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结构电力电缆及光电混合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819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电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嵌入结构电力电缆,具有多个容置部件、多根导体、填充体、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件、导体都具有特殊的结构,多个容置部件依次排列在填充体的外缘并形成一个圆柱体结构,相邻的容置部件的第一凸出部件、第二凸出部件相接触,填充体位于第三基体内侧,外护套位于容置部件之外且将容置部件包覆住。本申请还公开了光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拆装及更换、通用性强、散热效果更优等有益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入结构电力电缆及光电混合缆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
,尤其是涉及一种嵌入结构电力电缆及光电混合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缆由圆形导体及包覆在导体外的绝缘层及整体包覆住多根绝缘层的外护套构成,其组装、开剥电缆效率低,散热效果有待提高。CN2020111224656公开了一种电力电缆,具有加强部件、容置部件、保护层、外护层,容置部件内具输电部件;其特征在于容置部件由第三弯曲部、第二连接部、第四弯曲部、第三连接部、第五弯曲部构成,容置部件内有第二腔体、第四腔体、第三腔体,第二、三腔体相连通,第三、四腔体相连通,容置部件为一体式结构;输电部件由第一弯曲部、第一连接部、第二弯曲部构成,第一弯曲部、第一连接部、第二弯曲部之间具有第一腔体;第二弯曲部在第四腔体内,第一连接部在第三腔体内,第一弯曲部在第二腔体内。其需要外部及内部部件才能支撑,故不能很有效地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嵌入结构电力电缆及光电混合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嵌入结构电力电缆,具有多个容置部件、多根导体、填充体、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件由第一基体、第二基体、第三基体、第一凸出部件、第二凸出部件构成,第一基体由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竖条、第一横条、第二竖条、第二横条、第三竖条构成,第一竖条与第二竖条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竖条与第二横条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横条与第二横条不相接触,第一竖条与第三竖条构成之间具有第三间隙,第一竖条、第一横条都位于第二横条的下方,第三竖条位于第一竖条及第二竖条的左侧,第一竖条位于第二竖条的左侧,第一凸出部件位于第三竖条的左侧且从第三竖条的左侧边缘向左侧延伸,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是相连通的,第二基体由依次首尾连接的第四竖条、第三横条、第五竖条、第四横条、第六竖条构成,第四竖条与第五竖条之间具有第四间隙,第四竖条与第四横条之间具有第五间隙,第三横条与第四横条不相接触,第四竖条与第六竖条构成之间具有第六间隙,第四竖条、第三横条都位于第四横条的下方,第六竖条位于第四竖条及第五竖条的右侧,第四竖条位于第五竖条的右侧,第二凸出部件位于第六竖条的右侧且从第六竖条的右侧边缘向右侧延伸,第四间隙、第五间隙、第六间隙是相连通的,第一横条、第三横条都位于第三基体上方,第一横条与第三基体之间具有第七间隙,第三横条与第三基体之间具有第八间隙,第七间隙与第三间隙相连通,第八间隙与第六间隙相连通,第七间隙与第八间隙相连通,第二竖条与第五竖条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具有分隔腔,分隔腔与第七间隙及第八间隙相连通,第一间隙至第八间隙共同构成容置腔;第三基体的下表面在第一圆柱体表面上,第二横条的上表面与第四横条的上表面在第二圆柱体表面上,第一凸出部件与第二凸出部件的位置相对应,第三竖条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的左端,第六竖条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的右端,所述容置部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导体由第一导电部分、第二导电部分、第三导电部分构成,第一导电部分由第一竖直导电杆、第一横向导电杆、第二竖直导电杆组成,第一竖直导电杆的上端与第一横向导电杆的右端连接,第一横向导电杆的左端与第二竖直导电杆的上端连接,第二竖直导电杆的下端与第三导电部分的左端连接,第一竖直导电杆位于第二竖直导电杆右侧,第一竖直导电杆与第二竖直导电杆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导电间隙,第一竖直导电杆、第一横向导电杆都位于第三导电部分的上方,第一竖直导电杆与第三导电部分之间形成第二导电间隙,第一导电间隙与第二导电间隙相连通,第二导电部分由第三竖直导电杆、第二横向导电杆、第四竖直导电杆组成,第三竖直导电杆的上端与第二横向导电杆的左端连接,第二横向导电杆的右端与第四竖直导电杆的上端连接,第四竖直导电杆的下端与第三导电部分的右端连接,第三竖直导电杆位