨叉片带动伸出的所述阻尼杆缩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盖设于所述槽座上,用于将所述阻尼器固定在所述槽座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块的侧壁设有定位凸部,所述槽座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定位凸部相匹配的定位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块与所述挡盖的内侧面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倾斜朝下地安装在所述槽座内;
所述挡盖的内侧面设有凸起的支承部;
所述支承部与所述阻尼器的缸体伸出所述阻尼杆的一端部相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填冯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汇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汇泰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