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高压可视型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136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高压可视型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包括安装架;耐压透明筒体连接在安装架上;耐压透明筒体的下端口具有排浆阀;浆液容器固定在安装架上;浆液容器底部通过注浆管与耐压透明筒体的上端口连通;注浆管上安装有注浆控制阀;气压部固定在安装架上;气压部的出口连通供压总管,供压总管远离气压部的出口端分为与耐压透明筒体上端口连通的实验加压支管,以及与浆液容器顶端连通的注浆加压支管;供压总管上安装有调压阀和总控阀;实验加压支管上安装有实验加压控制阀;注浆加压支管上安装有注浆加压控制阀。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满足深部堵漏模拟评价需求,实现连续泵送堵漏浆液,可视化程度高,实验验证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高压可视型堵漏模拟评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钻井液测试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中高压可视型堵漏模拟评价装置。
技术介绍
地层漏失是金属矿、油气、地热等钻探中经常遇到的共同问题。地层漏失不仅造成泥浆的大量浪费,大幅增加钻探成本,还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井内事故,影响钻探效率。为了模拟井下堵漏情况,国内外研发了多种堵漏模拟装置,而且有一些成为成熟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可视型堵漏评价装置存在耐压强度低、漏失模拟通道短及不能连续泵送堵漏浆液等问题。例如,常用的FA型无渗透钻井液滤失仪(堵漏筒长度为60cm,内径为49mm)虽然实现了360度可视,但是工作压力为0.69MPa,难以满足深部堵漏模拟评价要求。技术专利CN204738806U公开了一种可视化模拟井下堵漏装置,可以模拟漏失全过程、360度可视,通过泥浆漏斗向透明筒体加入堵漏浆液,承压可达7MPa,但是透明筒体长度约为50cm,且不具备连续泵送堵漏浆液的功能。因此,为满足深部堵漏模拟评价需求,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连续泵送堵漏浆液及中高压可视型堵漏模拟评价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高压可视型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架(1);/n耐压透明筒体(2);所述耐压透明筒体(2)连接在所述安装架(1)上;所述耐压透明筒体(1)的下端口具有排浆阀(231);/n浆液容器(3);所述浆液容器(3)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上;所述浆液容器(3)底部通过注浆管(5)与所述耐压透明筒体(2)的上端口连通;所述注浆管(5)上安装有注浆控制阀(51);/n气压部(4);所述气压部(4)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上;所述气压部(4)的出口连通供压总管(6),所述供压总管(6)远离所述气压部(4)的出口端分为与所述耐压透明筒体(2)上端口连通的实验加压支管(7),以及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高压可视型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1);
耐压透明筒体(2);所述耐压透明筒体(2)连接在所述安装架(1)上;所述耐压透明筒体(1)的下端口具有排浆阀(231);
浆液容器(3);所述浆液容器(3)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上;所述浆液容器(3)底部通过注浆管(5)与所述耐压透明筒体(2)的上端口连通;所述注浆管(5)上安装有注浆控制阀(51);
气压部(4);所述气压部(4)固定在所述安装架(1)上;所述气压部(4)的出口连通供压总管(6),所述供压总管(6)远离所述气压部(4)的出口端分为与所述耐压透明筒体(2)上端口连通的实验加压支管(7),以及与所述浆液容器(3)顶端连通的注浆加压支管(8);所述供压总管(6)上安装有调压阀(61)和总控阀(62);所述实验加压支管(7)上安装有实验加压控制阀(71);所述注浆加压支管(8)上安装有注浆加压控制阀(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高压可视型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包括底板(11)和集成控制柜(12);所述底板(11)底面四角安装有脚轮(13);所述底板(11)顶面固定有筒体连接架(14);所述集成控制柜(12)顶面固定有实验控制柜(13);所述浆液容器(3)的下部和所述气压部(4)安装在所述集成控制柜(12)内;所述耐压透明筒体(2)与所述筒体连接架(14)连接;所述注浆控制阀(51)、所述调压阀(61)、所述总控阀(62)、所述实验加压控制阀(71)和所述注浆加压控制阀(81)集成布置在所述实验控制柜(15)的控制面板(15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高压可视型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151)上还包括总压力表(16)和实验检测压力表(17);所述总压力表(16)安装在所述供压总管(6)上,且位于所述气压部(4)和所述总控阀(62)之间,所述总压力表(16)用于检测所述气压部(4)的供给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正强付帆李晓东邹志飞陶士先李艳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