于第四竖直导电杆左侧,第三竖直导电杆与第四竖直导电杆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三导电间隙,第三竖直导电杆、第二横向导电杆都位于第三导电部分的上方,第三竖直导电杆与第三导电部分之间形成第四导电间隙,第三导电间隙与第四导电间隙相连通,第一竖直导电杆与第三竖直导电杆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形成导体槽,第一导电间隙、第一导电间隙、第三导电间隙、第四导电间隙四者相连通且构成导体内腔,导体内腔与导体槽相连通,第一横向导电杆的上表面与第二横向导电杆的上表面在第三圆柱体表面上,第三导电部分的下表面在第四圆柱体表面上,所述导体为一体式结构;导体的第一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一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一横向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二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二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三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三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四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二横向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五间隙之内,导体的第四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六间隙之内,第三导电部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七间隙及第八间隙之内;多个容置部件依次排列在填充体的外缘并形成一个圆柱体结构,相邻的容置部件的第一凸出部件、第二凸出部件相接触,填充体位于第三基体内侧,外护套位于容置部件之外且将容置部件包覆住。一种嵌入结构电力电缆,具有多个容置部件、多根导体、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件由第一基体、第二基体、第三基体、第一凸出部件、第二凸出部件、隔离条构成,第一基体由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竖条、第一横条、第二竖条、第二横条、第三竖条构成,第一竖条与第二竖条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竖条与第二横条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横条与第二横条不相接触,第一竖条与第三竖条构成之间具有第三间隙,第一竖条、第一横条都位于第二横条的下方,第三竖条位于第一竖条及第二竖条的左侧,第一竖条位于第二竖条的左侧,第一凸出部件位于第三竖条的左侧且从第三竖条的左侧边缘向左侧延伸,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是相连通的,第二基体由依次首尾连接的第四竖条、第三横条、第五竖条、第四横条、第六竖条构成,第四竖条与第五竖条之间具有第四间隙,第四竖条与第四横条之间具有第五间隙,第三横条与第四横条不相接触,第四竖条与第六竖条构成之间具有第六间隙,第四竖条、第三横条都位于第四横条的下方,第六竖条位于第四竖条及第五竖条的右侧,第四竖条位于第五竖条的右侧,第二凸出部件位于第六竖条的右侧且从第六竖条的右侧边缘向右侧延伸,第四间隙、第五间隙、第六间隙是相连通的,第一横条、第三横条都位于第三基体上方,第一横条与第三基体之间具有第七间隙,第三横条与第三基体之间具有第八间隙,第七间隙与第三间隙相连通,第八间隙与第六间隙相连通,隔离条位于第七间隙与第八间隙之间,隔离条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的上表面,第二竖条与第五竖条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具有分隔腔,隔离条将分隔腔分为左右两部分,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第七间隙共同构成第一个容置腔,第四间隙、第五间隙、第六间隙、第八间隙共同构成第二个容置腔;第三基体的下表面在第一圆柱体表面上,第二横条的上表面与第四横条的上表面在第二圆柱体表面上,第一凸出部件与第二凸出部件的位置相对应,第三竖条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的左端,第六竖条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的右端,所述容置部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导体由第一导电部分、第三导电部分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入结构电力电缆,具有多个容置部件(1)、多根导体(2)、填充体(3)、外护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件(1)由第一基体(11)、第二基体(12)、第三基体(13)、第一凸出部件(15)、第二凸出部件(16)构成,第一基体(11)由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竖条(11a)、第一横条(11b)、第二竖条(11c)、第二横条