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颗粒惯容阻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颗粒惯容阻尼装置,属于工程振动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多功能结构需求的增加,以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土木工程结构蓬勃发展。建筑结构不断向更高、更柔、更大、更复杂等方向发展,而桥梁结构不断向长大、大跨、应用环境复杂等方向发展,在结构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自重荷载、正常使用活荷载等作用,也要考虑风荷载、地震荷载、爆炸冲击等偶然荷载的影响。风荷载、地震荷载或爆炸冲击荷载对高层、超高层、高耸、大跨空间结构、长大桥梁结构等安全性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传统通过“硬抗”方式的结构抗震理念逐步被科学界和工程师们所摒弃,“软抗”等多防线抗震设计、延性抗震设计、减振设计等措施逐渐成为结构设计师们的首选。而减振装置是实现结构“软抗”的重要措施,因此新型减振耗能装置的研发与应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惯容装置是通过传动机构吸收结构振动能量的一种吸能减振装置,通过与附加阻尼装置的共同应用能够吸收并耗散结构的能量,是现阶段结构减振装置的重要研究对象。现阶段惯容装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惯容装置本身无法耗散结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颗粒惯容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一(1)、螺母(2)、滚珠丝杠(3)、轴承(4)、飞轮(5)、颗粒(6)、金属外壳二(7)和耗能层(8);所述金属外壳一(1)与螺母(2)焊接在一起,所述滚珠丝杠(3)一端通过螺母(2)插入金属外壳一(1)内,另一端通过轴承(4)插入金属外壳二(7)内,并与飞轮(5)焊接在一起,颗粒(6)按一定填充率设置于金属外壳二(7)与飞轮(5)之间的空腔中,耗能层(8)与金属外壳二(7)的内壁黏贴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惯容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一(1)、螺母(2)、滚珠丝杠(3)、轴承(4)、飞轮(5)、颗粒(6)、金属外壳二(7)和耗能层(8);所述金属外壳一(1)与螺母(2)焊接在一起,所述滚珠丝杠(3)一端通过螺母(2)插入金属外壳一(1)内,另一端通过轴承(4)插入金属外壳二(7)内,并与飞轮(5)焊接在一起,颗粒(6)按一定填充率设置于金属外壳二(7)与飞轮(5)之间的空腔中,耗能层(8)与金属外壳二(7)的内壁黏贴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颗粒惯容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5)外轮廓线与金属外壳二(7)之间存在大于0且小于颗粒(6)直径的间隙,飞轮(5)能够在金属外壳二(7)中非接触转动;飞轮(5)上按照等分原则切割出若干扇形凹槽,扇形凹槽的深度根据需要设置为5~20倍颗粒(6)直径,扇形凹槽面积为飞轮(5)总横截面面积的10%~50%。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颗粒惯容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5)与金属外壳二(7)之间的空腔内放置一定数量的颗粒(6),颗粒(6)在腔体中的填充率在45%~85%之间,颗粒(6)为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球型,尺寸大小均匀一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梦飞,许维炳,王瑾,陈彦江,丁梦佳,方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