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011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喷口,另一端设置有气体管道和输液管道,所述圆柱形喷口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外形成出泡端,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内部形成成膜端;所述外壳内固定有偏心电机,所述偏心电机上安装有L形刷液杆;所述L形刷液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偏心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与所述成膜端接触,所述L形刷液杆转动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结构简单,产生薄膜的效率高,提高了泡泡的生成速度,且泡泡生成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
本技术属于烟泡树辅助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娱乐互动设备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人们不断追求视觉效果的提升。因此,人们研究出烟泡树,烟泡树可以连续吹出泡泡,其不仅造型别致而且能够制造出很梦幻的效果,深受人们喜爱,烟泡树中,最主要的部分为泡泡生成装置,现有的泡泡生成装置的原理是将泡液喷到孔上形成薄膜,再正对孔吹气形成泡泡,这种结构在喷泡液时,有大量的泡液机构带孔装置下流,因此必须设置泡液导流结构对泡液进行回收,并且泡泡生成率较低,为此人们还设置了蘸取的方式产生薄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泡泡生成率,但是,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操作时间,不利于烟泡树快速连续出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节对心精度的拧紧机构,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喷口,另一端设置有气体管道和输液管道,所述圆柱形喷口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外形成出泡端,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内部形成成膜端;所述外壳内固定有偏心电机,所述偏心电机上安装有L形刷液杆;所述L形刷液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偏心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吸水层,所述吸水层与所述成膜端接触,所述L形刷液杆转动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吸水层为缠绕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吸水棉线形成的。优选的,所述吸水层为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管状吸水装置形成的。优选的,所述管状吸水装置为洗水棉管或吸海绵管。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圆柱形喷口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等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杆旋转至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重合时,所述第二连接杆未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内侧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杆旋转至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重合时,所述第二连接杆未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内侧和外侧均接触。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工作时,偏心电机带动转轴和固定在转轴上的L形刷液杆转动,输液管道保持一定速度给缠绕在刷液杆上的吸水棉线输送泡泡液,通过吸水层与成膜端轻轻地摩擦完成刷液,每转一圈,成膜端便形成一道液膜,接着烟气管道里便对着液膜处吹烟气,随后便可不停地吹出烟雾泡泡,输液的速度要和转轴转动的速度相配合,以保证吸水棉线每完成一次刷液后,能够完全吸收输液管道输送的泡泡液而不出现漏液现象,该结构简单,产生薄膜的效率高,提高了泡泡的生成速度,且泡泡生成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的正面视图;图中附图标记;外壳56、输液管道61、连接导线69、圆柱形喷口71、出泡端71-1、成膜端71-2、气体管道82、L形刷液杆88、第一连接杆88-1、第二连接杆88-2、吸水层88-3、偏心电机9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参见图1和图2,包括外壳56,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喷口71,另一端设置有气体管道82和输液管道61,所述圆柱形喷口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外形成出泡端71-1,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内部形成成膜端71-2;所述外壳内固定有偏心电机90,偏心电机的连接导线69可以与气体管道和输液管道设置于外壳的同一端,所述偏心电机上安装有L形刷液杆88;所述L形刷液杆包括第一连接杆88-1和第二连接杆88-2,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偏心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吸水层88-3,所述吸水层为缠绕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吸水棉线形成的,所述吸水层与所述成膜端接触,所述L形刷液杆88转动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上述的泡泡生成装置工作时,偏心电机带动转轴和固定在转轴上的L形刷液杆转动,输液管道保持一定速度给缠绕在刷液杆上的吸水棉线输送泡泡液,通过吸水棉线与成膜端轻轻地摩擦完成刷液,每转一圈,成膜端便形成一道液膜,接着烟气管道里便对着液膜处吹烟气,随后便可不停地吹出烟雾泡泡,输液的速度要和转轴转动的速度相配合,以保证吸水棉线每完成一次刷液后,能够完全吸收输液管道输送的泡泡液而不出现漏液现象,该结构简单,产生薄膜的效率高,提高了泡泡的生成速度,且泡泡生成率高。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圆柱形喷口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外侧(也就是远离轴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这样第一连接杆被偏心电机带动旋转时更有利于吸水棉线与成膜端的充分接触,该优选方案至少有两种设置方式:方式1: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等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杆旋转至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重合时,所述第二连接杆未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内侧接触。这种结构使得在第二连接杆旋转一圈后吸水棉线形成液膜刚好能覆盖圆柱形喷口。方式2: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略大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杆旋转至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重合时,所述第二连接杆未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内侧和外侧均接触。这种结构使得在第二连接杆旋转一圈后吸水棉线形成液膜能充分覆盖圆柱形喷口。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吸水层为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管状吸水装置形成的,所述管状吸水装置可以为洗水棉管或吸海绵管,这种结构制作时可设置的与第二连接杆相匹配直接套在第二连接杆上即可,安装更方便。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包括外壳(56),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喷口(71),另一端设置有气体管道(82)和输液管道(61),其特征在于,/n所述圆柱形喷口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外形成出泡端(71-1),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内部形成成膜端(71-2);/n所述外壳内固定有偏心电机(90),所述偏心电机上安装有L形刷液杆(88);/n所述L形刷液杆包括第一连接杆(88-1)和第二连接杆(88-2),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偏心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吸水层(88-3),所述吸水层与所述成膜端接触;/n所述L形刷液杆(88)转动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包括外壳(56),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喷口(71),另一端设置有气体管道(82)和输液管道(61),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柱形喷口的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外形成出泡端(71-1),另一端位于所述外壳内部形成成膜端(71-2);
所述外壳内固定有偏心电机(90),所述偏心电机上安装有L形刷液杆(88);
所述L形刷液杆包括第一连接杆(88-1)和第二连接杆(88-2),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偏心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吸水层(88-3),所述吸水层与所述成膜端接触;
所述L形刷液杆(88)转动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形喷口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层为缠绕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吸水棉线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烟泡树的泡泡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层为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寇江伟孟凡竹都成志孔佑扬王莉娜王文韬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哈工科创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