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878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胸管,所述胸管上连接有造口袋,所述造口袋包括袋体和底盘,所述袋体上对应于所述底盘的造口的位置开设有一通孔,所述胸管依次穿过所述底盘的造口和所述通孔,所述袋体的外侧靠近于所述通孔设有调节造口袋在所述胸管上的松紧度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胸管上增加用于收集从切口处流出的少量积液的造口袋,为使造口袋便于在胸管上使用且便于从切口和沿胸管流出的积液进行收集,在造口袋上设置通孔,使胸管穿过底盘的造口和通孔,使积液从造口流入袋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胸腔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患者在出现气胸、血胸、胸腔积液等情况时,会在患者的肋膜腔内放置胸管,用以将胸腔内液体排出体外,以使肺部恢复正常的换气功能。但目前在对积液进行引流时,临床上发现会有少量积液从患者的引流切口位置流出,这不仅会对患者皮肤造成伤害,对患者切口造成感染,会易增加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引流装置,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胸管,所述胸管上连接有造口袋,所述造口袋包括袋体和底盘,所述袋体上对应于所述底盘的造口的位置开设有一通孔,所述胸管依次穿过所述底盘的造口和所述通孔,所述袋体的外侧靠近于所述通孔设有调节造口袋在所述胸管上的松紧度的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底盘的粘接面上粘接有敷料贴,所述敷料贴上设有便于胸管穿过的圆孔。进一步地,所述敷料贴的大小与所述底盘的大小一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由所述袋体的通孔处向外延伸且可套接在所述胸管上的延伸部和连接在延伸部上用于将延伸部固接在所述胸管上的系带。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外侧面上靠近于所述通孔处设有粘接在所述袋体上的限流板,所述限流板上设有使胸管穿过且与所述胸管的外径一致的限流孔。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现有胸管上增加用于收集从切口处流出的少量积液的造口袋,为使造口袋便于在胸管上使用且便于从切口和沿胸管流出的积液进行收集,在造口袋上设置通孔,使胸管穿过底盘的造口和通孔,使积液从造口流入袋体内;2、本技术在通孔位置设置连接件,预先将造口袋安装在胸管上并通过系带固定,在完成胸管在患者胸肋放置后,松开系带,移动造口袋至切口处,造口对准切口,将造口袋粘接在患者皮肤上,在将系带系紧,以此实现造口袋的安装;3、本技术在底盘上粘接一敷料贴,用于抗菌消炎,避免切口创面的感染;同时本技术的造口袋可直接用现有的造口袋进行改造,为避免现有造口袋的造口过大,导致积液未流入袋体,此时将敷料贴上设置的圆孔与胸管的外径相同,以避免此状况的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造口袋中袋体一侧与限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造口袋中底盘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胸管;2、造口袋;21、袋体;22、底盘;23、造口;24、通孔;3、连接件;31、延伸部;32、系带;4、敷料贴;5、限流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胸管,在所述胸管上连接有造口袋,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造口袋包括袋体和连接在袋体上的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造口,同时在所述袋体上对应于所述底盘的造口的位置或靠近于此位置开设有一通孔,所述胸管依次穿过所述底盘的造口和所述通孔;同时在所述袋体的外侧靠近于所述通孔设有调节造口袋在所述胸管上的松紧度的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使造口袋可沿胸管来回移动,亦可通过连接件使造口袋固定于胸管上的某个位置。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撕开底盘的粘接面,在所述粘接面上粘接一用于抗菌消炎的敷料贴,所述敷料贴上设有便于胸管穿过的圆孔,且所述圆孔大小优选与所述胸管外径大小相同,且所述敷料贴的大小与所述底盘的大小优选一致,以此实现抗菌消炎,避免切口创面的感染。对连接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件包括由所述袋体的通孔处向外延伸且可套接在所述胸管上的延伸部和连接在延伸部上用于将延伸部固接在所述胸管上的系带,其中所述的延伸部优选采用与所述袋体相一致的材料、且可与所述袋体一体成型,所述系带为固定连接在所述延伸部上的一对连接带,一对连接带系于一起时可将延伸部系住在所述胸管上;或可在一对连接带上使用魔术贴结构进行连接;由此,当一对连接带未连接时,拉动造口袋可使造口袋沿胸管进行移动,当需要固定于某个位置时,可通过一对连接带的相互连接使造口袋连接在先胸管上;此时一对连接带相互连接亦可使延伸部与胸管之间的存在间隙进行密封,防止沿胸管外侧面流出的积液从延伸部与胸管之间的间隙流出。为使延伸部与所述胸管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如图2所示,在所述延伸部外侧面上靠近于所述通孔处设有粘接在所述袋体上的限流板,所述限流板采用塑料板材质,在所述限流板上设有使胸管穿过且与所述胸管的外径保持一致的限流孔,以此更一步减少积液从胸管外侧面流出;此时的延伸部亦可直接从塑料板上沿胸管进行延伸。使用:根据胸管的直径,对敷料贴、通孔、限流板(包括限流孔)进行制备,组装成上述结构后,通过系带将造口袋先系于胸管的某个位置,在胸管完成在胸腔上的放置后,撕开敷料贴,松开系带,拉动造口带向切口移动,使敷料贴粘接在切口附近,系紧系带,完成使用。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技术用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仅仅用于描述本技术,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胸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胸管上连接有造口袋(2),所述造口袋包括袋体(21)和底盘(22),所述袋体上对应于所述底盘的造口(23)的位置开设有一通孔(24),所述胸管依次穿过所述底盘的造口和所述通孔,所述袋体的外侧靠近于所述通孔设有调节造口袋在所述胸管上的松紧度的连接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引流装置,包括胸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胸管上连接有造口袋(2),所述造口袋包括袋体(21)和底盘(22),所述袋体上对应于所述底盘的造口(23)的位置开设有一通孔(24),所述胸管依次穿过所述底盘的造口和所述通孔,所述袋体的外侧靠近于所述通孔设有调节造口袋在所述胸管上的松紧度的连接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粘接面上连接有敷料贴(4),所述敷料贴上设有便于胸管穿过的圆孔。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