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雾装置和冷却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169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1
一种消雾装置和冷却塔,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该消雾装置包括:层叠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对由下而上流动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进行热量交换;将从第一流路流出的第一气流排出至消雾装置上方的第一流出口;将从第二流路流出的第二气流排出至消雾装置上方的第二流出口;以及第一流出口和第二流出口交替层叠,该消雾装置能起到节水消雾作用。冷却塔包括如上的消雾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雾装置和冷却塔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尤其是有节水消雾要求的冷却塔。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的冷却塔中,在冷却塔本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空气混合部、收水捕雾部、喷淋部、热交换部、空气导入部和水收集部。在本体的上部设置有排气部,排气部包括风筒和设在风筒中的引风机。从喷淋部向热交换部喷淋水,热交换部由多片填料片层叠形成,喷淋的水从上至下流动,另一方面空气从冷却塔下部的空气导入部被吸入冷却塔,并从下至上流动,与喷淋的热水传热传质,从而使热水降温。与水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冷却塔风筒排出。该排出的空气为饱和湿空气,与塔外冷空气混合后,温度降低,饱和含湿量下降,那么过饱和的水蒸汽会凝析成雾。尤其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季,冷却塔排气会形成浓雾,进而生成雨雪下落,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更严重的是在设备和地面上结冰,形成冻害。附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塔基本结构,冷却塔中湿热气从模块下方的大容积的A进气巷道,仰角左45°流入菱形模块内n个小容积的A通道,放热降温凝水后,出来的湿暖气继续仰角左45°,进入A出气巷道,汇集成湿暖气集团A’。干冷风从下方B巷道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层叠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对由下而上流动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进行热量交换;/n将从所述第一流路流出的第一气流排出至所述消雾装置上方的第一流出口;/n将从所述第二流路流出的第二气流排出至所述消雾装置上方的第二流出口;以及/n所述第一流出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交替层叠。/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707 CN 2020213169983;20200902 CN 2020218863141.一种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叠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对由下而上流动的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进行热量交换;
将从所述第一流路流出的第一气流排出至所述消雾装置上方的第一流出口;
将从所述第二流路流出的第二气流排出至所述消雾装置上方的第二流出口;以及
所述第一流出口和所述第二流出口交替层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出口的宽度和所述消雾装置的宽度大致相同,所述第二流出口的宽度和所述消雾装置的宽度大致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雾装置包括限制形成所述第一、第二流路的第一消雾片和第二消雾片,其中,所述第一消雾片和所述第二消雾片交替层叠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雾装置的顶边为水平直边或与水平方向有一定夹角的倾斜直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雾装置的顶边形成为曲线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雾装置的底部形成尖端向下的尖角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雾装置的底部形成为水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雾装置的宽度尺寸由两段组成,在所述消雾装置底部宽度的一段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的第一导入部;和
在所述消雾装置底部宽度的另一段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的第二导入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入部底边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导入部底边的宽度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入部底边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导入部底边的宽度不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导入部底边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导入部底边的宽度时,所述第一导入部的流出侧斜边与水平面的夹角α大于所述第二导入部的流出侧斜边与水平面的夹角β。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导入部底边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入部底边的宽度时,所述第一导入部的流出侧斜边与水平面的夹角α小于所述第二导入部的流出侧斜边与水平面的夹角β。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入部的流入口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入部流出口的厚度;和
所述第二导入部的流入口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入部流出口的厚度。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入部和所述第一流路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渡部;和
所述第二导入部和所述第二流路之间形成有第二过渡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渡部的厚度自其流入口至流出口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过渡部的厚度自其流入口至流出口逐渐减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渡部流入口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流路流入口的厚度,所述第一过渡部流出口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入部流出口的厚度;
所述第二过渡部流入口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流路流入口的厚度,所述第二过渡部流出口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导入部流出口的厚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雾片和所述第二消雾片上形成有自所述第一导入部的流出口向彼此相对方向折起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过渡部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
所述第一消雾片和所述第二消雾片上形成有自所述第二导入部的流出口向彼此相对方向折起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过渡部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部形成为,将基材至少一次折曲构成凹凸形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折曲点,在所述第一过渡部内,所述第一消雾片上的折曲点和所述第二消雾片上相应的折曲点之间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过渡部流入口的厚度,且大于所述第一过渡部流出口的厚度;
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折曲点,在所述第二过渡部内,所述第一消雾片上的折曲点和所述第二消雾片上相应的折曲点之间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渡部流入口的厚度,且大于所述第二过渡部流出口的厚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折曲点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为至少两部分,靠近所述第一过渡部流入口的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靠近所述第二过渡部流出口的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
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折曲点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为至少两部分,靠近所述第二过渡部流入口的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靠近所述第二过渡部流出口的部分与水平面的夹角。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过渡部内,所述第一消雾片上的第一连接部设置有若干顺流凹槽,与其层叠的所述第二消雾片上的第一连接部也设置有若干顺流凹槽;和/或
在所述第二过渡部内,所述第一消雾片上的第二连接部设置有若干顺流凹槽,与其层叠的所述第二消雾片上的第二连接部也设置有若干顺流凹槽。


2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路的流入口形成于所述消雾装置底部宽度的一段;
所述第一流路的流入口形成于所述消雾装置底部宽度的另一段。


22.如权利要求6、8或21中任一项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从所述消雾装置底部宽度一段流入的第一气流引导至所述消雾装置的大致全宽度范围内的第一导流结构;和/或
将从所述消雾装置底部宽度另一段流入的第二气流引导至所述消雾装置的大致全宽度范围内的第二导流结构。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消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将所述消雾装置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第一导流腔,多个所述第一导流腔占据所述消雾装置的大致全宽度;和/或
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鹏陈良才林振兴李进刘岩孙刚刘敏杜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贝诺冷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