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加湿装置
本公开属于气体加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倍受各国政府与企业重视,无论是学理上的基础研究或者是商品化的应用开发均有长足的进步,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组件是电堆,目前常用的电堆是质子交换膜电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时,气体在催化剂上被还原成质子,质子从膜的阳极渗透到阴极时,如果气体没有湿润,质子是很难渗透过去的,也会造成膜的损毁。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在反应气体流入电堆之前需要经过加湿装置加湿。相关技术中,气体的加湿方式一般采用鼓泡加湿装置或者喷淋加湿装置加湿。使用时,将反应气体优先通过这些外部加湿装置中,然后再进入电堆内参与反应。然而,鼓泡加湿装置加湿效果不明显,喷淋加湿装置对气体进行加湿时需配外置水泵,成本高,占地空间大,也导致使用极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加湿装置,可以保证加湿效果,且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加湿装置,所述气体加湿装置包括储液罐、进气管、进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湿装置包括储液罐(1)、进气管(2)、进气容器(3)、爆气器(4)和喷水管(5);/n所述储液罐(1)的顶部具有第一出气口(11);/n所述进气容器(3)位于所述储液罐(1)的内部,且所述进气容器(3)安装在所述储液罐(1)的内壁上,所述进气容器(3)的底端具有进液口(31),顶端具有第二出气口(32),所述第二出气口(32)朝向所述第一出气口(11);/n所述进气管(2)插接在所述储液罐(1)的侧壁和所述进气容器(3)的侧壁上,所述进气管(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储液罐(1)外,所述进气管(2)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进气容器(3)内;/n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湿装置包括储液罐(1)、进气管(2)、进气容器(3)、爆气器(4)和喷水管(5);
所述储液罐(1)的顶部具有第一出气口(11);
所述进气容器(3)位于所述储液罐(1)的内部,且所述进气容器(3)安装在所述储液罐(1)的内壁上,所述进气容器(3)的底端具有进液口(31),顶端具有第二出气口(32),所述第二出气口(32)朝向所述第一出气口(11);
所述进气管(2)插接在所述储液罐(1)的侧壁和所述进气容器(3)的侧壁上,所述进气管(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储液罐(1)外,所述进气管(2)的第二端位于所述进气容器(3)内;
所述爆气器(4)位于所述进气容器(3)内部,且所述爆气器(4)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2)的第二端相连通;
所述喷水管(5)位于所述储液罐(1)内部,所述喷水管(5)包括竖直的第一段(51)和弯曲的第二段(52),所述第一段(51)沿所述储液罐(1)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段(51)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二出气口(32),所述第一段(51)的外壁与所述储液罐(1)的内壁相连,所述第二段(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51)的顶端相连,所述第二段(52)的另一端的端部搭接在所述第二出气口(32)处,且所述第二段(52)的侧壁覆盖所述第二出气口(32)的部分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容器(3)至少部分区域的内径从底端向顶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容器(3)包括第一柱形筒(33)、锥形筒(34)和第二柱形筒(35);
所述锥形筒(34)的顶端的内径小于底端的内径,所述锥形筒(34)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柱形筒(33)的顶端相连,所述进液口(31)位于所述第一柱形筒(33)的底端,所述第一柱形筒(33)的外壁与所述储液罐(1)的内壁相连;
所述锥形筒(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涛,郝义国,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