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84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艺,包括建模、切片、打印、抛光电镀、热处理,模型打印完毕后,用抛光机对模型粗糙的位置进行抛光工作,直至模型表面光滑为止,抛光完成后,用干布将模型表面残留的废屑给擦拭掉,擦拭完毕后,将其放入到加热炉中进行预热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激光器械配件加工技术领域,该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艺,通过用干布将模型表面残留的废屑给擦拭掉,擦拭完毕后,将其放入到加热炉中进行预热处理,接着将预热完毕后的模型放入到电镀液中进行电镀工作,电镀时间为35min,电镀完毕后,将其拿出使其自然晾干,对成形后的模型进行抛光电镀处理,且该电镀方式,使得配件模型的硬度,耐磨度都会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器械配件加工
,具体为一种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艺。
技术介绍
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器械分为很多中,其中激光器械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对一些激光器械配件进行生产加工时,需要用到3D打印技术使其成型。但是目前在对激光器械3D成型后,由于没有对成型后的模具进行很好的处理,使配件的强度、硬度都会有所降低,进而影响了其使用寿命,没有对此缺陷进行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艺,解决了目前在对激光器械3D成型后,由于没有对成型后的模具进行很好的处理,使配件的强度、硬度都会有所降低,进而影响了其使用寿命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建模:用3D扫描仪对激光器械配件实物进行扫描,扫描后得到配件的三维数据,然后根据图纸的尺寸要求,对扫描的三维数据进行修改,接着根据修改后的数据,用3D建模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工作,使其建成一个3D模型;S2、切片:3D模型建成完毕后,对3D模型进行切片工作,并且设计好3D模型的打印路径,设计好后,将切片后的文件储存成gcode格式,然后通过3D打印机控制建模软件,把gcode格式的文件发送给打印机;S3、打印:在3D打印机调试好打印平台,设置好打印参数,参数设置好后,使其进行打印工作,若配件存在悬空结构时,在用支撑件将模型的悬空位置给支撑起来,然后再对悬空上面的部分进行打印工作;S4、抛光电镀:模型打印完毕后,用抛光机对模型粗糙的位置进行抛光工作,直至模型表面光滑为止,抛光完成后,用干布将模型表面残留的废屑给擦拭掉,擦拭完毕后,将其放入到加热炉中进行预热处理,同时将质量分数为12~14%的次亚磷酸钠、9~13%的硫酸镍、0.2~1.4%的谷胺酸钠、11~14%的乳酸、8~12%的乙酸钠以及48~60%的去离子水混合成电镀液,接着将预热完毕后的模型放入到电镀液中进行电镀工作,电镀时间为35~55min,电镀完毕后,将其拿出使其自然晾干;S5、热处理:将电镀完毕的模型放入到乙醇溶液中进行浸泡10~18min,然后将其取出晾干并且放入到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0~1200℃,加热时间为20~25min,并且向其加入碳氮,进行碳氮共渗,加热完毕后,将其放入到有机硅介质中进行初步冷却处理,然后将其放入到去离子水中进行水浴冷却,冷却完毕后,使其放入到真空加热机中进加热,加热温度为1100~1150℃,保温时间为44~55℃,接着将其放入到马弗炉内,使其温度降至650~700℃,保温时间为10~20min,然后将其再放入到淬火炉中进行淬火工作,淬火完毕后使其冷却至300~350℃后,再将其放入到回火炉中进行回火工作,最后使其冷却至常温,最终完成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作。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在3D建模时,采用SOLIDWORK软件进行3D建模。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在设计3D模型打印路径时,打印路径包括模型的填充密度和模型的角度以及模型的外壳。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Gcode格式是通过数据线方式传输给3D打印机。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材料一层一层打印出来后,层与层之间通过胶水进行粘合,并且按照横截面将图案固定住,最后一层一层的将其给叠加起来。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在对模型进行预热时,预热的温度保持在76~94℃,预热时间为20~30min。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在模型电镀到15~20min时,箱电镀液中加入调节剂,使其PH值控制在4.4~5.2范围内。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模型初步冷却温度至420~480℃,然后在去离子中冷却到33~42℃,淬火温度为1100~1190℃,保温时间为10~14min,回火温度为700~800℃。