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防落梁限位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限位
,具体涉及一种桥梁防落梁限位机构。
技术介绍
在大风天气以及地震时,会发生竖向起跳运动,易引起落梁或损坏梁体和桥墩,在长度较长的桥梁中,此现象更为明显,因此桥梁都应采取防落梁措施来进行保护,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桥梁防落梁限位机构在大风中移位较多,对桥梁的结构损伤较大,且在地震中容易因桥梁的防落梁措施活动范围较小而产生减震不足的状况,桥梁容易被震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桥梁防落梁限位机构,在大风以及地震中,对桥梁进行限位,可防止其掉落,进而起到了保护的作用,且震动效果较好,桥梁不易被震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固定板、活动板、连接机构和减震机构,固定板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固定有安装板,该安装板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安装板上等距设有数个一号安装螺孔,固定板的上侧设有一号凹槽,该一号凹槽的一侧为敞口式结构,一号凹槽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一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防落梁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固定板(1)、活动板(2)、连接机构(3)和减震机构(4),固定板(1)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固定有安装板(5),该安装板(5)的上表面与固定板(1)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安装板(5)上等距设有数个一号安装螺孔(6),固定板(1)的上侧设有一号凹槽(7),该一号凹槽(7)的一侧为敞口式结构,一号凹槽(7)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一号滑槽(8),该一号滑槽(8)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一号滑块(9),前后两侧的一号滑块(9)分别固定在活动板(2)一侧的前后两侧壁上,活动板(2)通过连接机构(3)与固定板(1)连接,活动板(2)的上侧设有减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防落梁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固定板(1)、活动板(2)、连接机构(3)和减震机构(4),固定板(1)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固定有安装板(5),该安装板(5)的上表面与固定板(1)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安装板(5)上等距设有数个一号安装螺孔(6),固定板(1)的上侧设有一号凹槽(7),该一号凹槽(7)的一侧为敞口式结构,一号凹槽(7)前后两侧的内壁上均设有一号滑槽(8),该一号滑槽(8)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一号滑块(9),前后两侧的一号滑块(9)分别固定在活动板(2)一侧的前后两侧壁上,活动板(2)通过连接机构(3)与固定板(1)连接,活动板(2)的上侧设有减震机构(4);
上述的连接机构(3)由内螺纹管(3-1)、螺杆(3-2)、转动轮(3-3)、一号伞齿轮(3-4)、二号伞齿轮(3-5)、连接杆(3-6)和手拧(3-7)构成,一号凹槽(7)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二号凹槽(3-8),该二号凹槽(3-8)的内部设有一号伞齿轮(3-4),该一号伞齿轮(3-4)的中心内插设有连接杆(3-6),该连接杆(3-6)的下端穿过固定板(1)下侧壁内的轴承后,与手拧(3-7)连接,该手拧(3-7)悬设在固定板(1)的下侧,一号凹槽(7)内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螺杆(3-2),前侧的螺杆(3-2)的左端穿过二号伞齿轮(3-5)后,通过轴承与二号凹槽(3-8)的左侧壁旋接,该二号伞齿轮(3-5)与螺杆(3-2)固定连接,二号伞齿轮(3-5)与一号伞齿轮(3-4)啮合设置,后侧的螺杆(3-2)的一端通过轴承与一号凹槽(7)的一侧壁旋接,前后两侧的螺杆(3-2)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转动轮(3-3)后,插设在内螺纹管(3-1)内,且通过螺纹旋接,内螺纹管(3-1)的另一端分别插设并固定在活动板(2)内,前后两侧的转动轮(3-3)通过传动带连接;
上述的减震机构(4)由支撑板(4-1)、弹簧(4-2)、抵触板(4-3)、二号滑块(4-4)和导向杆(4-5)构成,支撑板(4-1)固定在活动板(2)上表面的一侧,活动板(2)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二号滑槽(4-6),该二号滑槽(4-6)内均滑动设置有二号滑块(4-4),前后两侧的二号滑块(4-4)分别固定在抵触板(4-3)下侧壁的前后两侧上,抵触板(4-3)的一侧壁上呈矩阵式固定有数个导向杆(4-5),该导向杆(4-5)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弹簧(4-2)后,活动插设在支撑板(4-1)内,弹簧(4-2)的两端分别与抵触板(4-3)以及支撑板(4-1)固定连接,相邻的两列弹簧(4-2)之间均设有橡胶垫(4-7),该橡胶垫(4-7)的两侧分别与抵触板(4-3)以及支撑板(4-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防落梁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号凹槽(7)的下侧壁上呈矩阵式分布有数个二号安装螺孔(10),在调节好活动板(2)的位置后,将螺栓穿过活动板(2)下侧的二号安装螺孔(10)后,通过螺纹旋接在活动板(2)的下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防落梁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垫(4-7)的上侧均悬设有拉绳(11),该拉绳(11)的两端均固定有定位板(12),两侧的定位板(12)分别固定在橡胶垫(4-7)的两侧壁上,定位板(12)的另一侧壁上均固定有滑板(13),该滑板(13)呈“T”形设置,滑板(13)的另一侧滑动设置在滑轨(14)内,两侧的滑轨(14)分别固定在抵触板(4-3)以及支撑...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