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式锚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853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锚具结构领域,旨在现有可回收锚具移除回收较为麻烦,锚具设计较为复杂的问题,提供可回收式锚具,其包括外套件,外套件开设有一端开口的内腔,且内腔设置有锥形孔壁;内腔内从底部到开口依次设有弹性件、顶压止动轴板和锥形压线夹,且弹性件通过顶压止动轴板将锥形压线夹弹性地顶压于锥形孔壁上;顶压止动轴板靠近内腔开口的一端内凹形成转动孔,且转动孔的内壁设置有周向传力结构;顶压止动轴板的外周设有外螺纹,内腔的内周面还设有和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且内螺纹的设置位置较顶压止动轴板未受外力时其外螺纹设置位置更靠近内腔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且能够方便地实现解锚固和锚具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式锚具
本技术涉及锚具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回收式锚具。
技术介绍
锚具主要适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一般在桥梁施工中经常用到,预先安装好定位,然后浇筑混凝土,埋在混凝土的两端,也就是波纹管的两个端头,其是为了张拉时千斤顶的稳定作用而设置的端面。在使用中一般锚具是在地下水渗出地、倾斜地、地震发生地等建设建筑或其他结构物时为防止移动或变形而使用;但在一些施工中,基锚施工结束后需移除固定结构物,否则残留的受拉构件、钢缆等将会成为障碍物。在市场上已出现的了一些具有可回收功能的锚具,但都存在解体受拉构件时,需要使用电气等装置辅助,移除回收较为麻烦,锚具设计较为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回收式锚具,以解决现有可回收锚具移除回收较为麻烦,锚具设计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回收式锚具,其包括外套件,所述外套件开设有一端开口的内腔,且内腔靠近开口一端的孔壁设置为从内腔的开口向内腔的底部逐渐扩大的锥形孔壁;所述内腔内从底部到开口依次设有弹性件、顶压止动轴板和锥形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回收式锚具,其特征在于:/n包括外套件,所述外套件开设有一端开口的内腔,且内腔靠近开口一端的孔壁设置为从内腔的开口向内腔的底部逐渐扩大的锥形孔壁;/n所述内腔内从底部到开口依次设有弹性件、顶压止动轴板和锥形压线夹,且弹性件通过顶压止动轴板将锥形压线夹弹性地顶压于所述锥形孔壁上;/n所述顶压止动轴板靠近内腔开口的一端内凹形成转动孔,且所述转动孔的内壁设置有周向传力结构,以使插入其内的被锚固件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周向传力结构传递给顶压止动轴板;/n所述顶压止动轴板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腔的内周面还设有和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的设置位置较顶压止动轴板未受外力时其外螺纹设置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式锚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套件,所述外套件开设有一端开口的内腔,且内腔靠近开口一端的孔壁设置为从内腔的开口向内腔的底部逐渐扩大的锥形孔壁;
所述内腔内从底部到开口依次设有弹性件、顶压止动轴板和锥形压线夹,且弹性件通过顶压止动轴板将锥形压线夹弹性地顶压于所述锥形孔壁上;
所述顶压止动轴板靠近内腔开口的一端内凹形成转动孔,且所述转动孔的内壁设置有周向传力结构,以使插入其内的被锚固件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周向传力结构传递给顶压止动轴板;
所述顶压止动轴板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腔的内周面还设有和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且所述内螺纹的设置位置较顶压止动轴板未受外力时其外螺纹设置位置更靠近内腔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式锚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套件包括防护罩和头套;
所述防护罩开有通孔,通孔的内壁具有适配所述锥形压线夹的锥形孔壁;
所述防护罩螺纹连接于所述头套,两者围成所述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式锚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处配合设有保护管,用于保护插入其中的被锚固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伯东魏焰朱贞平王军袁玉伦王雪峰刘薇费腾标汪璋坤任金锋薛连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