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的气泡铝隔热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56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的气泡铝隔热毯,包括四氟聚乙烯流延层,所述四氟聚乙烯流延层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气泡层,所述上抗震层的两面固定连接有上缓冲柱,所述上铝箔层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防腐蚀处理层,所述下抗震层的两面固定连接有下缓冲柱,所述下铝箔层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防腐蚀处理层。该高稳定性的气泡铝隔热毯,实现气泡铝隔热毯各层之间气压的平衡,能防止气泡铝隔热毯内部产生气泡,保证了气泡铝隔热毯的美观度,提高了气泡铝隔热毯耐冷耐热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内外双层气泡纳米缓冲技术,大大提高了气泡铝隔热毯的抗震性,进而避免因撞击、拉伸造成气泡铝隔热毯形变以及损坏,保证了气泡铝隔热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的气泡铝隔热毯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为一种高稳定性的气泡铝隔热毯。
技术介绍
东方的传统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现代的建筑则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建筑材料则是在建造房屋或者构建物过程中所需要的物品,建筑材料的涉及范围较广,其中包括复合气泡铝隔热毯。然而,现有的气泡铝隔热毯整体结构中没有排气结构,在气泡铝隔热毯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经过风吹日晒,气泡铝隔热毯的内部气压发生变化,不仅使得气泡铝隔热毯产生气泡,也容易发生炸裂,稳定性较低,同时抗撞击性能较差,受到撞击后,容易造成气泡铝隔热毯的形变以及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气泡铝隔热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气泡铝隔热毯整体结构中没有排气结构,在气泡铝隔热毯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经过风吹日晒,气泡铝隔热毯的内部气压发生变化,不仅使得气泡铝隔热毯产生气泡,也容易发生炸裂,稳定性较低,同时抗撞击性能较差,受到撞击后,容易造成气泡铝隔热毯的形变以及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性的气泡铝隔热毯,包括四氟聚乙烯流延层,所述四氟聚乙烯流延层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气泡层,所述上气泡层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抗震层,所述上抗震层的两面固定连接有上缓冲柱,所述上抗震层与上缓冲柱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抗刮处理层,所述上抗刮处理层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铝箔层,所述上铝箔层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防腐蚀处理层,所述四氟聚乙烯流延层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气泡层,所述下气泡层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抗震层,所述下抗震层与下缓冲柱的两面固定连接有下缓冲柱,所述下抗震层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抗拉力网,所述抗拉力网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铝箔层,所述下铝箔层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防腐蚀处理层。优选的,所述四氟聚乙烯流延层与上气泡层、四氟聚乙烯流延层与下气泡层、上抗刮处理层与上铝箔层、上铝箔层与上防腐蚀处理层、抗拉力网与下铝箔层、下铝箔层与下防腐蚀处理层均开设有横向导气槽与纵向导气槽,所述横向导气槽与纵向导气槽均呈等间距分布,所述横向导气槽与纵向导气槽交错分布。优选的,所述上气泡层采用聚乙烯气泡膜,所述上气泡层与下气泡层的厚度为10mm,所述上气泡层与下气泡层的材质相同。优选的,所述上抗震层采用弹性橡胶,所述上抗震层采用波浪形结构设计,所述上抗震层的厚度为3mm,所述上抗震层与下抗震层的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上缓冲柱呈等间距分布,所述上抗震层上端面的上缓冲柱的上端与上抗刮处理层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抗震层下端面的上缓冲柱的下端与上气泡层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缓冲柱采用橡胶柱,所述上缓冲柱与下缓冲柱的结构相同。优选的,所述上防腐蚀处理层采用金面处理的纳米级薄板,所述上防腐蚀处理层的厚度为8μm,所述上防腐蚀处理层与下防腐蚀处理层的结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高稳定性的气泡铝隔热毯,通过横向导气槽与纵向导气槽的设置,可将气泡铝隔热毯每层之间与外界相互接通,进而将气泡铝隔热毯各层之间的气体排出,实现气泡铝隔热毯各层之间气压的平衡,能防止气泡铝隔热毯内部产生气泡,保证了气泡铝隔热毯的美观度,提高了气泡铝隔热毯的稳定性;2、该高稳定性的气泡铝隔热毯,四氟聚乙烯流延层采用四氟聚乙烯,四氟聚乙烯俗称“塑料王”,以四氟乙烯作为单体聚合制得的聚合物,白色蜡状、半透明、耐热、耐寒性优良,可在-180~260℃长期使用,也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耐腐蚀性能优越,同时具有耐高温的特点,以及通过上抗震层、上缓冲柱、下抗震层与下缓冲柱的设置,并且通过内外双层气泡纳米缓冲技术,大大提高了气泡铝隔热毯耐冷耐热的稳定性、抗震性,进而避免因撞击造成气泡铝隔热毯形变以及损坏,保证了气泡铝隔热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横向导气槽与纵向导气槽分布结构示意图。