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适用北方地区制热的蒸发器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160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适用北方地区制热的蒸发器换热系统,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过冷管、节流阀、分液头、分流毛细管、翅片套管换热器、集气支管、汇总管和管路;过冷管出通过管路依次固定安装有节流阀、分液头;分液头固定连接有两个分流毛细管;两个分流毛细管均与翅片套管换热器相连通;翅片套管换热器通过集气支管与汇总管相连通;汇总管与过冷管进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经过分流毛细管的气液相冷媒导流至蒸发器,将换热后的冷媒分流成两路并行,降低了气态制冷剂的沿程阻力,进而减小了该路整体上的压降;整体的分路走向和风向形成的逆流换热形式;提高了低温制热量,以及机组低温制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适用北方地区制热的蒸发器换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蒸发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适用北方地区制热的蒸发器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农村地区住宅建筑冬季主要依靠直接燃煤采暖,但其燃烧过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等有害污染成分,这已经成为产生区域雾霾污染的重要成因之一。若继续采用燃煤采暖方式,势必会进一步加剧大气环境恶化,同时危害民众身心健康。因此,北方农村地区清洁供暖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显示,空气的PM2.5主要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其中燃煤占比约为18%。燃煤污染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减北方少冬季燃煤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使用能效(COP)较高的空气源热泵是未来趋势。目前煤改电供暖系统,其综合能效整体偏低。近几年国家政策方向逐步以电代煤,既是资源紧迫所需,也是社会发展趋势,在煤改电供暖系统中,对低温的制热量有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提高机组在低温环境中的制热量及能效,以及降低机组结霜时的制热量衰减,设计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以适用北方地区制热的蒸发器换热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适用北方地区制热的蒸发器换热系统,通过将经过分流毛细管的气液相冷媒导流至蒸发器,首先由蒸发器内侧进入单管,经过初次换热后,将换热后的较高干度的冷媒分流成两路并行,降低了气态制冷剂的沿程阻力,进而减小了该路整体上的压降;整体的分路走向和风向形成的逆流换热形式;提高了低温制热量,以及机组低温制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可以适用北方地区制热的蒸发器换热系统,包括过冷管、节流阀、分液头、分流毛细管、翅片套管换热器、集气支管、汇总管和管路;所述过冷管包括过冷管进和过冷管出;所述过冷管出通过管路依次固定安装有节流阀、分液头;所述分液头固定连接有两个分流毛细管;两个所述分流毛细管均与翅片套管换热器相连通;所述翅片套管换热器通过集气支管与汇总管相连通;所述汇总管与过冷管进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翅片套管换热器包括两个入口,分别为入口A和入口B;两个所述分流毛细管分别与入口A、入口B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翅片套管换热器包括弯头;所述弯头包括三通弯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以适用北方地区制热的蒸发器换热系统,其中根据冷媒的流动特性,将经过分流毛细管的气液相冷媒导流至蒸发器,首先由蒸发器内侧进入单管,经过初次换热后,将换热后的较高干度的冷媒分流成两路并行,降低了气态制冷剂的沿程阻力,进而减小了该路整体上的压降;整体的分路走向和风向形成的逆流换热形式;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中过冷管系统可在低温制热时能够降低节流阀前的焓值,以提高阀前液态冷媒过冷度,从而提高低温制热量;也使得本专利技术中过冷管系统可在低温制热中使得底盘与