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聚酯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60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聚酯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聚酯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在中层聚酯网的四周设置有边框,边框内部插接有钢丝线,此结构设计使得中层聚酯网的横向及纵向变得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中层聚酯网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使用起来不易断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在聚酯网网面上设有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的表面均涂有金属镀层,此结构设计一方面加强了聚酯网网面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将产生的静电传导出去,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上层、中层和下层胶接相连的方式,从而保证了聚酯网整体的厚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便于更换,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聚酯网
本技术涉及聚酯网
,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聚酯网。
技术介绍
聚酯网是利用纺织机械,采用不同织造方法编织的网布。是主要的烘燥、过滤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造纸、污水处理、制糖、制药、陶瓷、食品、印刷、洗煤等行业;同时聚酯网还是世界上主要的烘燥、过滤材料之一,因此广泛应用于造纸领域,是造纸工业中不可缺少的贵重易耗脱水器材,应用于造纸领域时又称聚酯造纸网。现有的聚酯网在使用时有一定的缺陷,因为其不导电,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积累静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聚酯网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不足,易发生断裂的情况,同时聚酯网的厚度不足,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抗静电聚酯网,本技术通过采用在中层聚酯网的四周设置有边框,边框内部插接有钢丝线,此结构设计使得中层聚酯网的横向及纵向变得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中层聚酯网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使用起来不易断裂;本技术通过采用在聚酯网网面上设有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的表面均涂有金属镀层,此结构设计一方面加强了聚酯网网面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将产生的静电传导出去,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本技术通过采用上层、中层和下层胶接相连的方式,从而保证了聚酯网整体的厚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便于更换,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静电聚酯网,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层聚酯网,所述中层聚酯网的四周设有边框,所述边框内部穿插有钢丝线,且所述边框内部为聚酯网网面,所述聚酯网网面上设有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所述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的表面附有金属镀层,所述中层聚酯网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中层聚酯网结构相同的上层聚酯网与下层聚酯网,且所述上层聚酯网与中层聚酯网之间以及下层聚酯网与中层聚酯网之间均通过所述边框胶接相连。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聚酯网网面上设有若干网格。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边框上设有胶接层。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边框上还设有安装通孔。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边框上设有与所述胶接层配合使用的胶接凹槽。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胶接凹槽内部设有粘胶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采用在中层聚酯网的四周设置有边框,边框内部插接有钢丝线,此结构设计使得中层聚酯网的横向及纵向变得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中层聚酯网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使用起来不易断裂;本技术通过采用在聚酯网网面上设有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第一对角线与第二对角线的表面均涂有金属镀层,此结构设计一方面加强了聚酯网网面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将产生的静电传导出去,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本技术通过采用上层、中层和下层胶接相连的方式,从而保证了聚酯网整体的厚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便于更换,具有很高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抗静电聚酯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抗静电聚酯网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抗静电聚酯网的中层聚酯网的放大以及爆炸示意图;图4为一种抗静电聚酯网的中层聚酯网的胶接层放大示意图。图中:1、中层聚酯网;2、边框;3、钢丝线;4、聚酯网网面;5、第一对角线;6、第二对角线;7、上层聚酯网;8、下层聚酯网;9、网格;10、安装通孔;11、胶接凹槽;12、粘胶层;13、胶接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4所示,一种抗静电聚酯网,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层聚酯网1,所述中层聚酯网1的四周设有边框2,所述边框2内部穿插有钢丝线3,且所述边框2内部为聚酯网网面4,所述聚酯网网面4上设有第一对角线5与第二对角线6,所述第一对角线5与第二对角线6的表面附有金属镀层,所述中层聚酯网1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中层聚酯网1结构相同的上层聚酯网7与下层聚酯网8,且所述上层聚酯网7与中层聚酯网1之间以及下层聚酯网8与中层聚酯网1之间均通过所述边框2胶接相连。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聚酯网网面4上设有若干网格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边框2上设有胶接层13。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边框2上还设有安装通孔10。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边框2上设有与所述胶接层13配合使用的胶接凹槽11。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胶接凹槽11内部设有粘胶层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采用在中层聚酯网1的四周设置有边框2,边框2内部插接有钢丝线3,此结构设计使得中层聚酯网1的横向及纵向变得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中层聚酯网1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使用起来不易断裂;本技术通过采用在聚酯网网面4上设有第一对角线5与第二对角线6,第一对角线5与第二对角线6的表面均涂有金属镀层,此结构设计一方面加强了聚酯网网面4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以将产生的静电传导出去,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本技术通过采用上层、中层和下层胶接相连的方式,从而保证了聚酯网整体的厚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便于更换,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静电聚酯网,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继续参考图1-4,一种抗静电聚酯网,包括中层聚酯网1,中层聚酯网1的四周设有边框2,边框2内部穿插有钢丝线3,且边框2内部为聚酯网网面4,聚酯网网面4上设有第一对角线5与第二对角线6,第一对角线5与第二对角线6的表面附有金属镀层,中层聚酯网1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中层聚酯网1结构相同的上层聚酯网7与下层聚酯网8,且上层聚酯网7与中层聚酯网1之间以及下层聚酯网8与中层聚酯网1之间均通过边框2胶接相连,聚酯网网面4上设有若干网格9,边框2上设有胶接层13,边框2上还设有安装通孔10,边框2上设有与胶接层13配合使用的胶接凹槽11,胶接凹槽11内部设有粘胶层12;结合图1-4使用时,将中层聚酯网1通过其上面的胶接层13扣入到胶接凹槽11中,通过粘胶层12将上层聚酯网7、中层聚酯网1以及下层聚酯网8连接在一起,之后通过安装通孔10把聚酯网安装在设备上,中层聚酯网1的边框2内部设有钢丝线3,可以提高其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在聚酯网网面4上设有第一对角线5和第二对角线6,不仅能传导走产生的静电,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聚酯网网面4的强度。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静电聚酯网,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层聚酯网(1),所述中层聚酯网(1)的四周设有边框(2),所述边框(2)内部穿插有钢丝线(3),且所述边框(2)内部为聚酯网网面(4),所述聚酯网网面(4)上设有第一对角线(5)与第二对角线(6),所述第一对角线(5)与第二对角线(6)的表面附有金属镀层,所述中层聚酯网(1)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中层聚酯网(1)结构相同的上层聚酯网(7)与下层聚酯网(8),且所述上层聚酯网(7)与中层聚酯网(1)之间以及下层聚酯网(8)与中层聚酯网(1)之间均通过所述边框(2)胶接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聚酯网,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层聚酯网(1),所述中层聚酯网(1)的四周设有边框(2),所述边框(2)内部穿插有钢丝线(3),且所述边框(2)内部为聚酯网网面(4),所述聚酯网网面(4)上设有第一对角线(5)与第二对角线(6),所述第一对角线(5)与第二对角线(6)的表面附有金属镀层,所述中层聚酯网(1)的上下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中层聚酯网(1)结构相同的上层聚酯网(7)与下层聚酯网(8),且所述上层聚酯网(7)与中层聚酯网(1)之间以及下层聚酯网(8)与中层聚酯网(1)之间均通过所述边框(2)胶接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得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德丰聚酯纤维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