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002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具体涉及中医内科领域,包括外敷橡胶框架,外敷橡胶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敷药机构;敷药机构包括活动插槽,活动插槽开设在外敷橡胶框架的内部,活动插槽的内腔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存药框架,活动插槽的内腔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储水仓,橡胶储水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水头,外敷橡胶框架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加热板,存药框架的内腔插接有存药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敷药机构,利用加热板对存药袋内腔的药材加热,橡胶储水仓内腔的水喷洒在存药袋的两侧,利用蒸汽与药液的混合,对患者的外敷部位达到促进康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医内科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其它各科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内科的常用治法,有时可单独运用,有时互相配合运用,单独运用某一治法,多是针对病情发展的某一阶段或某些突出证候所采取的措施,往往很难适应病情的错综复杂,所以通常是数法配合使用,如汗下并用、温清并用、攻补并用、消补并用、清热开窍并用、开窍镇痉并用、温里固涩并用等。中医内科在对相关病患诊治时,需要利用一些康复设备来辅助外敷,提升康复效率,传统的中药外敷是利用纱布将浸湿或熬制后的中药包裹起来,并贴合在患者的相关部位,从而提升患者的后期康复效率,但是这种方式一方面不够干净卫生,另一方面容易出现水渍残留较多与温度下降较快的问题,影响实际外敷康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通过设置了敷药机构,利用加热板对存药袋内腔的药材加热,橡胶储水仓内腔的水喷洒在存药袋的两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外敷橡胶框架,所述外敷橡胶框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敷药机构;所述敷药机构包括活动插槽,所述活动插槽开设在外敷橡胶框架的内部,所述活动插槽的内腔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存药框架,所述活动插槽的内腔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储水仓,所述橡胶储水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水头,所述外敷橡胶框架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加热板,所述存药框架的内腔插接有存药袋。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敷橡胶框架的顶部插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卡接块,所述顶盖通过卡接块卡接在活动插槽的内腔顶部。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存药袋的周向侧外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透气槽,所述外敷橡胶框架远离加热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气槽,且第一透气槽与第二透气槽相连通。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敷橡胶框架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贴合型侧板,每个所述贴合型侧板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型吸盘。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贴合型侧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三透气槽,所述第三透气槽设置在多个连接型吸盘之间。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贴合型侧板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限位支撑座,所述限位支撑座的内部粘合有限位胶带。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敷药机构,在对病患进行康复处理时,将相关的药材置放在存药袋的内腔,并将存药袋插接在存药框架的内腔,利用加热板对存药袋内腔的药材加热,提升患者外敷的效果,当存药袋内腔的湿度较低时,打开顶盖,并对橡胶储水仓进行按压,使得橡胶储水仓内腔的水喷洒在存药袋的两侧,利用蒸汽与药液的混合,对患者的外敷部位达到促进康复的效果,相对提升了加温加湿药材来进行外敷的便捷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了连接型吸盘与限位胶带,在固定外敷橡胶框架时,利用卡接块将顶盖卡接在外敷橡胶框架的顶部,再利用连接型吸盘,将贴合型侧板贴合在患者所需外敷的皮肤表面,达到初步固定的作用,再利用限位胶带对贴合型侧板进行二次固定,相对提升外敷橡胶框架固定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外敷橡胶框架、2敷药机构、21活动插槽、22存药框架、23橡胶储水仓、24喷水头、25加热板、26存药袋、3顶盖、4卡接块、5第一透气槽、6第二透气槽、7贴合型侧板、8连接型吸盘、9第三透气槽、10限位支撑座、11限位胶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说明书附图1-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可包括外敷橡胶框架1,外敷橡胶框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敷药机构2,敷药机构2包括活动插槽21,活动插槽21开设在外敷橡胶框架1的内部,活动插槽21的设置,可以提升整体安装的便捷性,活动插槽21的内腔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存药框架22,存药框架22的内腔用来置放药材,活动插槽21的内腔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储水仓23,橡胶储水仓2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水头24,喷水头24的设置,可以达到便于增加药材湿度的作用,橡胶储水仓23与喷水头24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中挤压式喷洒壶的工作原理,外敷橡胶框架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加热板25,存药框架22的内腔插接有存药袋26,存药袋26的设置,可以用来存放相关的药材。外敷橡胶框架1的顶部插接有顶盖3,顶盖3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卡接块4,顶盖3通过卡接块4卡接在活动插槽21的内腔顶部,顶盖3与卡接块4的设置,可以提升拆装的便捷性,存药袋26的周向侧外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透气槽5,外敷橡胶框架1远离加热板25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气槽6,且第一透气槽5与第二透气槽6相连通,药材透过存药框架22的内腔,利用加温后产生的蒸汽,对患者的皮肤达到加热外敷的作用,外敷橡胶框架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贴合型侧板7,每个贴合型侧板7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型吸盘8,贴合型侧板7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三透气槽9,第三透气槽9设置在多个连接型吸盘8之间,贴合型侧板7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限位支撑座10,限位支撑座10的内部粘合有限位胶带11,限位胶带11与连接型吸盘8的设置,可以提升外敷橡胶框架1固定的稳定性与便捷性。工作原理:首先取出本技术所需的零部件,以便于进行安装与使用,在对病患进行康复处理时,将相关的药材置放在存药袋26的内腔,并将存药袋26插接在存药框架22的内腔,利用卡接块4将顶盖3卡接在外敷橡胶框架1的顶部,紧接着利用连接型吸盘8,将贴合型侧板7贴合在患者所需外敷的皮肤表面,达到初步固定的作用,再利用限位胶带11对贴合型侧板7进行二次固定,提升外敷橡胶框架1固定的稳定性,固定完成后,利用加热板25对存药袋26内腔的药材加热,提升患者外敷的效果,当存药袋26内腔的湿度较低时,打开顶盖3,并对橡胶储水仓23进行按压,使得橡胶储水仓23内腔的水喷洒在存药袋26的两侧,利用蒸汽与药液的混合对患者的外敷部位达到促进康复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外敷橡胶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敷橡胶框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敷药机构(2);/n所述敷药机构(2)包括活动插槽(21),所述活动插槽(21)开设在外敷橡胶框架(1)的内部,所述活动插槽(21)的内腔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存药框架(22),所述活动插槽(21)的内腔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储水仓(23),所述橡胶储水仓(2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水头(24),所述外敷橡胶框架(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加热板(25),所述存药框架(22)的内腔插接有存药袋(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外敷橡胶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敷橡胶框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敷药机构(2);
所述敷药机构(2)包括活动插槽(21),所述活动插槽(21)开设在外敷橡胶框架(1)的内部,所述活动插槽(21)的内腔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存药框架(22),所述活动插槽(21)的内腔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橡胶储水仓(23),所述橡胶储水仓(2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水头(24),所述外敷橡胶框架(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加热板(25),所述存药框架(22)的内腔插接有存药袋(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敷橡胶框架(1)的顶部插接有顶盖(3),所述顶盖(3)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卡接块(4),所述顶盖(3)通过卡接块(4)卡接在活动插槽(21)的内腔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兵辉李小平夏景富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