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吸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954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雾化吸入器,包括保护套、吸入器、连接管、顶盖、防滑套、瓶身、开关、充电口、底板、软管、透声膜、腔室、晶体换能器、隔板和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吸入器的底端通过转轴与连接管的顶端呈可转动式连接,便于使得吸入器可以旋转,防滑套的内表面通过粘结剂与瓶身的外表面呈可拆卸式连接,便于防止装置从手中滑落,晶体换能器的下表面通过螺丝与隔板的上表面呈可拆卸式连接,便于将电能转化为超声波,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垫,便于将装置稳固的放置在平面上,顶盖为透明状,且其底端通过螺纹旋拧在瓶身的顶端,与其呈可拆卸式连接,便于观察到装置内部药液的余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吸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入器,具体为一种雾化吸入器,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雾化是指通过喷嘴或用高速气流使液体分散成微小液滴的操作,被雾化的众多分散液滴可以捕集气体中的颗粒物质,液体雾化的方法有压力雾化,转盘雾化,气体雾化及声波雾化等,指使液体经过特殊装置化成小滴,成雾状喷射出去,雾化吸入器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疾病的一种设备,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现有的雾化吸入器结构较为简单,其一、采用传统的喷射雾化原理,使用时会产生噪音,其二、装置不透明,不能从外部观察装置内药液的余量,其三、外表面没有设置防滑套,使用时容易脱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雾化吸入器。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雾化吸入器,包括保护套、吸入器、连接管、顶盖、防滑套、瓶身、开关、充电口、底板、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吸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1)、吸入器(2)、连接管(3)、顶盖(4)、防滑套(5)、瓶身(6)、开关(7)、充电口(8)、底板(9)、软管(10)、透声膜(11)、腔室(12)、晶体换能器(13)、隔板(14)和蓄电池(15);所述保护套(1)的底端与顶盖(4)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吸入器(2)的底端安装在连接管(3)顶端开设的凹槽内,所述连接管(3)的底端通过粘结剂与顶盖(4)的上表面呈固定式连接,所述顶盖(4)的底端与瓶身(6)的顶端连接,所述瓶身(6)的底端通过螺丝与底板(9)的上表面呈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开关(7)和充电口(8)通过螺丝与瓶身(6)的外表面呈可拆卸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吸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1)、吸入器(2)、连接管(3)、顶盖(4)、防滑套(5)、瓶身(6)、开关(7)、充电口(8)、底板(9)、软管(10)、透声膜(11)、腔室(12)、晶体换能器(13)、隔板(14)和蓄电池(15);所述保护套(1)的底端与顶盖(4)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吸入器(2)的底端安装在连接管(3)顶端开设的凹槽内,所述连接管(3)的底端通过粘结剂与顶盖(4)的上表面呈固定式连接,所述顶盖(4)的底端与瓶身(6)的顶端连接,所述瓶身(6)的底端通过螺丝与底板(9)的上表面呈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开关(7)和充电口(8)通过螺丝与瓶身(6)的外表面呈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防滑套(5)的内表面与瓶身(6)的外表面连接,所述软管(10)的一端套在吸入器(2)的底端,所述软管(10)的底端设置在腔室(12)内部,所述透声膜(11)设置在瓶身(6)内部,且其侧表面与瓶身(6)的内表面连接,所述透声膜(11)下方为晶体换能器(13),所述晶体换能器(13)的下表面与隔板(14)的上表面连接,所述隔板(14)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元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