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喻肇昌专利>正文

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及其震后复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117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6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位于垫石上,其包括固定连接于垫石上的预埋锚板以及抵接于预埋锚板上表面的支座本体,所述预埋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槽段;所述支座本体包括抵接于预埋锚板上的下垫板,所述下垫板的下表面对应第一槽段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槽和第一槽段相向的两端连通,所述复位槽和第一槽段内设置有抵接气囊,所述抵接气囊包括位于第一槽段上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底端与第一槽段的槽底相抵,所述抵接部与复位槽的顶端内壁相抵。本申请具有复位支座本体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及其震后复原方法
本申请涉及桥梁支座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及其震后复原方法。
技术介绍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位于桥梁和垫石之间,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承受的荷载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可靠地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是桥梁的重要传力装置。在有抗震要求的区域中,桥梁的上部结构垫石常通过滑动支座与桥墩的预埋锚板抵接,以便在地震发生时,桥梁能够相对墩台发生配合地震波频率的晃动,减少桥梁对抗地震波而发生破坏的概率。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滑动支座在未发生地震时,桥梁的体积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从而使得滑动支座相对预埋锚板发生位移,但滑动支座在位移后难以复位。在发生地震时,由于滑动支座已相对预埋锚板发生位移偏位,从而在地震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极易出现滑动支座与预埋锚板滑移脱落,令滑动支座的上表面与垫石接触。相较于光滑的预埋锚板,垫石的上表面较为粗糙,将增大滑动支座滑动所需的荷载,从而增大桥梁对地震水平荷载的对抗作用,增大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破坏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滑动支座的复位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及其震后修补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位于垫石上,其包括固定连接于垫石上的预埋锚板以及抵接于预埋锚板上表面的支座本体,所述预埋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槽段;所述支座本体包括抵接于预埋锚板上的下垫板,所述下垫板的下表面对应第一槽段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槽和第一槽段相向的两端连通,所述复位槽和第一槽段内设置有抵接气囊,所述抵接气囊包括位于第一槽段上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底端与第一槽段的槽底相抵,所述抵接部与复位槽的顶端内壁相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桥梁在日常使用或是温度变化下相应发生体积变化,从而使得支座本体在预埋锚板上产生相对位移,位移将使复位槽和第一槽段错位从而将挤压第一槽段内抵接气囊的抵接部,抵接部将在受到挤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形成缓冲。同时,抵接气囊变形后还将产生相应的复位作用力,使得桥梁能够恢复原位。而抵接部的顶端与复位槽顶端槽壁相抵,抵接部的底端与第一槽段的槽底相抵,增大支座本体与预埋锚板之间的连接性能。可选的,所述支座本体还包括抵接于下垫板上表面的柔性的变形层以及抵接于变形层上的上垫板,所述上垫板通过滑动螺栓与下垫板可拆卸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形层为橡胶层结构用于消弭桥梁部份位移,通过滑动螺栓可拆卸连接的上垫板、下垫板以及变形层能够在长时间使用老化后进行更换,以保障支座本体的安全性能。可选的,所述上垫板以及变形层上对应滑动螺栓均开设有腰形活动孔,所述腰形活动孔竖向贯通设置,所述腰形活动孔的长度方向平行桥梁的长度方向,所述滑动螺栓滑移连接于腰形活动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行桥梁长度的腰型孔能够在桥梁沿自身长度方向体积发生变化时,滑动螺栓能够在变形层和上垫板上相对位移滑动,从而提高对桥梁体积变化的适应性能。可选的,所述预埋锚板的上表面还开设有第二槽段,所述第二槽段一端和第一槽段连通形成容纳槽,所述第二槽段远离第一槽段的一端与预埋锚板的一侧壁平齐;所述抵接气囊还包括位于第二槽段内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的一端与抵接部连通,所述密封部远离抵接部的一端位于第二槽段的中部,所述密封部远离抵接部的一端设置有气门芯;所述上垫板与气门芯之间设置有地震放气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槽段用于容纳抵接气囊的密封部,在发生地震且产生较大的水平方向的地震荷载时,通过上垫板相对预埋锚板的位移从而对抵接气囊进行放气,减少在地震时对支座本体的约束,从而减少支座本体、桥梁以及抵接气囊在地震时对地震时产生的水平荷载的对抗,减少桥梁、支座本体以及抵接气囊在地震时的破坏程度。可选的,所述地震放气机构包括一端与预埋锚板固定连接的水平的横杆,一端竖向铰接连接于横杆远离预埋锚板上的竖杆,固定连接于竖杆靠近预埋锚杆一侧的承接杆,一端铰接于承接杆远离竖杆一端且另一端伸入至第二槽段内的抵接杆,以及用于驱动抵接杆与气门芯抵接放气的驱动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垫板发生位移,从而通过驱动部带动竖杆相对转动,从使得抵接杆与气门芯相抵,而在放气过程中,抵接杆有会受到放气是气流作用,使得抵接杆离开气门芯,从而减缓了抵接气囊的放气的速率,减少非地震时抵接杆与气门芯误触而抵接气囊被放气的概率。