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件和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96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构造的接触件和具备该接触件的连接器:使压入部可靠地压入至壳体,而且抑制对方接触件的插入所导致的影响传递至压接部。接触件(10)具有基部(20)、压接部(30)、悬垂部(40)以及接触部(50)。悬垂部(40)在压接部(30)的上端处向下折回并向下方延伸。而且,该悬垂部(40)具有压入至壳体的压入部(41)。该压入部(41)在比压接槽(31)更靠下方的位置,设于悬垂部(40)的左右两侧。在设有该压入部(41)的部位,未形成压接缝隙(31),经受压入时的强的反力而被可靠地压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件和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触件和具备该接触件的连接器,该接触件具有压接电线的压接部。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具备接触件的连接器,该接触件具有压接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接触件,该接触件在基部的上方具有压接部,在基部的下方具有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在压接部,压接槽形成于左右的中央。该压接槽将被覆电线纳入而将其被覆切断,与其芯线接触。接触部将所插入的阳型的对方接触件纳入至与基部之间,与对方接触件接触。该接触件在压接部的左右两侧具有压入至壳体的压入部。在将该接触件装入至壳体时,压入部被压入至壳体,该接触件被固定于壳体。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53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近年的小型化、轻质化的要求也涉及具备上述类型的接触件的连接器。因此,接触件也推行小型化、薄壁化,变得易于挠曲。在此,在上文揭示的专利文献1的构造的接触件的情况下,在将接触件压入至壳体时,压入部从壳体受到反力,缩小压接槽的宽度的方向的力作用于压接部。因此,如果由于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具有:/n基部;/n压接部,其从所述基部向上方延伸,形成有压接电线的压接槽;/n悬垂部,其在所述压接部的上端处向下折回并向下方延伸,在比所述压接槽更靠下方具有压入至壳体的压入部;以及/n接触部,其从所述悬垂部的下端延伸,在与所述基部之间纳入所插入的阳型的对方接触件,与该对方接触件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127 JP 2019-2140241.一种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部;
压接部,其从所述基部向上方延伸,形成有压接电线的压接槽;
悬垂部,其在所述压接部的上端处向下折回并向下方延伸,在比所述压接槽更靠下方具有压入至壳体的压入部;以及
接触部,其从所述悬垂部的下端延伸,在与所述基部之间纳入所插入的阳型的对方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井达雄菊地宽明岩崎正章日景千宏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