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商兆惠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排污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43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排污泵,所述智能排污泵包括泵体、转轴、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第一脱离机构和第二脱离机构;所述泵体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从右至左依次可滑动的设有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且所述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均与所述转轴不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叶轮与泵体之间设有第一脱离机构;所述第二叶轮与泵体之间设有第二脱离机构;所述泵体下侧设有进口A,泵体上侧设有出口B;所述第一脱离机构和第二脱离机构用以使排污泵在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三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脱离机构和第二脱离机构配合,可自动改变工作位置;当第一叶轮被杂物卡住时,可使用第二叶轮完成排污工作,延长了排污泵使用寿命;同时叶轮卡住后第一脱离机构和第二脱离机构配合使传动轴不再带动损坏叶轮转动,避免了电机损坏,降低事故风险;通过设置限位开关用以检测叶轮是否全部卡住,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排污泵
本专利技术属于流体泵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排污泵。
技术介绍
排污泵是一种泵与电机连体,并同时潜入液下工作的泵类产品,适用于提升含有纤维状污物、淤泥和一定粒径的固体颗粒等的污水和废水,主要被用于输送城市污水,粪便或液体中含有纤维、纸屑等固体颗粒的介质,通常被输送介质的温度不大于80摄氏度。由于被输送的介质中含有易缠绕或聚束的纤维物。故该种泵叶轮易抱死,严重时甚至会烧毁电机,影响电机和排污泵的使用寿命,从而造成排污不畅,给城市生活和环保带来严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智能排污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所述智能排污泵包括泵体、转轴、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第一脱离机构和第二脱离机构;所述泵体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从右至左依次可滑动的设有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且所述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均与所述转轴不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叶轮与泵体之间设有第一脱离机构;所述第二叶轮与泵体之间设有第二脱离机构;所述第一叶轮左侧与第一脱离机构形成有第一吸水口,第一叶轮上侧与第一脱离机构形成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叶轮左侧与第二脱离机构形成有第二吸水口,第二叶轮上侧与第二脱离机构形成有第二出水口;所述泵体下侧设有进口A,泵体上侧设有出口B;所述第一脱离机构和第二脱离机构用以使排污泵在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三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所述智能排污泵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转轴带动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转动,第一吸水口和进口A连通,第一出水口和出口B连通,第一叶轮的转动将进口A的污水经第一叶轮输送到出口B;第二吸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连通,第二叶轮不进行排污工作。当第一叶轮转动受限时,第一脱离机构工作带动第一叶轮向左运动,使所述智能排污泵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此时转轴转动将仅带动第二叶轮转动,第二吸水口和进口A连通,第二出水口和出口B连通,第二叶轮的转动将进口A的污水经第二叶轮输送到出口B。当第一叶轮转动受限且第二叶轮转动受限时,第二脱离机构工作带动第二叶轮向左运动,使所述智能排污泵处于第三工作位置;此时转轴转动将不再带动第二叶轮转动,且第二脱离机构将使系统发出检修报警。作为优选,所述转轴通过右侧设置的第一平键和第一叶轮内第一键槽连接,且第一键槽右侧设有第一环形槽;当所述第一平键相对滑动至第一环形槽内时,转轴转动将不会带动第一叶轮转动。作为优选,所述转轴通过左侧设置的第二平键和第二叶轮内第二键槽连接,且第二键槽右侧设有第二环形槽;当所述第二平键相对滑动至第二环形槽内时,转轴转动将不会带动第二叶轮转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脱离机构包括第一安装腔、第一圆柱体、多个第一限位单元、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泵体右侧设有第一安装腔,第一安装腔右端面设有第一球形凸起;所述第一圆柱体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腔内,第一圆柱体右端面沿圆周方向设有逐渐升高的第一螺旋凸起;所述第一圆柱体左侧中部转动连接有套筒,套筒上对称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单元;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在泵体上侧,第一滑动件左侧设有循环流道,循环流道右侧设有第一切换流道;所述第一滑动件右端面设有和第一圆柱体左端面接触的第一挡块;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在泵体下侧,第二滑动件上设有第二切换流道,第二滑动件右端面设有和第一圆柱体左端面接触的第二挡块。