可选的,驱动部件包括同轴转动连接于承接杆上的转动圆盘,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转动圆盘的周侧壁与上垫板之间的拉绳,所述拉绳的长度尺寸大于转动圆盘侧壁顶端与上垫板下表面之间的间距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圆盘能够在上垫板发生位移时相对转动,能够减少上垫板平行桥梁长度方向位于对拉绳的影响。可选的,所述竖杆与预埋锚板之间还可拆卸连接有限位绳,所述限位绳绷紧时,所述抵接杆远离承接杆的一端位于第二槽段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绳能够在非地震时处于紧绷,从而约束竖杆转动远离支座本体,减少抵接杆自第二槽段内离开的概率。可选的,所述第一槽段的侧壁顶端呈倒角设置,所述复位槽的侧壁底端呈倒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能够在第一槽段和复位槽相对错位时减少划伤抵接气囊的概率,保障抵接气囊的使用寿命。可选的,所述预埋锚板和下垫板之间设置有滑动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层为纯石墨粉摊铺形成,将原下垫板与预埋锚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石墨粉颗粒的滚动摩擦,便于支座本体相对预埋锚板发生位移。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的震后复原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的震后修补方法,其包括,首先现场然人员观察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判断支座本体是否偏位,支座本体的复位槽与第一槽段错位面积小于复位槽面积的1/5时为小偏位,当支座本体的复位槽与第一槽段错位面积大于复位槽面积的1/5时为大偏位;当支座连接节点小偏位时依照步骤AS修补,当支座连接节点大偏位时,支座连接节点依照步骤BS修补;AS,抵接气囊补充气体;BS、安装新的预埋锚板;BS1、顶升桥体,采用千斤顶依次顶升桥体,令支座本体与预埋锚板竖向分离;然后,安装反力架,保持支座本体与预埋锚板之间间隙,以形成施工空间;BS2、在垫石上安装新的预埋锚板;BS2-1,清理支座本体的下表面和预埋锚板的上表面,凿除原有的预埋锚板;BS2-2,测量支座本体在垫石上的竖向投影,并用标记出新的预埋钢板的安装位置;BS2-3,在支座垫石上安装新的预埋锚板;BS3、气囊充气;BS3-1,先在新的预埋锚板上的容纳槽内放置抵接气囊,令抵接气囊的气门芯位于新的预埋锚板的第二槽段内;BS3-2,千斤顶重新顶升,取出反力架,然后千斤顶缓慢回落,令预埋锚板与支座本体重新抵接;BS3-3,采用气囊充气泵向抵接气囊内充气,令抵接部抵接于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位于垫石(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于垫石(1)上的预埋锚板(2)以及抵接于预埋锚板(2)上表面的支座本体(3),所述预埋锚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槽段;所述支座本体(3)包括抵接于预埋锚板(2)上的下垫板(301),所述下垫板(301)的下表面对应第一槽段(401)开设有复位槽(5),所述复位槽(5)和第一槽段(401)相向的两端连通,所述复位槽(5)和第一槽段(401)内设置有抵接气囊(6),所述抵接气囊(6)包括位于第一槽段(401)上的抵接部(601),所述抵接部(601)的底端与第一槽段(401)的槽底相抵,所述抵接部(601)与复位槽(5)的顶端内壁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位于垫石(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于垫石(1)上的预埋锚板(2)以及抵接于预埋锚板(2)上表面的支座本体(3),所述预埋锚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槽段;所述支座本体(3)包括抵接于预埋锚板(2)上的下垫板(301),所述下垫板(301)的下表面对应第一槽段(401)开设有复位槽(5),所述复位槽(5)和第一槽段(401)相向的两端连通,所述复位槽(5)和第一槽段(401)内设置有抵接气囊(6),所述抵接气囊(6)包括位于第一槽段(401)上的抵接部(601),所述抵接部(601)的底端与第一槽段(401)的槽底相抵,所述抵接部(601)与复位槽(5)的顶端内壁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本体(3)还包括抵接于下垫板(301)上表面的柔性的变形层(302)以及抵接于变形层(302)上的上垫板(303),所述上垫板(303)通过滑动螺栓(304)与下垫板(301)可拆卸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板(303)以及变形层(302)上对应滑动螺栓(304)均开设有腰形活动孔(10),所述腰形活动孔(10)竖向贯通设置,所述腰形活动孔(10)的长度方向平行桥梁的长度方向,所述滑动螺栓(304)滑移连接于腰形活动孔(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锚板(2)的上表面还开设有第二槽段(402),所述第二槽段(402)一端和第一槽段(401)连通形成容纳槽(4),所述第二槽段(402)远离第一槽段(401)的一端与预埋锚板(2)的一侧壁平齐;所述抵接气囊(6)还包括位于第二槽段(402)内的密封部(602),所述密封部(602)的一端与抵接部(601)连通,所述密封部(602)远离抵接部(601)的一端位于第二槽段(402)的中部,所述密封部(602)远离抵接部(601)的一端设置有气门芯(7);所述上垫板(303)与气门芯(7)之间设置有地震放气机构(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放气机构(11)包括一端与预埋锚板(2)固定连接的水平的横杆(1101),一端竖向铰接连接于横杆(1101)远离预埋锚板(2)上的竖杆(1102),固定连接于竖杆(1102)靠近预埋锚杆一侧的承接杆(1103),一端铰接于承接杆(1103)远离竖杆(1102)一端且另一端伸入至第二槽段(402)内的抵接杆(1106),以及用于驱动抵接杆(1106)与气门芯(7)抵接放气的驱动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架桥梁的支座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驱动部件包括同轴转动连接于承接杆(1103)上的转动圆盘(1104),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转动圆盘(1104)的周侧壁与上垫板(303)之间的拉绳(110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
申请(专利权)人:喻肇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