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间角度数控双面加工中心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空间角度数控双面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加工中心多只对工件的一个平面加工,需要加工双面时必须重新装夹,加工精度低,加工效率低;部分双面加工中心虽能够对工件的两个平面进行加工,但是刀具与加工角度不能调整,刀具的位置只能沿着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进行平移,进而影响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另排屑机排入集屑小车内的加工碎屑含有大量切削液,不利于加工碎屑的后续回收,且会造成切削液报废,生产企业成本增高。因此,有必要提出空间角度数控双面加工中心,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空间角度数控双面加工中心,包括:包括:底座 ...
【技术保护点】
1.空间角度数控双面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上连接有夹具(3),所述夹具(3)用于对加工件的装卡,所述工作台(2)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底座(1)连接的滑台(4),所述滑台(4)关于所述工作台(2)对称设置,所述滑台(4)上均连接有加工装置(5),所述滑台(4)带动所述加工装置(5)平移并调节所述加工装置(5)与加工件的加工角度,所述底座(1)的四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6),所述防护罩(6)向外延伸,且所述防护罩(6)将所述加工装置(5)、所述滑台(4)包裹在内,所述防护罩(6)正面设有防护门(7), ...
【技术特征摘要】
1.空间角度数控双面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上连接有夹具(3),所述夹具(3)用于对加工件的装卡,所述工作台(2)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底座(1)连接的滑台(4),所述滑台(4)关于所述工作台(2)对称设置,所述滑台(4)上均连接有加工装置(5),所述滑台(4)带动所述加工装置(5)平移并调节所述加工装置(5)与加工件的加工角度,所述底座(1)的四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6),所述防护罩(6)向外延伸,且所述防护罩(6)将所述加工装置(5)、所述滑台(4)包裹在内,所述防护罩(6)正面设有防护门(7),所述底座(1)的后方设有两个刀库(8),所述刀库(8)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刀库(8)与所述加工装置(5)对应,所述刀库(8)用于对所述加工装置(5)中的刀具(5-1)进行更换,两个所述刀库(8)之间设有关于所述工作台(2)对称的集屑小车(9),所述防护罩(6)上设有供所述集屑小车(9)通过的第一开孔,所述滑台(4)与所述工作台(2)之间均设有排屑机(10),所述排屑机(1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集屑小车(9)的上方,所述排屑机(10)的入口设置在所述刀具(5-1)的下方,所述排屑机(10)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集屑小车(9)的两端分别设有电气润滑控制单元(11)和液压单元(12),且所述电气润滑控制单元(11)和所述液压单元(12)均设置在所述防护罩(6)的外侧,所述底座(1)的前端通过连接梁连接有操作台(13),且所述连接梁向前延伸使得所述操作台(13)超出所述防护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角度数控双面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台(4)包括第一平台(4-1)、第二平台(4-2)、第三平台(4-3)、第四平台(4-4),所述第一平台(4-1)与所述底座(1)在水平平面内转动连接,且旋转中心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4-1)的靠近所述工作台(2)一端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平台(4-2)靠近所述工作台(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4-3)靠近所述工作台(2)的一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平台(4-3)与所述第二平台(4-2)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平台(4-4)与所述第三平台(4-3)前后滑动连接,所述加工装置(5)与所述第四平台(4-4)上下滑动连接,且所述第四平台(4-4)内第一凹槽以提供所述加工装置(5)上下移动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角度数控双面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远离所述工作台(2)的一端的前方或后方设有第一角度调节装置(14),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装置(14)用于所述第一平台(4-1)与所述底座(1)之间在水平平面内角度的调整,所述第一角度调节装置(14)包括第一调节块(14-1),所述第一调节块(14-1)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块(14-1)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钉(14-2),所述第一调节螺钉(14-2)包括螺帽端(14-2-1)、螺纹端(14-2-2),所述螺帽端(14-2-1)与所述螺纹端(14-2-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14-2-3),所述第一连接部(14-2-3)的一端与所述螺帽端(14-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纹端(14-2-2)连接,所述螺纹端(14-2-2)的远离所述螺帽端(14-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部(14-2-4),所述第一平台(4-1)上设有供所述第一调节螺钉(14-2)穿过的第二凹槽(4-5),所述第二凹槽(4-5)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2-3)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平台(4-1)上设有多个第一弧形长孔(4-6),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长孔(4-6)相对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弧形长孔(4-6)、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设有第一固定螺钉(14-3),所述第一固定螺钉(14-3)螺纹部位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弧形长孔(1-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角度数控双面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4-1)远离所述工作台(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角度调节装置(15),所述第二角度调节装置(15)用于所述第二平台(4-2)与所述第一平台(4-1)之间在竖直平面内角度的调整,所述第二角度调节装置(15)包括第一调节丝杆(15-1)、调节楔形块(15-2),所述第一调节丝杆(15-1)通过第一连接板(15-3)与所述第一平台(4-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平台(4-2)设有与所述调节楔形块(15-2)相对应的第三凹槽(4-2-1),所述第三凹槽(4-2-1)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调节楔形块(15-2)相抵的扇形凸台(4-2-2),所述调节楔形块(15-2)通过所述扇形凸台(4-2-2)带动所述第二平台(4-2)转动,所述调节楔形块(15-2)设有供所述第一调节丝杆(15-1)穿出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工作台(2)的一端固定有与第一调节丝杆(15-1)相对应的第一反向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角度数控双面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4-2)和所述第三平台(4-3)之间设有第一平移调节装置(16),所述第一平移调节装置(16)包括第一导轨(16-1)、第一滑块(16-2)、第一电机(16-3)、第二调节丝杆(16-4)、第二反向器,所述第二平台(4-2)的前后两侧均匀安装有多个所述第一导轨(16-1),所述第三平台(4-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导轨(16-1)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块(16-2),所述第三平台(4-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调节丝杆(16-4)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反向器,所述第二调节丝杆(16-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16-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第二平台(4-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6-3)的外壳所述第二平台(4-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角度数控双面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平台(4-4)和所述第三平台(4-3)之间设有第二平移调节装置(17),所述第二平移调节装置(17)包括第二导轨(17-1)、第二滑块(17-2)、第二电机(17-3)、第三调节丝杆(17-4)、第三反向器,所述第三平台(4-3)的左右两侧均匀安装有多个所述第二导轨(17-1),所述第四平台(4-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导轨(17-1)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滑块(17-2),所述第四平台(4-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调节丝杆(17-4)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反向器,所述第三调节丝杆(17-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17-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季明,韩海群,陈保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力组合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