蒸发器接触部分的温度始终保持在0℃以上,从而使得底盘不会产生结冰和冰层堆积现象,间接的提高了机组在低温制热时的稳定制热能力;也达到良好的分路形式使得蒸发器的表面形成良好的结霜形式,降低了在低温制热中因翅片表面结霜而导致制热量衰减的情况,同时也满足低温制热量需求,提高了机组低温制热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根据冷媒的流动特性,通过将经过分流毛细管的气液相冷媒导流至蒸发器,首先由蒸发器内侧进入单管,经过初次换热后,将换热后的较高干度的冷媒分流成两路并行,降低了气态制冷剂的沿程阻力,进而减小了该路整体上的压降;整体的分路走向和风向形成的逆流换热形式;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使得过冷管系统可在低温制热时能够降低节流阀前的焓值,以提高阀前液态冷媒过冷度,从而提高低温制热量的优点;2、具有使得过冷管系统可在低温制热中使得底盘与蒸发器接触部分的温度始终保持在0℃以上,从而使得底盘不会产生结冰和冰层堆积现象,间接的提高了机组在低温制热时的稳定制热能力的优点;3、具有良好的分路形式使得蒸发器的表面形成良好的结霜形式,降低了在低温制热中因翅片表面结霜而导致制热量衰减的情况,同时也满足低温制热量需求,提高了机组低温制热的可靠性及稳定性的优点。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以适用北方地区制热的蒸发器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翅片套管换热器的侧视图;图3为翅片套管换热器的主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过冷管,2-节流阀,3-分液头,4-分流毛细管,5-翅片套管换热器,6-集气支管,7-汇总管,8-管路,9-弯头,101-过冷管进,102-过冷管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可以适用北方地区制热的蒸发器换热系统,包括过冷管1、节流阀2、分液头3、分流毛细管4、翅片套管换热器5、集气支管6、汇总管7和管路8;过冷管1包括过冷管进101和过冷管出102;过冷管出102通过管路8依次固定安装有节流阀2、分液头3;分液头3固定连接有两个分流毛细管4;两个分流毛细管4均与翅片套管换热器5相连通;翅片套管换热器5通过集气支管6与汇总管7相连通;汇总管7与过冷管进101相连通。优选地,翅片套管换热器5包括两个入口,分别为入口A和入口B;两个分流毛细管4分别与入口A、入口B相连通。优选地,翅片套管换热器5包括弯头9;弯头9包括三通弯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以适用北方地区制热的蒸发器换热系统,其中根据冷媒的流动特性,将经过分流毛细管4的气液相冷媒导流至蒸发器,首先由蒸发器内侧进入单管,经过初次换热后,将换热后的较高干度的冷媒分流成两路并行,降低了气态制冷剂的沿程阻力,进而减小了该路整体上的压降;整体的分路走向和风向形成的逆流换热形式;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中过冷管系统可在低温制热时能够降低节流阀前的焓值,以提高阀前液态冷媒过冷度,从而提高低温制热量;也使得本专利技术中过冷管系统可在低温制热中使得底盘与蒸发器接触部分的温度始终保持在0℃以上,从而使得底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以适用北方地区制热的蒸发器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冷管(1)、节流阀(2)、分液头(3)、分流毛细管(4)、翅片套管换热器(5)、集气支管(6)、汇总管(7)和管路(8);/n所述过冷管(1)包括过冷管进(101)和过冷管出(102);所述过冷管出(102)通过管路(8)依次固定安装有节流阀(2)、分液头(3);/n所述分液头(3)固定连接有两个分流毛细管(4);两个所述分流毛细管(4)均与翅片套管换热器(5)相连通;所述翅片套管换热器(5)通过集气支管(6)与汇总管(7)相连通;所述汇总管(7)与过冷管进(10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适用北方地区制热的蒸发器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冷管(1)、节流阀(2)、分液头(3)、分流毛细管(4)、翅片套管换热器(5)、集气支管(6)、汇总管(7)和管路(8);
所述过冷管(1)包括过冷管进(101)和过冷管出(102);所述过冷管出(102)通过管路(8)依次固定安装有节流阀(2)、分液头(3);
所述分液头(3)固定连接有两个分流毛细管(4);两个所述分流毛细管(4)均与翅片套管换热器(5)相连通;所述翅片套管换热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贤平杭文斌华青梅徐根山杨旭段蒙
申请(专利权)人: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