(11d)、第三竖条(11e)构成,第一竖条(11a)与第二竖条(11c)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竖条(11a)与第二横条(11d)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横条(11b)与第二横条(11d)不相接触,第一竖条(11a)与第三竖条(11e)构成之间具有第三间隙,第一竖条(11a)、第一横条(11b)都位于第二横条(11d)的下方,第三竖条(11e)位于第一竖条(11a)及第二竖条(11c)的左侧,第一竖条(11a)位于第二竖条(11c)的左侧,第一凸出部件(15)位于第三竖条(11e)的左侧且从第三竖条(11e)的左侧边缘向左侧延伸,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是相连通的,第二基体(12)由依次首尾连接的第四竖条(12a)、第三横条(12b)、第五竖条(12c)、第四横条(12d)、第六竖条(12e)构成,第四竖条(12a)与第五竖条(12c)之间具有第四间隙,第四竖条(12a)与第四横条(12d)之间具有第五间隙,第三横条(12b)与第四横条(12d)不相接触,第四竖条(12a)与第六竖条(12e)构成之间具有第六间隙,第四竖条(12a)、第三横条(12b)都位于第四横条(12d)的下方,第六竖条(12e)位于第四竖条(12a)及第五竖条(12c)的右侧,第四竖条(12a)位于第五竖条(12c)的右侧,第二凸出部件(16)位于第六竖条(12e)的右侧且从第六竖条(12e)的右侧边缘向右侧延伸,第四间隙、第五间隙、第六间隙是相连通的,第一横条(11b)、第三横条(12b)都位于第三基体(13)上方,第一横条(11b)与第三基体(13)之间具有第七间隙,第三横条(12b)与第三基体(13)之间具有第八间隙,第七间隙与第三间隙相连通,第八间隙与第六间隙相连通,第七间隙与第八间隙相连通,第二竖条(11c)与第五竖条(12c)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具有分隔腔(17),分隔腔(17)与第七间隙及第八间隙相连通,第一间隙至第八间隙共同构成容置腔(14);第三基体(13)的下表面在第一圆柱体表面上,第二横条(11d)的上表面与第四横条(12d)的上表面在第二圆柱体表面上,第一凸出部件(15)与第二凸出部件(16)的位置相对应,第三竖条(11e)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13)的左端,第六竖条(12e)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13)的右端,所述容置部件为一体式结构;/n所述导体(2)由第一导电部分(21)、第二导电部分(22)、第三导电部分(23)构成,第一导电部分(21)由第一竖直导电杆、第一横向导电杆、第二竖直导电杆组成,第一竖直导电杆的上端与第一横向导电杆的右端连接,第一横向导电杆的左端与第二竖直导电杆的上端连接,第二竖直导电杆的下端与第三导电部分(23)的左端连接,第一竖直导电杆位于第二竖直导电杆右侧,第一竖直导电杆与第二竖直导电杆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导电间隙,第一竖直导电杆、第一横向导电杆都位于第三导电部分(23)的上方,第一竖直导电杆与第三导电部分(23)之间形成第二导电间隙,第一导电间隙与第二导电间隙相连通,第二导电部分(22)由第三竖直导电杆、第二横向导电杆、第四竖直导电杆组成,第三竖直导电杆的上端与第二横向导电杆的左端连接,第二横向导电杆的右端与第四竖直导电杆的上端连接,第四竖直导电杆的下端与第三导电部分(23)的右端连接,第三竖直导电杆位于第四竖直导电杆左侧,第三竖直导电杆与第四竖直导电杆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三导电间隙,第三竖直导电杆、第二横向导电杆都位于第三导电部分(23)的上方,第三竖直导电杆与第三导电部分(23)之间形成第四导电间隙,第三导电间隙与第四导电间隙相连通,第一竖直导电杆与第三竖直导电杆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形成导体槽(24),第一导电间隙、第一导电间隙、第三导电间隙、第四导电间隙四者相连通且构成导体内腔(25),导体内腔(25)与导体槽(24)相连通,第一横向导电杆的上表面与第二横向导电杆的上表面在第三圆柱体表面上,第三导电部分(23)的下表面在第四圆柱体表面上,所述导体(2)为一体式结构;/n导体的第一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一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一横向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二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二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三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三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四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二横向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五间隙之内,导体的第四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六间隙之内,第三导电部分位于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