图中:1、四氟聚乙烯流延层;2、上气泡层;3、上抗震层;4、上缓冲柱;5、上抗刮处理层;6、上铝箔层;7、上防腐蚀处理层;8、下气泡层;9、下抗震层;10、下缓冲柱;11、抗拉力网;12、下铝箔层;13、下防腐蚀处理层;14、横向导气槽;15、纵向导气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稳定性的气泡铝隔热毯,包括四氟聚乙烯流延层1,四氟聚乙烯流延层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气泡层2,上气泡层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抗震层3,上抗震层3的两面固定连接有上缓冲柱4,上抗震层3与上缓冲柱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抗刮处理层5,上抗刮处理层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铝箔层6,上铝箔层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防腐蚀处理层7,四氟聚乙烯流延层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气泡层8,下气泡层8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抗震层9,下抗震层9与下缓冲柱10的两面固定连接有下缓冲柱10,下抗震层9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抗拉力网11,抗拉力网1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铝箔层12,下铝箔层1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防腐蚀处理层13。进一步的,四氟聚乙烯流延层1与上气泡层2、四氟聚乙烯流延层1与下气泡层8、上抗刮处理层5与上铝箔层6、上铝箔层6与上防腐蚀处理层7、抗拉力网11与下铝箔层12、下铝箔层12与下防腐蚀处理层13均开设有横向导气槽14与纵向导气槽15,横向导气槽14与纵向导气槽15均呈等间距分布,横向导气槽14与纵向导气槽15交错分布,实现气泡铝隔热毯各层之间的气体的排出,提高了气泡铝隔热毯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上气泡层2采用聚乙烯气泡膜,上气泡层2与下气泡层8的厚度为10mm,上气泡层2与下气泡层8的材质相同,实现了气泡铝隔热毯的保温隔热,上气泡层2与下气泡层8的原料,按百分比计,包括树脂80%、分散剂3%、阻燃剂17%,树脂为HDPE5502,购自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牌号为HD5502FA,分散剂为聚乙烯蜡,购自青岛赛诺新材料有限公司,货号为99110,阻燃剂为十溴二苯乙烷、硼酸锌的混合物,十溴二苯乙烷、硼酸锌的质量比为7:5,十溴二苯乙烷购自山东天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AS号为:84852-53-9,硼酸锌购自淄博五维实业有限公司,CAS号为:1332-07-6。进一步的,上抗震层3采用弹性橡胶,上抗震层3采用波浪形结构设计,上抗震层3的厚度为3mm,上抗震层3与下抗震层9的结构相同,实现了气泡铝隔热毯的一次抗震。进一步的,上缓冲柱4呈等间距分布,上抗震层3上端面的上缓冲柱4的上端与上抗刮处理层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上抗震层3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稳定性的气泡铝隔热毯,包括四氟聚乙烯流延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氟聚乙烯流延层(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气泡层(2),所述上气泡层(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抗震层(3),所述上抗震层(3)的两面固定连接有上缓冲柱(4),所述上抗震层(3)与上缓冲柱(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抗刮处理层(5),所述上抗刮处理层(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铝箔层(6),所述上铝箔层(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防腐蚀处理层(7),所述四氟聚乙烯流延层(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气泡层(8),所述下气泡层(8)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抗震层(9),所述下抗震层(9)的两面固定连接有下缓冲柱(10),所述下抗震层(9)与下缓冲柱(10)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抗拉力网(11),所述抗拉力网(1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铝箔层(12),所述下铝箔层(1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防腐蚀处理层(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的气泡铝隔热毯,包括四氟聚乙烯流延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氟聚乙烯流延层(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气泡层(2),所述上气泡层(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抗震层(3),所述上抗震层(3)的两面固定连接有上缓冲柱(4),所述上抗震层(3)与上缓冲柱(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抗刮处理层(5),所述上抗刮处理层(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铝箔层(6),所述上铝箔层(6)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上防腐蚀处理层(7),所述四氟聚乙烯流延层(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气泡层(8),所述下气泡层(8)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抗震层(9),所述下抗震层(9)的两面固定连接有下缓冲柱(10),所述下抗震层(9)与下缓冲柱(10)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抗拉力网(11),所述抗拉力网(1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铝箔层(12),所述下铝箔层(1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下防腐蚀处理层(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气泡铝隔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氟聚乙烯流延层(1)与上气泡层(2)、四氟聚乙烯流延层(1)与下气泡层(8)、上抗刮处理层(5)与上铝箔层(6)、上铝箔层(6)与上防腐蚀处理层(7)、抗拉力网(11)与下铝箔层(12)、下铝箔层(12)与下防腐蚀处理层(13)均开设有横向导气槽(14)与纵向导气槽(15),所述横向导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烨姜芮榆
申请(专利权)人:圆创享苏州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