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盖板及具有该盖板的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837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器盖板,包括盖板本体,盖板本体的端面设有凸缘,盖板本体设有凸缘的端面还开设有U形结构的灌胶流道,U形结构的灌胶流道的中部形成电极引出区域,电极引出区域的表面与盖板本体的表面置于同一平面,盖板本体的侧端分别设有进胶口和排气口,进胶口和排气口分别与U形结构的灌胶流道的两端相连通,灌胶流道内设有导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进胶口灌胶,在导流板的作用下有利于灌封时电容内部气体排出,降低灌封难度的同时使电容器整体电性能更加优异;电极引出区域置于盖板本体的中间位置,不仅加强了盖板的强度,还增大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避免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底部的尖端放电,提高了电容器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盖板及具有该盖板的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器盖板及具有该盖板的电容器。
技术介绍
电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现有的电容器通常开有灌胶口进行绝缘材料的灌装,但其灌胶口一般为设置在盖板上的单圆孔,进行灌装的时候电容器内部的气体不能及时排除,易在电容器内部形成气泡,进而影响电容器的电性能,造成内部击穿。另外,当电容器充能之后,电容器的两个电极之间带有相反的电荷,使得电容器的两个电极之间具有电势,虽然两个电极之间不相互连接,但一旦电极之间的电压达到一定强度,或电极之间间距足够短,就可能击穿空气,产生放电,尤其是电压较高场所用电容器的结构,所以电容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电极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即沿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的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为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但是由于电容器规格限制以及电容芯子连接的需要,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也存在一定限制,并且电极本身尺寸较大,导致在额定电压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满足标准要求,影响电容的电压设置和电容器容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的端面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为环形结构,且所述凸缘的外径<所述盖板本体的直径;所述盖板本体设有凸缘的端面还开设有U形结构的灌胶流道;U形结构的所述灌胶流道的中部形成电极引出区域;所述电极引出区域的表面与盖板本体的表面置于同一平面;所述盖板本体的侧端分别设有进胶口和排气口;所述进胶口和排气口分别与U形结构的所述灌胶流道的两端相连通;所述灌胶流道内设有导流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的端面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为环形结构,且所述凸缘的外径<所述盖板本体的直径;所述盖板本体设有凸缘的端面还开设有U形结构的灌胶流道;U形结构的所述灌胶流道的中部形成电极引出区域;所述电极引出区域的表面与盖板本体的表面置于同一平面;所述盖板本体的侧端分别设有进胶口和排气口;所述进胶口和排气口分别与U形结构的所述灌胶流道的两端相连通;所述灌胶流道内设有导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相连通形成U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容器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远离第二流道的一端用于与进胶口相连通;所述第三流道远离第二流道的一端用于与排气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容器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宽度为E;所述第二流道的宽度为F;所述第三流道的宽度为H;其中E>H>F。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容器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公平赖书东林观兰何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