入结构电力电缆,具有多个容置部件(1)、多根导体(2)、填充体(3)、外护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件(1)由第一基体(11)、第二基体(12)、第三基体(13)、第一凸出部件(15)、第二凸出部件(16)构成,第一基体(11)由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竖条(11a)、第一横条(11b)、第二竖条(11c)、第二横条(11d)、第三竖条(11e)构成,第一竖条(11a)与第二竖条(11c)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竖条(11a)与第二横条(11d)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横条(11b)与第二横条(11d)不相接触,第一竖条(11a)与第三竖条(11e)构成之间具有第三间隙,第一竖条(11a)、第一横条(11b)都位于第二横条(11d)的下方,第三竖条(11e)位于第一竖条(11a)及第二竖条(11c)的左侧,第一竖条(11a)位于第二竖条(11c)的左侧,第一凸出部件(15)位于第三竖条(11e)的左侧且从第三竖条(11e)的左侧边缘向左侧延伸,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是相连通的,第二基体(12)由依次首尾连接的第四竖条(12a)、第三横条(12b)、第五竖条(12c)、第四横条(12d)、第六竖条(12e)构成,第四竖条(12a)与第五竖条(12c)之间具有第四间隙,第四竖条(12a)与第四横条(12d)之间具有第五间隙,第三横条(12b)与第四横条(12d)不相接触,第四竖条(12a)与第六竖条(12e)构成之间具有第六间隙,第四竖条(12a)、第三横条(12b)都位于第四横条(12d)的下方,第六竖条(12e)位于第四竖条(12a)及第五竖条(12c)的右侧,第四竖条(12a)位于第五竖条(12c)的右侧,第二凸出部件(16)位于第六竖条(12e)的右侧且从第六竖条(12e)的右侧边缘向右侧延伸,第四间隙、第五间隙、第六间隙是相连通的,第一横条(11b)、第三横条(12b)都位于第三基体(13)上方,第一横条(11b)与第三基体(13)之间具有第七间隙,第三横条(12b)与第三基体(13)之间具有第八间隙,第七间隙与第三间隙相连通,第八间隙与第六间隙相连通,第七间隙与第八间隙相连通,第二竖条(11c)与第五竖条(12c)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具有分隔腔(17),分隔腔(17)与第七间隙及第八间隙相连通,第一间隙至第八间隙共同构成容置腔(14);第三基体(13)的下表面在第一圆柱体表面上,第二横条(11d)的上表面与第四横条(12d)的上表面在第二圆柱体表面上,第一凸出部件(15)与第二凸出部件(16)的位置相对应,第三竖条(11e)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13)的左端,第六竖条(12e)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13)的右端,所述容置部件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导体(2)由第一导电部分(21)、第二导电部分(22)、第三导电部分(23)构成,第一导电部分(21)由第一竖直导电杆、第一横向导电杆、第二竖直导电杆组成,第一竖直导电杆的上端与第一横向导电杆的右端连接,第一横向导电杆的左端与第二竖直导电杆的上端连接,第二竖直导电杆的下端与第三导电部分(23)的左端连接,第一竖直导电杆位于第二竖直导电杆右侧,第一竖直导电杆与第二竖直导电杆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导电间隙,第一竖直导电杆、第一横向导电杆都位于第三导电部分(23)的上方,第一竖直导电杆与第三导电部分(23)之间形成第二导电间隙,第一导电间隙与第二导电间隙相连通,第二导电部分(22)由第三竖直导电杆、第二横向导电杆、第四竖直导电杆组成,第三竖直导电杆的上端与第二横向导电杆的左端连接,第二横向导电杆的右端与第四竖直导电杆的上端连接,第四竖直导电杆的下端与第三导电部分(23)的右端连接,第三竖直导电杆位于第四竖直导电杆左侧,第三竖直导电杆与第四竖直导电杆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三导电间隙,第三竖直导电杆、第二横向导电杆都位于第三导电部分(23)的上方,第三竖直导电杆与第三导电部分(23)之间形成第四导电间隙,第三导电间隙与第四导电间隙相连通,第一竖直导电杆与第三竖直导电杆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形成导体槽(24),第一导电间隙、第一导电间隙、第三导电间隙、第四导电间隙四者相连通且构成导体内腔(25),导体内腔(25)与导体槽(24)相连通,第一横向导电杆的上表面与第二横向导电杆的上表面在第三圆柱体表面上,第三导电部分(23)的下表面在第四圆柱体表面上,所述导体(2)为一体式结构;
