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327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所述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固定于反应池的顶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叶;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通过将进水管和出料管连通至聚合管的内部,使得药剂和污水在聚合管的内部进行初次混合,使得药剂和污水混合更加充分,降低搅拌混合所需时间,减少因电机转动带来的电能损耗,降低污水处理所需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
技术介绍
污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丧失了原来使用功能的水简称为污水。主要是生活上使用后的水,其含有有机物较多,当需要污水中的氮磷元素进行处理,通常通过药剂和污水在反应池内部混合,方便进行污水处理。在现有技术中,在对药剂和污水混合时,通常使用电机带动搅拌装置对污水进行搅拌,方便加速药剂和反应过程中,但是仅仅通常搅拌对药剂污水进行混合时,需要通过交长时间的搅拌才能使得药剂和污水混合充分,电机的长时间运作会导致电力损耗增多,使得污水处理的成本增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解决了电机的长时间运作会导致电力损耗增多,使得污水处理的成本增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固定于所述反应池的顶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叶;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的一侧;聚合管,所述聚合管固定于所述反应池内壁的底部;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固定于所述池体的顶部,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加料仓,所述加料仓的一侧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落料环,所述落料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侧有摇杆。优选的,所述机箱固定于所述池体的顶部,所述转动杆的底部依次贯穿所述机箱和所述池体且延伸至所述池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池体和所述聚合管且延伸至所述聚合管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加料仓固定于所述池体的顶部,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池体和所述聚合管且延伸至所述聚合管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落料环的外表面和所述加料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的顶部贯穿所述加料仓且延伸至所述加料仓的外部。优选的,还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联动杆的顶部;内齿套管,所述内齿套管固定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竖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环且延伸至所述固定环的外部,所述齿轮和所述内齿套管相适配。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通过将进水管和出料管连通至聚合管的内部,使得药剂和污水在聚合管的内部进行初次混合,使得药剂和污水混合更加充分,降低搅拌混合所需时间,减少因电机转动带来的电能损耗,降低污水处理所需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落料环俯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调节环俯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反应池,11、池体,12、排水管,13、第一阀门,2、搅拌装置,21、机箱,22、电机,23、转动杆,24、搅拌叶,3、进水管,4、聚合管,5、加料装置,51、加料仓,52、出料管,53、第二阀门,6、控制装置,61、落料环,62、转轴,63、调节环,64、连接杆,65、转动环,66、联动杆,67、摇杆,7、凹槽,8、内齿套管,9、控制装置,91、固定环,92、弹簧,93、压杆,94、竖杆,95、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落料环俯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调节环俯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包括:反应池1,所述反应池1包括池体11,所述池体11一侧设置有排水管12,所述排水管12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3;搅拌装置2,所述搅拌装置2固定于所述反应池1的顶部,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机箱21,所述机箱2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3,所述转动杆23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叶24;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1的一侧;聚合管4,所述聚合管4固定于所述反应池1内壁的底部;加料装置5,所述加料装置5固定于所述池体11的顶部,所述加料装置5包括加料仓51,所述加料仓51的一侧设置有出料管52,所述出料管52上设置有第二阀门53;控制装置6,所述控制装置6包括落料环61,所述落料环6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轴62,所述转轴62上转动连接有调节环63,所述调节环6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4,所述连接杆64的顶部固定连接转动环65,所述转动环6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联动杆66,所述联动杆66的一侧有摇杆67。外接污水可以通过进水管3流入反应池1的内部,当反应完成后,可以打开第一阀门13将反应池1内部的污水排出,反应的药剂可以通过加料仓51流入反应池1的内部,使得和污水进行混合,对污水中富营养化处理,氮磷元素进行处理,加料仓51上还有进料口方便投料。电机22外接电源,并且在外部设置有对应的控制开关,通过电机22可以带动转动杆23和搅拌叶24进行转动,通过搅拌叶24的转动可以对反应池1内部的污水和药剂进行搅拌,使得药剂和污水充分混合,方便快速完成污水处理。所述机箱21固定于所述池体11的顶部,所述转动杆23的底部依次贯穿所述机箱21和所述池体11且延伸至所述池体11的内部。通过机箱21可以对电机22提供保护。所述进水管3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池体11和所述聚合管4且延伸至所述聚合管4的内部。污水会通过进水管3流至聚合管4。所述加料仓51固定于所述池体11的顶部,所述出料管52的一端依次贯穿所述池体11和所述聚合管4且延伸至所述聚合管4的内部。加料仓51内部的药剂可以通过出料管52流入聚合管4的内部。所述落料环61的外表面和所述加料仓5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66的顶部贯穿所述加料仓51且延伸至所述加料仓51的外部。落料环61和调节环63上均有对应的开口,在加料仓51的顶部还有对应位置落料速度的刻度,通过摇杆67对刻度进行指示,方便精准控制落料速度。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打开第二阀门53时,加料仓51内部的药剂会通过出料管52流至聚合管4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n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固定于所述反应池的顶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叶;/n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的一侧;/n聚合管,所述聚合管固定于所述反应池内壁的底部;/n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固定于所述池体的顶部,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加料仓,所述加料仓的一侧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n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落料环,所述落料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侧有摇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固定于所述反应池的顶部,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叶;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的一侧;
聚合管,所述聚合管固定于所述反应池内壁的底部;
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固定于所述池体的顶部,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加料仓,所述加料仓的一侧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落料环,所述落料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侧有摇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固定于所述池体的顶部,所述转动杆的底部依次贯穿所述机箱和所述池体且延伸至所述池体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工程用反应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李玲玲耿召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科净源经鑫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