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需供氧型吸氧管路单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986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需供氧型吸氧管路单向阀,所述的按需供氧型吸氧管路单向阀包括阀体、上接头、下接头、阀门、硅胶膜、开放孔、滑槽、连动部件;所述的阀门上左侧设有通孔,右侧设有转动轮;所述的硅胶膜设于阀体内部的上腔体中;所述的开放孔设于阀体的上腔体外围表面;所述的连动部件包括运动杆、封闭球、调节杆和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分别与调节杆和硅胶膜连接。其优点表现在:通过在吸氧管路中设置单向阀,从而可根据患者的吸气或呼气情况,自主打开或关闭吸氧管路,从而达到按需吸氧,在满足临床吸氧治疗需求的同时,节约氧气资源;并有利于控制和防范治疗空间空气氧浓度超标所带来的火灾隐患,且本设计纯机械构造,无需电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需供氧型吸氧管路单向阀
本技术涉及吸氧管
,具体地说,是一种按需供氧型吸氧管路单向阀。
技术介绍
氧气是人体生存生活所必须的一种气体,是生产人体功能活动所需要能量的必要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氧气“加码”吸入(氧气疗法)是人类治疗疾病乃至战胜疫情的利器之一。目前常见的吸氧装置有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氧疗、呼吸机正压给氧及高压氧治疗等。除外高压氧治疗须在大型特种设备高压氧舱内完成应用较为受限,采用其他常用吸氧装置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管患者是在吸气还是在呼气,氧气是一直不断的供给,但是人体只有吸气时氧气才被利用,而其他时间的氧气则全部进入空气中造成浪费。以经鼻高流量氧疗为例,其原理为以30~70升/分钟高流量给氧,保障患者最为充分的氧吸入,通常采用的是50升/分钟的流量,每分钟实际耗氧量约50升;正常人呼吸潮气量约为500毫升,每分钟实际吸入的气体量约为7.5升,所以大量的氧气实际上被无奈地浪费。如果采取面罩配合按需供氧型吸氧管路单向阀的吸氧装置吸氧,患者能吸多少,就供多少,按需供氧,患者每分钟实际消耗氧气量约7.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需供氧型吸氧管路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需供氧型吸氧管路单向阀包括阀体、上接头、下接头、阀门、硅胶膜、开放孔、滑槽、连动部件;所述的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设于阀体本体的上方和下方,且上接头和下接头与阀体内部均为相通结构;所述的阀门设于阀体内部,将阀体内部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的阀门上左侧设有通孔,右侧设有转动轮;所述的硅胶膜设于阀体内部的上腔体中,且所述硅胶膜一端连接上腔体顶部,另一端与上腔体底部右端连接;所述的开放孔有多个,且分别设于阀体的上腔体外围表面;所述的滑槽设于阀门的下方位置,且所述的滑槽底部和顶部相对阀门上通孔和转动轮的位置分别设有开口;所述的连动部件包括运动杆、封闭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需供氧型吸氧管路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需供氧型吸氧管路单向阀包括阀体、上接头、下接头、阀门、硅胶膜、开放孔、滑槽、连动部件;所述的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设于阀体本体的上方和下方,且上接头和下接头与阀体内部均为相通结构;所述的阀门设于阀体内部,将阀体内部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的阀门上左侧设有通孔,右侧设有转动轮;所述的硅胶膜设于阀体内部的上腔体中,且所述硅胶膜一端连接上腔体顶部,另一端与上腔体底部右端连接;所述的开放孔有多个,且分别设于阀体的上腔体外围表面;所述的滑槽设于阀门的下方位置,且所述的滑槽底部和顶部相对阀门上通孔和转动轮的位置分别设有开口;所述的连动部件包括运动杆、封闭球、调节杆和连接杆;所述的运动杆底部为微弹簧式结构设计;所述的运动杆设于滑槽内部,且运动杆底部与滑槽固定;所述的封闭球设于运动杆的顶部;所述的调节杆末端通过滑槽顶部的开口与运动杆之间转动式结构连接,顶端穿过转动轮,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