所述第一限位单元用以使第一圆柱体定位在第一安装腔内最左处和最右处;所述第一圆柱体旋转时第一球形凸起和第一螺旋凸起配合推动第一圆柱体向左运动;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用以控制第一吸水口、进口A、第一出水口和出口B之间的通断。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限位弹簧;所述所述第一限位杆一端转动连接在泵体上,第一限位杆另一端通过内部设置的滑动槽和第二限位杆一端设置的滑动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一端和套筒圆柱面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弹簧一端连接在第一限位杆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限位杆上,限位弹簧迫使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相互远离。当第一圆柱体在第一安装腔内最右处时,限位弹簧作用力向右使第一圆柱体定位,当第一圆柱体向左运动,第一限位杆由向右倾斜变为向左倾斜后,限位弹簧作用力向左使第一圆柱体向左运动直至定位在最左处。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脱离机构包括第二安装腔、第二圆柱体、多个第二限位单元和限位开关;所述泵体左侧设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右端面设有第二球形凸起;所述第二圆柱体转动连接在第二安装腔内,第二圆柱体右端面沿圆周方向设有逐渐升高的第二螺旋凸起;所述第二圆柱体左侧中部转动连接有套筒,套筒上对称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单元,且第二限位单元和第一限位单元结构相同;所述限位开关固定连接在泵体内。所述第二限位单元用以使第二圆柱体定位在第二安装腔内最左处和最右处;所述第二圆柱体旋转时第二球形凸起与第二螺旋凸起配合推动第二圆柱体向左运动;所述第二圆柱体位于最左处时限位开关使系统发出检修报警。作为优选,所述泵体下侧设有一端均和进口A相连的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泵体上侧设有一端均和出口B相连的第三流道与第四流道;第二圆柱体上侧泵体内从左至有依次设有第五流道和第六流道,第五流道和第六流道一端均和第二圆柱体圆柱面相连,另一端均和第一滑动件下端面相连;所述第一圆柱体左侧设有一端与第一吸水口相连的第一吸水流道,第一吸水流道另一端延伸出第一圆柱体圆柱面;所述第一圆柱体上侧设有一端与第一出水口相连的第一出水流道,第一出水流道另一端延伸出第一圆柱体圆柱面;所述第二圆柱体左侧设有一端与第二吸水口相连的第二吸水流道,第二吸水流道另一端延伸出第二圆柱体圆柱面;所述第二圆柱体上侧从左到有依次设有一端与第二吸水口相连的第三吸水流道及一端和第二出水口相连的第二出水流道;且第三吸水流道和第二出水流道一端均延伸出第二圆柱体圆柱面。作为优选,所述智能排污泵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转轴带动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转动,此时第二滑动件使第二流道隔断不通,第五流道一端和第三吸水流道连通,第五流道另一端和循环流道左端口连通;第六流道一端和第二出水流道连通;第六流道另一端和循环流道右端口连通;第一吸水流道和第一流道连通;第一出水流道和第三流道连通;第一叶轮的转动将进口A的污水经第一叶轮输送到出口B;因第二吸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连通,第二叶轮不进行排污工作。第一叶轮被杂物卡住时,第一叶轮将带动第一圆柱体转动,第一球形凸起推动第一螺旋凸起使第一圆柱体压缩限位弹簧向左运动,第一圆柱体运动一定距离后,第一限位单元推动第一圆柱体继续运动直至最左处;此过程第一圆柱体推动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向左运动,且所述第一平键相对滑动至第一环形槽内,转轴转动将不会带动第一叶轮转动;此时第二滑动件通过第二切换流道使第二流道和第二吸水流道连通,第一滑动件通过第一切换流道使第四流道和第六流道连通,所述智能排污泵位于第二工作位置。作为优选,所述智能排污泵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转轴带动第二叶轮转动进行排污工作,第二叶轮转动将进口A中污水经第二流道、第二吸水流道、第二出水流道、第六流道、第一切换流道和第四流道输送至出口B。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排污泵包括泵体(1)、转轴(2)、第一叶轮(3)、第二叶轮(4)、第一脱离机构(5)和第二脱离机构(6);所述泵体(1)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从右至左依次可滑动的设有第一叶轮(3)和第二叶轮(4),且所述第一叶轮(3)和第二叶轮(4)均与所述转轴(2)不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叶轮(3)与泵体(1)之间设有第一脱离机构(5);所述第二叶轮(4)与泵体(1)之间设有第二脱离机构(6);所述第一叶轮(3)左侧与第一脱离机构(5)形成有第一吸水口(31),第一叶轮(3)上侧与第一脱离机构(5)形成有第一出水口(32);所述第二叶轮(4)左侧与第二脱离机构(6)形成有第二吸水口(41),第二叶轮(4)上侧与第二脱离机构(6)形成有第二出水口(42);所述泵体(1)下侧设有进口A,泵体(1)上侧设有出口B;所述第一脱离机构(5)和第二脱离机构(6)用以使排污泵在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三工作位置之间切换;/n所述智能排污泵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转轴(2)带动第一叶轮(3)和第二叶轮(4)转动,第一吸水口(31)和进口A连通,第一出水口(32)和出口B连通,第一叶轮(3)的转动将进口A的污水经第一叶轮(3)输送到出口B;第二吸水口(41)和第二出水口(42)连通,第二叶轮(4)不进行排污工作;/n当第一叶轮(3)转动受限