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42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载货平台,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包括托盘本体和至少一个组合拼接板,所述组合拼接板与所述托盘本体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托盘本体包括承重板和支撑板;所述组合拼接板包括但不限于与托盘本体的侧边和底部相拼接,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托盘本体和所述组合拼接板的安装面上。通过设置有连接机构,组合拼接板与托盘本体可拆卸连接,解决了托盘在需要对不同规格的货物进行搬运时,无法灵活的对托盘的尺寸进行变更,还需对不同规格的货物进行特别定制,使用不便,效率不高的问题;从而,托盘尺寸变更方便,组装拆卸方便,能灵活适配不同规格的货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载货平台,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
技术介绍
托盘是使静态货物转变为动态货物的媒介物,一种载货平台,而且是活动的平台,或者说是可移动的地面。即使放在地面上失去灵活性的货物,一经装上托盘便立即获得了活动性,成为灵活的流动货物,因为装在托盘上的货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可以转入运动的准备状态中。CN211568600U的专利《一种装配式木托盘》,授权公告日为2020.09.25,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木托盘,包括面板、支撑座和拉条,面板的底部由多个支撑座支撑,且支撑座与面板之间通过拉条可拆卸式连接。该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木托盘采用零件装配工艺,可以实现组装、拆卸、再组装的循环利用;支撑座和拉条的装配方便,且结构稳定,其自身具有导向性,方便组装;拉条隐藏在支撑座内,从而节约空间;拉条的弹性卡扣设计,将螺栓有机结合,方便托盘零件的组装和拆卸;设置有防滑齿,可防止锁紧公端松动,提高木托盘的可靠性;面板、支撑座和拉条装备方便,且均为通用件,均可在工厂批量化生产,从而便于木托盘的市场流通,提高木托盘各个零件的使用率,整体提高木托盘的使用寿命,降低木托盘的运营成本。然而,在上述托盘在需要对不同规格的货物进行搬运时,无法灵活的对托盘的尺寸进行变更,还需对不同规格的货物进行特别定制,使用不便,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托盘在需要对不同规格的货物进行搬运时,无法灵活的对托盘的尺寸进行变更,还需对不同规格的货物进行特别定制,使用不便,效率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包括托盘本体和至少一个组合拼接板,所述组合拼接板与所述托盘本体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托盘本体包括承重板和支撑板;所述组合拼接板包括但不限于与托盘本体的侧边或底部相拼接,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托盘本体和所述组合拼接板的安装面上。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螺栓、螺母和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所述螺栓穿过与所述螺母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本体和所述组合拼接板上均设有孔径相同的所述通孔;所述螺母为带尖刺螺母。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螺纹盲孔;所述组合拼接板上设有所述通孔,所述螺纹盲孔设于所述托盘本体,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盲孔的孔径相同;所述螺母为内外牙螺母,所述内外牙螺母与所述螺纹盲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若干安装沉孔,所述安装沉孔设于所述托盘本体和所述组合拼接板上;所述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沉孔连通;所述螺栓和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安装沉孔内。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带刺垫片,所述带刺垫片装设于所述通孔,所述带刺垫片带刺端与所述通孔内壁相抵接,所述螺栓的螺栓头抵接于所述带刺垫片。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本体为栅格板。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本体侧边设有托盘本体通孔,所述托盘本体通孔用于方便搬运。进一步的,所述组合拼接板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托盘本体的侧边形状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托盘本体和所述组合拼接板由实木、夹板、密度板、粉末压缩板、吹塑材料、挤塑材料、注塑材料中的一种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通过设置有连接机构,组合拼接板与托盘本体可拆卸连接,解决了托盘在需要对不同规格的货物进行搬运时,无法灵活的对托盘的尺寸进行变更,还需对不同规格的货物进行特别定制,使用不便,效率不高的问题;从而,托盘尺寸变更方便,组装拆卸方便,能灵活适配不同规格的货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的爆炸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图4为图3中标记部分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x方向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y方向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托盘本体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装配式托盘的爆炸立体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装配式托盘的仰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装配式托盘的爆炸立体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装配式托盘的仰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3的托盘本体立体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3装配式托盘的爆炸立体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3装配式托盘的仰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4的托盘本体立体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4装配式托盘的爆炸立体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4装配式托盘的仰视图。附图标记:100、托盘本体110、承重板120、支撑板121、连接板122、角块130、托盘本体通孔200、组合拼接板300、连接机构310、螺栓320、螺母330、通孔340、螺纹盲孔350、安装沉孔360、带刺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参考图1,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包括托盘本体100和至少一个组合拼接板200,所述组合拼接板200与所述托盘本体100通过连接机构300可拆卸连接;所述托盘本体100包括承重板110和支撑板120;所述组合拼接板200包括但不限于与托盘本体100的侧边或底部相拼接,所述连接机构300设置于所述托盘本体100和所述组合拼接板200的安装面上。托盘本体100用于承托货物,托盘本体100规格为最小使用尺寸;组合拼接板200与托盘本体100通过连接机构300可拆卸连接,将托盘本体100和组合拼接板200可拆卸连接能对托盘的尺寸进行灵活变换;承重板110用于承载货物,支撑板120一面与地面接触,另一面用于固定支撑承重板110,具体的,连接机构300设于托盘本体100的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本体(100)和至少一个组合拼接板(200),所述组合拼接板(200)与所述托盘本体(100)通过连接机构(300)可拆卸连接;/n所述托盘本体(100)包括承重板(110)和支撑板(120);/n所述组合拼接板(200)包括但不限于与托盘本体(100)的侧边或底部相拼接,所述连接机构(300)设置于所述托盘本体(100)和所述组合拼接板(200)的安装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本体(100)和至少一个组合拼接板(200),所述组合拼接板(200)与所述托盘本体(100)通过连接机构(300)可拆卸连接;
所述托盘本体(100)包括承重板(110)和支撑板(120);
所述组合拼接板(200)包括但不限于与托盘本体(100)的侧边或底部相拼接,所述连接机构(300)设置于所述托盘本体(100)和所述组合拼接板(200)的安装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00)包括螺栓(310)、螺母(320)和通孔(330),所述通孔(330)用于所述螺栓(310)穿过与所述螺母(3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本体(100)和所述组合拼接板(200)上均设有孔径相同的所述通孔(330);所述螺母(320)为带尖刺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00)还包括螺纹盲孔(340);
所述组合拼接板(200)上设有所述通孔(330),所述螺纹盲孔(340)设于所述托盘本体(100),所述通孔(330)和所述螺纹盲孔(340)的孔径相同;
所述螺母(320)为内外牙螺母,所述内外牙螺母与所述螺纹盲孔(34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全珍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倍林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