导体的第一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一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一横向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二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二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三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三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四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二横向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五间隙之内,导体的第四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六间隙之内,第三导电部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七间隙及第八间隙之内;
多个容置部件(1)依次排列在填充体(3)的外缘并形成一个圆柱体结构,相邻的容置部件的第一凸出部件、第二凸出部件相接触,填充体(3)位于第三基体(13)内侧,外护套(4)位于容置部件之外且将容置部件包覆住。


2.一种嵌入结构电力电缆,具有多个容置部件(1)、多根导体(2)、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件(1)由第一基体(11)、第二基体(12)、第三基体(13)、第一凸出部件(15)、第二凸出部件(16)、隔离条(18)构成,第一基体(11)由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竖条(11a)、第一横条(11b)、第二竖条(11c)、第二横条(11d)、第三竖条(11e)构成,第一竖条(11a)与第二竖条(11c)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竖条(11a)与第二横条(11d)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横条(11b)与第二横条(11d)不相接触,第一竖条(11a)与第三竖条(11e)构成之间具有第三间隙,第一竖条(11a)、第一横条(11b)都位于第二横条(11d)的下方,第三竖条(11e)位于第一竖条(11a)及第二竖条(11c)的左侧,第一竖条(11a)位于第二竖条(11c)的左侧,第一凸出部件(15)位于第三竖条(11e)的左侧且从第三竖条(11e)的左侧边缘向左侧延伸,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是相连通的,第二基体(12)由依次首尾连接的第四竖条(12a)、第三横条(12b)、第五竖条(12c)、第四横条(12d)、第六竖条(12e)构成,第四竖条(12a)与第五竖条(12c)之间具有第四间隙,第四竖条(12a)与第四横条(12d)之间具有第五间隙,第三横条(12b)与第四横条(12d)不相接触,第四竖条(12a)与第六竖条(12e)构成之间具有第六间隙,第四竖条(12a)、第三横条(12b)都位于第四横条(12d)的下方,第六竖条(12e)位于第四竖条(12a)及第五竖条(12c)的右侧,第四竖条(12a)位于第五竖条(12c)的右侧,第二凸出部件(16)位于第六竖条(12e)的右侧且从第六竖条(12e)的右侧边缘向右侧延伸,第四间隙、第五间隙、第六间隙是相连通的,第一横条(11b)、第三横条(12b)都位于第三基体(13)上方,第一横条(11b)与第三基体(13)之间具有第七间隙,第三横条(12b)与第三基体(13)之间具有第八间隙,第七间隙与第三间隙相连通,第八间隙与第六间隙相连通,隔离条(18)位于第七间隙与第八间隙之间,隔离条(18)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13)的上表面,第二竖条(11c)与第五竖条(12c)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具有分隔腔(17),隔离条(18)将分隔腔(17)分为左右两部分,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第七间隙共同构成第一个容置腔(14),第四间隙、第五间隙、第六间隙、第八间隙共同构成第二个容置腔;第三基体(13)的下表面在第一圆柱体表面上,第二横条(11d)的上表面与第四横条(12d)的上表面在第二圆柱体表面上,第一凸出部件(15)与第二凸出部件(16)的位置相对应,第三竖条(11e)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13)的左端,第六竖条(12e)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13)的右端,所述容置部件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导体(2)由第一导电部分(21)、第三导电部分(23)构成,第一导电部分(21)由第一竖直导电杆、第一横向导电杆、第二竖直导电杆组成,第一竖直导电杆的上端与第一横向导电杆的左端连接,第一横向导电杆的右端与第二竖直导电杆的上端连接,第二竖直导电杆的下端与第三导电部分(23)的左端连接,第一竖直导电杆位于第二竖直导电杆左侧,第一竖直导电杆与第二竖直导电杆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形成第一导电间隙,第一竖直导电杆、第一横向导电杆都位于第三导电部分(23)的上方,第一竖直导电杆与第三导电部分(23)之间形成第二导电间隙,第一导电间隙与第二导电间隙相连通,第一导电间隙、第一导电间隙相连通且构成导体内腔(25),第一横向导电杆的上表面在第三圆柱体表面上,第三导电部分(23)的下表面在第四圆柱体表面上,所述导体(2)为一体式结构;