时,第一脱离机构(5)工作带动第一叶轮(3)向左运动,使所述智能排污泵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此时转轴(2)转动将仅带动第二叶轮(4)转动,第二吸水口(41)和进口A连通,第二出水口(42)和出口B连通,第二叶轮(4)的转动将进口A的污水经第二叶轮(4)输送到出口B;/n当第一叶轮(3)转动受限且第二叶轮(4)转动受限时,第二脱离机构(6)工作带动第二叶轮(4)向左运动,使所述智能排污泵处于第三工作位置;此时转轴(2)转动将不再带动第二叶轮(4)转动,且第二脱离机构(6)将使系统发出检修报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排污泵包括泵体(1)、转轴(2)、第一叶轮(3)、第二叶轮(4)、第一脱离机构(5)和第二脱离机构(6);所述泵体(1)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从右至左依次可滑动的设有第一叶轮(3)和第二叶轮(4),且所述第一叶轮(3)和第二叶轮(4)均与所述转轴(2)不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叶轮(3)与泵体(1)之间设有第一脱离机构(5);所述第二叶轮(4)与泵体(1)之间设有第二脱离机构(6);所述第一叶轮(3)左侧与第一脱离机构(5)形成有第一吸水口(31),第一叶轮(3)上侧与第一脱离机构(5)形成有第一出水口(32);所述第二叶轮(4)左侧与第二脱离机构(6)形成有第二吸水口(41),第二叶轮(4)上侧与第二脱离机构(6)形成有第二出水口(42);所述泵体(1)下侧设有进口A,泵体(1)上侧设有出口B;所述第一脱离机构(5)和第二脱离机构(6)用以使排污泵在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和第三工作位置之间切换;
所述智能排污泵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转轴(2)带动第一叶轮(3)和第二叶轮(4)转动,第一吸水口(31)和进口A连通,第一出水口(32)和出口B连通,第一叶轮(3)的转动将进口A的污水经第一叶轮(3)输送到出口B;第二吸水口(41)和第二出水口(42)连通,第二叶轮(4)不进行排污工作;
当第一叶轮(3)转动受限时,第一脱离机构(5)工作带动第一叶轮(3)向左运动,使所述智能排污泵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此时转轴(2)转动将仅带动第二叶轮(4)转动,第二吸水口(41)和进口A连通,第二出水口(42)和出口B连通,第二叶轮(4)的转动将进口A的污水经第二叶轮(4)输送到出口B;
当第一叶轮(3)转动受限且第二叶轮(4)转动受限时,第二脱离机构(6)工作带动第二叶轮(4)向左运动,使所述智能排污泵处于第三工作位置;此时转轴(2)转动将不再带动第二叶轮(4)转动,且第二脱离机构(6)将使系统发出检修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通过右侧设置的第一平键(21)和第一叶轮(3)内第一键槽(33)连接,且第一键槽(33)右侧设有第一环形槽(34);当所述第一平键(21)相对滑动至第一环形槽(34)内时,转轴(2)转动将不会带动第一叶轮(3)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通过左侧设置的第二平键(22)和第二叶轮(4)内第二键槽(43)连接,且第二键槽(43)右侧设有第二环形槽(44);当所述第二平键(22)相对滑动至第二环形槽(44)内时,转轴(2)转动将不会带动第二叶轮(4)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离机构(5)包括第一安装腔(51)、第一圆柱体(52)、多个第一限位单元(53)、第一滑动件(54)和第二滑动件(55);所述泵体(1)右侧设有第一安装腔(51),第一安装腔(51)右端面设有第一球形凸起(511);所述第一圆柱体(52)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腔(51)内,第一圆柱体(52)右端面沿圆周方向设有逐渐升高的第一螺旋凸起(521);所述第一圆柱体(52)左侧中部转动连接有套筒(522),套筒(522)上对称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单元(53);所述第一滑动件(54)滑动连接在泵体(1)上侧,第一滑动件(54)左侧设有循环流道(541),循环流道(541)右侧设有第一切换流道(542);所述第一滑动件(54)右端面设有和第一圆柱体(52)左端面接触的第一挡块(543);所述第二滑动件(55)滑动连接在泵体(1)下侧,第二滑动件(55)上设有第二切换流道(551),第二滑动件(55)右端面设有和第一圆柱体(52)左端面接触的第二挡块(552);
所述第一限位单元(53)用以使第一圆柱体(52)定位在第一安装腔(51)内最左处和最右处;所述第一圆柱体(52)旋转时第一球形凸起(511)和第一螺旋凸起(521)配合推动第一圆柱体(52)向左运动;第一滑动件(54)和第二滑动件(55)用以控制第一吸水口(31)、进口A、第一出水口(32)和出口B之间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排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单元(53)包括第一限位杆(531)、第二限位杆(532)和限位弹簧(533);所述所述第一限位杆(531)一端转动连接在泵体(1)上,第一限位杆(531)另一端通过内部设置的滑动槽(5311)和第二限位杆(532)一端设置的滑动杆(532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532)一端和套筒(522)圆柱面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弹簧(533)一端连接在第一限位杆(53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限位杆(532)上,限位弹簧(533)迫使第一限位杆(531)和第二限位杆(532)相互远离;
当第一圆柱体(52)在第一安装腔(51)内最右处时,限位弹簧(533)作用力向右使第一圆柱体(52)定位,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兆惠邵龙张利粉
申请(专利权)人:商兆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