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611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换热器;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换热器对应设置,所述风机可朝向所述换热器吹风;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风机之间,所述导风结构用于引导所述风机朝所述换热器上冷凝水流动方向吹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换热器和风机之间设置导风结构,当风机朝换热器方向吹风时,气流先要经过导风结构,在导风结构的引导下,风机吹出的风吹向换热器上冷凝水的流动方向,从而可以加速冷凝水的流动,使冷凝水可以快速排出,防止冷凝水在换热器表面凝结成霜,大大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技术介绍
空调在工作时,换热器往往会形成冷凝水,少量的冷凝水可以提高换热效果,但是若冷凝水长时间附着在翅片表面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影响换热效率,尤其是在冬天,还会使换热器表面结霜,大大降低空调的工作效率。另外,长时间无法排出冷凝水,还会使翅片表面生锈,形成腐蚀,影响换热效率,而且还会降低翅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解决了现有空调室外机换热器的冷凝水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换热器;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换热器对应设置,所述风机可朝向所述换热器吹风;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风机之间,所述导风结构用于引导所述风机朝所述换热器上冷凝水流动方向吹风。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多个导风板,相邻的导风板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出风方向朝向冷凝水流动方向。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通道的出风方向朝向地面方向。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为弧形板结构,所述导风通道为流线型风道。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凸出弧面背向地面,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凸出弧面朝向地面。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结构为导风格栅。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格栅的形状与所述换热器的形状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格栅贴设在所述换热器上。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上设置有用于换热的翅片,所述翅片竖直设置,所述翅片的表面为导流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机。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换热器和风机之间设置导风结构,当风机朝换热器方向吹风时,气流先要经过导风结构,在导风结构的引导下,风机吹出的风吹向换热器上冷凝水的流动方向,从而可以加速冷凝水的流动,使冷凝水可以快速排出,防止冷凝水在换热器表面凝结成霜,大大提高换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导风板的出风流场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导风板的出风流场图;图例:10、换热器;20、风机;21、扇叶;30、导风结构;30a、第一区域;30b、第二区域;30c、第三区域;31、导风板;31a、第一导风板;31b、第二导风板;31c、第三导风板;32、导风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换热器10、风机20和导风结构30,换热器10具有导流面,导流面用于引导冷凝水朝预定的流动方向排出;风机20与换热器10对应设置,风机可以正反转,也就是说,风机20可朝向换热器10吹风,也可朝背离换热器的方向吹风;导风结构30设置在换热器10与风机20之间,导风结构30用于引导风机20朝换热器10上冷凝水流动方向吹风。具体来说,在夏季空调制冷时,室外机的风机可以正向转动,此时风机的吹风方向背离换热器的方向。而在冬季制热时,室外机的风机反转,此时,风机的吹风方向朝向换热器方向,风机吹出的气流先经过导风结构,在导风结构的引导下,风机吹出的风吹向换热器上冷凝水的流动方向(一般是朝向重力方向),从而可以加速冷凝水的流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换热器和风机之间设置导风结构,当风机朝换热器方向吹风时,气流先要经过导风结构,在导风结构的引导下,风机吹出的风吹向换热器上冷凝水的流动方向,从而可以加速冷凝水的流动,使冷凝水可以快速排出,防止冷凝水在换热器表面凝结成霜,大大提高换热效率。导风结构30包括多个导风板31,相邻的导风板31之间形成导风通道32,导风通道32的出风方向朝向冷凝水流动方向。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外机通过设置多个导风板31,使相邻的导风板31之间形成导风通道32,从而引导气流吹向冷凝水的移动方向,加速冷凝水的流动。进一步地,导风通道32的出风方向朝向地面方向。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将导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导向地面方向,从而可以与重力配合,加速冷凝水的流动,使冷凝水可以快速排出,防止冷凝水在换热器表面凝结成霜,大大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地,导风板31为弧形板结构,导风通道32为流线型风道。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外机的导风板31通过采用弧形板结构,使导风通道32成为流线型风道,流线型风道可以减少扰流,使气流在变换方向的过程中能量损失更少,避免风量损失。室外机的风机为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在转动过程中,吹出的气流呈螺旋状前进,当采用侧面进风时,弧形板的朝向均相同,那么气流在进入部分导风通道时会产生扰流,从而引起风量损失。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31包括第一导风板31a和第二导风板31b,第一导风板31a和第二导风板31b均为弧形板,第一导风板31a的凸出弧面背向地面,第二导风板31b的凸出弧面朝向地面。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外机通过设置第一导风板31a和第二导风板31b均为弧形板,第一导风板31a的凸出弧面背向地面,第二导风板31b的凸出弧面朝向地面,从而可以避免扰流,大大减少风量的损失。具体来说,将图1中的导风结构30划分为第一区域30a、第二区域30b和第三区域30c,第一区域30a和第二区域30b均为图1中与风扇对应的区域,其中,第一区域30a为图1风扇转轴左侧的区域,而第二区域30b为图1中风扇转轴右侧的区域,第三区域30c为包覆在第一区域30a和第二区域30b周侧的区域。第一导风板31a位于第一区域30a内,第二导风板31b位于第二区域30b内,第一导风板31a和第二导风板31b均为弧形板,第一导风板31a的凸出弧面背向地面,第二导风板31b的凸出弧面朝向地面。风机20的扇叶21转动至第一区域30a时,扇叶21自上而下转动,由于第一导风板31a的凸出弧面背向地面,此时,第一导风板31a的凸出弧面成为迎风面,从而可以更流畅地引导气流,效果数据如图3所示;同理,当风机20的扇叶21转动至第二区域30b时,扇叶21自下而上转动,第二导风板31b的凸出弧面朝向地面,此时,第二导风板31b的凸出弧面成为迎风面,从而可以更流畅地引导气流,效果数据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导风板31还包括第三导风板31c,第三导风板31c设置在第三区域30c内,第三导风板31c的形状与第一导风板31a的形状相同,可以用来将气流均匀地导向换热器方向,使换热器表面风量分布更加均匀,以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在上述实施例中,导风结构30为导风格栅。导风格栅的形状与换热器10的形状相匹配,导风格栅呈U型环绕在风扇的外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将导流格栅的形状设置为与换热器10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可以整体换热器表面风量分布相对均匀,从而改善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在上述实施例中,导风格栅贴设在换热器10,可以提高导流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换热器(10);/n风机(20),所述风机(20)与所述换热器(10)对应设置,所述风机(20)可朝向所述换热器(10)吹风;/n导风结构(30),所述导风结构(30)设置在所述换热器(10)与所述风机(20)之间,所述导风结构(30)用于引导所述风机(20)朝所述换热器(10)上冷凝水流动方向吹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10);
风机(20),所述风机(20)与所述换热器(10)对应设置,所述风机(20)可朝向所述换热器(10)吹风;
导风结构(30),所述导风结构(30)设置在所述换热器(10)与所述风机(20)之间,所述导风结构(30)用于引导所述风机(20)朝所述换热器(10)上冷凝水流动方向吹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结构(30)包括多个导风板(31),相邻的所述导风板(31)之间形成导风通道(32),所述导风通道(32)的出风方向朝向冷凝水流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通道(32)的出风方向朝向地面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31)为弧形板结构,所述导风通道(32)为流线型风道。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强马屈杨曾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