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滚筒流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487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滚筒流水线,其结构包括滚筒、承载架、底座支架,承载架与底座支架相焊接,滚筒与承载架活动卡合,通过光滑球状物体对吸附机构产生持续的挤压,能够使吸盘向下变形收缩,从而能够吸附在光滑球状物体的表面,故而使滚筒能够带动光滑球状物体进行传送,有效的避免了光滑球状物体直径等于两个滚筒之间的间隙距离,则容易出现光滑球状物体不断在两个滚筒之间滚动无法前进的情况,通过光滑球状物体对两个外滑板之间产生的挤压,故而使增摩块能够对光滑球状物体的表面产生抓力,再通过滚筒转动产生的甩力,能够使助力条沿着板块向前摆动,从而能够将光滑球状物体向前带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滚筒流水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滚筒流水线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智能滚筒流水线。
技术介绍
智能滚筒流水线主要是用于对物体进行跨区域的传送的设备,通过转动的滚动能够将放置在智能滚筒流水线上表面的物体持续的向前传送,是滚筒流水线生产车间的常见设备,基于上述描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智能滚筒流水线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由于智能滚筒流水线的滚筒之间存在间隙,若将比两个滚筒之间间隙略大的光滑球状物体放置在智能滚筒流水线进行传送,则会使外表光滑的球状物体出现不断在两个滚筒之间滚动无法前进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滚筒流水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滚筒流水线,其结构包括滚筒、承载架、底座支架,所述承载架与底座支架相焊接,所述滚筒与承载架活动卡合;所述滚筒包括外环、外伸块、弹力片、中接环,所述外伸块与外环间隙配合,所述弹力片安装于外伸块的后端与中接环的外表面位置,所述中接环与外环为一体化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伸块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滚筒流水线,其结构包括滚筒(1)、承载架(2)、底座支架(3),所述承载架(2)与底座支架(3)相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1)与承载架(2)活动卡合;/n所述滚筒(1)包括外环(11)、外伸块(12)、弹力片(13)、中接环(14),所述外伸块(12)与外环(11)间隙配合,所述弹力片(13)安装于外伸块(12)的后端与中接环(14)的外表面位置,所述中接环(14)与外环(11)为一体化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滚筒流水线,其结构包括滚筒(1)、承载架(2)、底座支架(3),所述承载架(2)与底座支架(3)相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1)与承载架(2)活动卡合;
所述滚筒(1)包括外环(11)、外伸块(12)、弹力片(13)、中接环(14),所述外伸块(12)与外环(11)间隙配合,所述弹力片(13)安装于外伸块(12)的后端与中接环(14)的外表面位置,所述中接环(14)与外环(11)为一体化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滚筒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伸块(12)包括受力板(a1)、滑动板(a2)、弹性条(a3)、套框(a4)、联动杆(a5),所述受力板(a1)嵌固于联动杆(a5)的上端位置,所述滑动板(a2)与套框(a4)活动卡合,所述弹性条(a3)安装于滑动板(a2)与套框(a4)的内侧上端位置,所述联动杆(a5)与滑动板(a2)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滚筒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板(a1)包括吸附机构(a11)、接触板(a12)、回弹片(a13)、打底板(a14)、密封板(a15),所述吸附机构(a11)与接触板(a1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触板(a12)与回弹片(a13)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回弹片(a13)的下端与打底板(a14)的边侧嵌固连接,且回弹片(a13)又与密封板(a15)间隙配合,所述密封板(a15)与打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高还帅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