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人平屋面变形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1279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人平屋面变形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防水结构层和拼接式刚性面层,防水结构层包括防水层和隔离层,变形缝内设置有U型托架和弹性泡沫棒,拼接式刚性面层包括活动刚性面层节段和固定刚性面层节段;该方法包括步骤一、施工准备;二、安装U型托架;三、施工防水层;四、闭水试验;五、防水附加层施工及弹性泡沫棒的填充;六、拼接式刚性面层施工;七、内墙顶棚变形缝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变形缝处不聚水,活动刚性面层节段与结合层之间的未硫化丁基橡胶腻子层的设置,够使活动刚性面层节段在变形缝处形成类似可滑动简支梁的构造,在满足承载力的情况下提供一定的变形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人平屋面变形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上人平屋面变形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大型建筑、高低错层建筑以及异型建筑大量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各类变形缝。这些变形缝的施工质量控制已成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避免建筑物由于过长而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及荷载不同、地基承载能力不均、地震区地震力对建筑物的作用等因素致使建筑构件内部发生裂缝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建筑物分为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变形。变形缝按其功能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作用是将过长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长度较短的单元来减少温度应力产生的破坏。为使伸缩缝两侧的建筑物能自由伸缩,须将基础顶面以上的地面、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完全断开。因此,屋面变形缝渗漏是常见的建筑质量通病之一。目前,现有的屋面变形缝施工时,一般需要在变形缝处需要增加上翻止水坎,不适用于上人平屋面变形缝。而建筑工程中传统的上人屋面等高变形缝多采用金属板封盖,也有用预制混凝土板封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人平屋面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在既有屋面结构上且横跨变形缝(1)设置的防水结构层、以及通过结合层(7)铺设在所述防水结构层上的拼接式刚性面层,所述结合层(7)上预留有与变形缝(1)相配合的变形间隙,所述防水结构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在既有屋面结构上的防水层(3)和隔离层(6),所述防水层(3)和隔离层(6)之间设置有横跨变形缝(1)布设的防水附加层(5),所述变形缝(1)内设置有用于承托防水层(3)的U型托架(2)和用于使防水附加层(5)在变形缝(1)处向上起拱的弹性泡沫棒(4),所述弹性泡沫棒(4)位于防水层(3)与防水附加层(5)之间,所述拼接式刚性面层包括横跨在变形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人平屋面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在既有屋面结构上且横跨变形缝(1)设置的防水结构层、以及通过结合层(7)铺设在所述防水结构层上的拼接式刚性面层,所述结合层(7)上预留有与变形缝(1)相配合的变形间隙,所述防水结构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在既有屋面结构上的防水层(3)和隔离层(6),所述防水层(3)和隔离层(6)之间设置有横跨变形缝(1)布设的防水附加层(5),所述变形缝(1)内设置有用于承托防水层(3)的U型托架(2)和用于使防水附加层(5)在变形缝(1)处向上起拱的弹性泡沫棒(4),所述弹性泡沫棒(4)位于防水层(3)与防水附加层(5)之间,所述拼接式刚性面层包括横跨在变形缝(1)上方的活动刚性面层节段(8-1)和连接在活动刚性面层节段(8-1)两侧的固定刚性面层节段(8-2),所述活动刚性面层节段(8-1)与固定刚性面层节段(8-2)之间设置有活动间隙,所述活动刚性面层节段(8-1)与固定刚性面层节段(8-2)之间的活动间隙内填塞有丁基密封胶(9),所述活动刚性面层节段(8-1)与结合层(7)之间粘接有未硫化丁基橡胶腻子层(14),所述固定刚性面层节段(8-2)上设置有由靠近变形缝(1)的一侧向远离变形缝(1)的一侧逐渐向下倾斜的排水坡,所述排水坡的坡度不小于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人平屋面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屋面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混凝土结构层(10)、屋面保温层(11)、泡沫混凝土找坡层(12)和防水找平层(13)。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人平屋面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刚性面层节段(8-1)的两侧分别搭接在变形缝(1)两侧的结合层(7)上,所述固定刚性面层节段(8-2)与结合层(7)固定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人平屋面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1)内设置有阻火带(15),所述阻火带(15)位于U型托架(2)的下方。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人平屋面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1)的底部设置有内墙顶棚变形缝连接结构(16),所述内墙顶棚变形缝连接结构(16)横跨在变形缝(1)的下方。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人平屋面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托架(2)为两侧设置有翼缘板的U型镀锌铁皮托,所述U型托架(2)两侧的翼缘板分别紧贴既有屋面结构的上表面布设,所述U型托架(2)的开口朝上布设。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人平屋面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3)紧贴U型托架(2)的上表面布设后形成一个供弹性泡沫棒(4)安装的U型凹槽,所述隔离层(6)紧贴防水层(3)和防水附加层(5)的上表面布设。


8.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人平屋面变形缝结构的施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瑜辉谢天兴程建峰杨超刘辉张海帅蔡敏聂鹏孙海超张珂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十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