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多功能旋翼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翼飞行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仿生多功能旋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相比于固定翼飞行器,旋翼式飞行器可实现垂直起飞与降落,并可以空中悬停,因此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中。但旋翼式飞行器依旧需要一个平坦区域进行起飞与降落,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旋翼机在救援、勘探等任务环境中的应用。在一些特殊任务中,无人机需要具备空中操作能力,目前大多数解决方案采用安装机械臂在无人机下方,而传统的机械臂要么过于复杂,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无人机的重量,进而降低了无人机的续航及负载能力。要么采用简单的对向卡爪结构,这又无法满足在复杂环境下的起降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仿生多功能旋翼飞行器,驱动电机可同时驱动三个传动轴进行旋转,进而产生类似于鹰爪抓握的行为,使得起落架可以在实现轻盈的同时,具有极高的抓握能力可以使用各种形状的地形,提升了飞行器的续航能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仿生多功能旋翼飞行器,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下方的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多功能旋翼飞行器,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下方的连接舱(2),以及设于连接舱(2)上的起落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3)包括多个支腿,所述支腿包括驱动机构(31)、传动机构(32)及支腿外壳(33),/n所述驱动机构(31)包括安装平台,以及置于安装平台上的驱动电机(312)和与驱动电机(312)连接的驱动轴(313),/n所述支腿外壳(33)包括支腿爪尖(333)、第一固定板(334)、第二固定板(335)、第一传动板(336)、第二传动板(337)、第一外侧挡板(338)和第二外侧挡板(339),/n所述传动机构(32)包括第一传动轴(3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多功能旋翼飞行器,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下方的连接舱(2),以及设于连接舱(2)上的起落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3)包括多个支腿,所述支腿包括驱动机构(31)、传动机构(32)及支腿外壳(33),
所述驱动机构(31)包括安装平台,以及置于安装平台上的驱动电机(312)和与驱动电机(312)连接的驱动轴(313),
所述支腿外壳(33)包括支腿爪尖(333)、第一固定板(334)、第二固定板(335)、第一传动板(336)、第二传动板(337)、第一外侧挡板(338)和第二外侧挡板(339),
所述传动机构(32)包括第一传动轴(321)、第二传动轴(322)、第三传动轴(323)、三同步轮组(324)、二同步轮组(325)、第一固定同步轮(326)、第二固定同步轮(327)和末端同步轮(328),
所述第一固定板(334)的一端固定于安装平台上,另一端与第一传动轴(321)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335)的一端固定于安装平台上,另一端与第一传动轴(321)的另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同步轮(326)和三同步轮组(324)均套设于第一传动轴(321)上并绕第一传动轴(321)转动,所述三同步轮组(324)中的一个同步轮和第一固定同步轮(326)均通过同步带(329)与驱动轴(31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外侧挡板(338)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同步轮(326)上,另一端与第二传动轴(3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板(336)的一端通过第一挡边轴承(3211)与第一传动轴(32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传动轴(3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同步轮(327)和二同步轮组(325)均套设于第二传动轴(322)上并沿第二传动轴(322)转动,且二同步轮组(325)的一个同步轮和第二固定同步轮(327)分别通过同步带(329)与三同步轮组(324)的另两个同步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外侧挡板(339)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同步轮(327)上,另一端与第三传动轴(32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板(337)的一端通过第二挡边轴承(3221)与第二传动轴(322)连接,另一端与第三传动轴(323)固定连接,所述末端同步轮(328)套设于第三传动轴(323)上并绕第三传动轴(323)转动,该末端同步轮(328)通过同步带(329)与二同步轮组(325)的另一个同步轮传动连接,所述支腿爪尖(333)固定在末端同步轮(328)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多功能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同步轮组(324)中与驱动轴(313)传动连接的同步轮小于另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张丹,陈艳瑜,夏志豪,马威战,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