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001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药物球囊导管,包括外管和固定于所述外管的球囊,球囊的表面载有药物涂层,外管后端与连接器连通,所述外管的侧壁设有通孔;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外管内,所述内管的后端与外管的侧壁通孔的边缘配合连接,内管穿过球囊与球囊前端的外管连通;所述球囊的后端至内管的后端段的外管内壁与内管外壁之间有焊接体连接,所述焊接体设有进液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球囊导管撤出时不带出导引导丝,医生在进行下一步手术操作时无需再次介入导引导丝,节约了手术时间;保证了球囊导管在撤出时导引导丝结构的完整性,撤出球囊导管后的导引导丝留置在原位置可以继续使用,减少了手术的风险,降低了手术的成本,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物球囊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药物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球囊导管是一种用于血管内成形术的工具,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临床医学中。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引下,通过经皮穿刺技术将球囊导管推送至血管狭窄部位,在严密监护下使球囊膨胀,使得血管狭窄部位得到扩张,从而达到改善血流循环的目的。球囊导管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先将导引导丝插入导引导管内引导球囊导管并进行定位,到达预定的位置后向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使球囊膨胀扩张血管,扩张完成后,球囊泄压撤出。现有的球囊导管在撤出时,由于液体压力使导引导丝与球囊导管的内管贴合紧密,且导引导丝走行曲折,导致在撤出球囊导管时可能会带动导引导丝一起撤出,使得医师在进行下一步手术操作时需再一次介入导引导丝,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撤出球囊导管时带出的导引导丝由于结构被破坏,导致撤出后的导引导丝撤出也无法再次使用,增加了手术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药物球囊导管,使球囊导管撤出时不带出导引导丝,医生在进行下一步手术操作时无需再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物球囊导管,包括外管(3)和固定于所述外管的球囊(1),外管(3)后端与导管座(7)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的侧壁设有通孔;还包括内管(2),所述内管(2)设置在外管(3)内,所述内管(2)的后端与外管(3)的侧壁通孔的边缘配合连接,内管(2)穿过球囊(1)与球囊(1)前端的外管(3)连通;/n所述球囊(1)的后端至内管(2)的后端段的外管(3)内壁与内管(2)外壁之间有焊接体(9)连接,所述焊接体(9)设有进液通道(8);/n所述内管(2)后端的外管(3)部分设有过渡段(6),所述过渡段(6)内部为实心体,所述进液通道(8)贯通所述过渡段(6)的内部实心体与所述过渡段(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球囊导管,包括外管(3)和固定于所述外管的球囊(1),外管(3)后端与导管座(7)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的侧壁设有通孔;还包括内管(2),所述内管(2)设置在外管(3)内,所述内管(2)的后端与外管(3)的侧壁通孔的边缘配合连接,内管(2)穿过球囊(1)与球囊(1)前端的外管(3)连通;
所述球囊(1)的后端至内管(2)的后端段的外管(3)内壁与内管(2)外壁之间有焊接体(9)连接,所述焊接体(9)设有进液通道(8);
所述内管(2)后端的外管(3)部分设有过渡段(6),所述过渡段(6)内部为实心体,所述进液通道(8)贯通所述过渡段(6)的内部实心体与所述过渡段(6)后端的外管(3)的腔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位于球囊(1)内部的部分套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猛宣伟高飞李好雨王刚孙莉嫚王文渊杨中科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海汇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