每个容置部件内具有两个相同的上述导体,其中一个导体的第一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一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一横向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二间隙之内,导体的第二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三间隙之内,第三导电部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七间隙内;其中另一个导体的第一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四间隙之内,另一个导体的第一横向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五间隙之内,另一个导体的第二竖直导电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六间隙之内,另一个导体的第三导电部分位于容置部件的第八间隙之内;
多个容置部件(1)依次排列并形成一个圆柱体结构,相邻的容置部件的第一凸出部件、第二凸出部件相抵并接触,外护套位于容置部件之外且将容置部件包覆住。


3.一种嵌入结构电力电缆,具有多个容置部件(1)、多根导体(2)、填充体(3)、外护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件(1)由第一基体(11)、第二基体(12)、第三基体(13)、第三凸出部件(151)、第四凸出部件(152)、第二凸出部件(16)、隔离条(18)构成,第一基体(11)由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竖条(11a)、第一横条(11b)、第二竖条(11c)、第二横条(11d)、第三竖条(11e)构成,第一竖条(11a)与第二竖条(11c)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竖条(11a)与第二横条(11d)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横条(11b)与第二横条(11d)不相接触,第一竖条(11a)与第三竖条(11e)构成之间具有第三间隙,第一竖条(11a)、第一横条(11b)都位于第二横条(11d)的下方,第三竖条(11e)位于第一竖条(11a)及第二竖条(11c)的左侧,第一竖条(11a)位于第二竖条(11c)的左侧,第三凸出部件(151)及第四凸出部件(152)都位于第三竖条(11e)的左侧且从第三竖条(11e)的左侧边缘向左侧延伸,第三凸出部件(151)与第四凸出部件(152)不接触且两者之间具有第一嵌合腔(153),从远离第三竖条(11e)的左侧方向到第三竖条(11e)的左侧,第一嵌合腔(153)的尺寸逐渐增大;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是相连通的,第二基体(12)由依次首尾连接的第四竖条(12a)、第三横条(12b)、第五竖条(12c)、第四横条(12d)、第六竖条(12e)构成,第四竖条(12a)与第五竖条(12c)之间具有第四间隙,第四竖条(12a)与第四横条(12d)之间具有第五间隙,第三横条(12b)与第四横条(12d)不相接触,第四竖条(12a)与第六竖条(12e)构成之间具有第六间隙,第四竖条(12a)、第三横条(12b)都位于第四横条(12d)的下方,第六竖条(12e)位于第四竖条(12a)及第五竖条(12c)的右侧,第四竖条(12a)位于第五竖条(12c)的右侧,第二凸出部件(16)位于第六竖条(12e)的右侧且从第六竖条(12e)的右侧边缘向右侧延伸,从第六竖条(12e)的右侧向远离第六竖条(12e)的右侧方向,第二凸出部件(16)的尺寸逐渐增大,第四间隙、第五间隙、第六间隙是相连通的,第一横条(11b)、第三横条(12b)都位于第三基体(13)上方,第一横条(11b)与第三基体(13)之间具有第七间隙,第三横条(12b)与第三基体(13)之间具有第八间隙,第七间隙与第三间隙相连通,第八间隙与第六间隙相连通,隔离条(18)位于第七间隙与第八间隙之间,隔离条(18)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13)的上表面,第二竖条(11c)与第五竖条(12c)不相接触且两者之间具有分隔腔(17),隔离条(18)将分隔腔(17)分为左右两部分,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三间隙、第七间隙共同构成第一个容置腔(14),第四间隙、第五间隙、第六间隙、第八间隙共同构成第二个容置腔;第三基体(13)的下表面在第一圆柱体表面上,第二横条(11d)的上表面与第四横条(12d)的上表面在第二圆柱体表面上,第一嵌合腔(153)与第二凸出部件(16)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凸出部件(16)能嵌入到第一嵌合腔(153)内,第三竖条(11e)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13)的左端,第六竖条(12e)的下端连接在第三基体(13)的右端,所述容置部件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导体(2)由第一导电部分(21)、第三导电部分(23)构成,第一导电部分(21)由第一竖直导电杆、第一横向导电杆、第二竖直导电杆组成,第一竖直导电杆的上端与第一横向导电杆的左端连接,第一横向导电杆的右端与第二竖直导电杆的上端连接,第二竖直导电杆的下端与第三导电部分(23)的左端连接,第一竖直导电杆位于第二竖直导电杆左侧,第一竖直导电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亚琴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谷雷特机械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