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艺,通过模型打印完毕后,用抛光机对模型粗糙的位置进行抛光工作,直至模型表面光滑为止,抛光完成后,用干布将模型表面残留的废屑给擦拭掉,擦拭完毕后,将其放入到加热炉中进行预热处理,同时将质量分数为12%的次亚磷酸钠、9%的硫酸镍、0.2%的谷胺酸钠、11%的乳酸、8%的乙酸钠以及48%的去离子水混合成电镀液,接着将预热完毕后的模型放入到电镀液中进行电镀工作,电镀时间为35min,电镀完毕后,将其拿出使其自然晾干,对成形后的模型进行抛光电镀处理,且该电镀方式,使得配件模型的硬度,耐磨度都会提高,同时起到了很好的耐腐作用,进而延长了该激光器械配件的使用寿命。(2)、该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艺,通过将电镀完毕的模型放入到乙醇溶液中进行浸泡10min,然后将其取出晾干并且放入到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0℃,加热时间为20min,并且向其加入碳氮,进行碳氮共渗,加热完毕后,将其放入到有机硅介质中进行初步冷却处理,然后将其放入到去离子水中进行水浴冷却,冷却完毕后,使其放入到真空加热机中进加热,加热温度为1100℃,保温时间为44℃,接着将其放入到马弗炉内,使其温度降至650℃,保温时间为10min,然后将其再放入到淬火炉中进行淬火工作,淬火完毕后使其冷却至300℃后,再将其放入到回火炉中进行回火工作,最后使其冷却至常温,最终完成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作,对电镀完毕后的模型进行一系列的热处理工作,使其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消除残余应力和改善配件的切削加工性,进而使成形后的器械配件能够更好的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两种技术方案:实施例一一种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建模:用3D扫描仪对激光器械配件实物进行扫描,扫描后得到配件的三维数据,然后根据图纸的尺寸要求,对扫描的三维数据进行修改,接着根据修改后的数据,用3D建模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工作,使其建成一个3D模型;S2、切片:3D模型建成完毕后,对3D模型进行切片工作,并且设计好3D模型的打印路径,设计好后,将切片后的文件储存成gcode格式,然后通过3D打印机控制建模软件,把gcode格式的文件发送给打印机;S3、打印:在3D打印机调试好打印平台,设置好打印参数,参数设置好后,使其进行打印工作,若配件存在悬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建模:用3D扫描仪对激光器械配件实物进行扫描,扫描后得到配件的三维数据,然后根据图纸的尺寸要求,对扫描的三维数据进行修改,接着根据修改后的数据,用3D建模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工作,使其建成一个3D模型;/nS2、切片:3D模型建成完毕后,对3D模型进行切片工作,并且设计好3D模型的打印路径,设计好后,将切片后的文件储存成gcode格式,然后通过3D打印机控制建模软件,把gcode格式的文件发送给打印机;/nS3、打印:在3D打印机调试好打印平台,设置好打印参数,参数设置好后,使其进行打印工作,若配件存在悬空结构时,在用支撑件将模型的悬空位置给支撑起来,然后再对悬空上面的部分进行打印工作;/nS4、抛光电镀:模型打印完毕后,用抛光机对模型粗糙的位置进行抛光工作,直至模型表面光滑为止,抛光完成后,用干布将模型表面残留的废屑给擦拭掉,擦拭完毕后,将其放入到加热炉中进行预热处理,同时将质量分数为12~14%的次亚磷酸钠、9~13%的硫酸镍、0.2~1.4%的谷胺酸钠、11~14%的乳酸、8~12%的乙酸钠以及48~60%的去离子水混合成电镀液,接着将预热完毕后的模型放入到电镀液中进行电镀工作,电镀时间为35~55min,电镀完毕后,将其拿出使其自然晾干;/nS5、热处理:将电镀完毕的模型放入到乙醇溶液中进行浸泡10~18min,然后将其取出晾干并且放入到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0~1200℃,加热时间为20~25min,并且向其加入碳氮,进行碳氮共渗,加热完毕后,将其放入到有机硅介质中进行初步冷却处理,然后将其放入到去离子水中进行水浴冷却,冷却完毕后,使其放入到真空加热机中进加热,加热温度为1100~1150℃,保温时间为44~55℃,接着将其放入到马弗炉内,使其温度降至650~700℃,保温时间为10~20min,然后将其再放入到淬火炉中进行淬火工作,淬火完毕后使其冷却至300~350℃后,再将其放入到回火炉中进行回火工作,最后使其冷却至常温,最终完成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器械配件3D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模:用3D扫描仪对激光器械配件实物进行扫描,扫描后得到配件的三维数据,然后根据图纸的尺寸要求,对扫描的三维数据进行修改,接着根据修改后的数据,用3D建模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工作,使其建成一个3D模型;
S2、切片:3D模型建成完毕后,对3D模型进行切片工作,并且设计好3D模型的打印路径,设计好后,将切片后的文件储存成gcode格式,然后通过3D打印机控制建模软件,把gcode格式的文件发送给打印机;
S3、打印:在3D打印机调试好打印平台,设置好打印参数,参数设置好后,使其进行打印工作,若配件存在悬空结构时,在用支撑件将模型的悬空位置给支撑起来,然后再对悬空上面的部分进行打印工作;
S4、抛光电镀:模型打印完毕后,用抛光机对模型粗糙的位置进行抛光工作,直至模型表面光滑为止,抛光完成后,用干布将模型表面残留的废屑给擦拭掉,擦拭完毕后,将其放入到加热炉中进行预热处理,同时将质量分数为12~14%的次亚磷酸钠、9~13%的硫酸镍、0.2~1.4%的谷胺酸钠、11~14%的乳酸、8~12%的乙酸钠以及48~60%的去离子水混合成电镀液,接着将预热完毕后的模型放入到电镀液中进行电镀工作,电镀时间为35~55min,电镀完毕后,将其拿出使其自然晾干;
S5、热处理:将电镀完毕的模型放入到乙醇溶液中进行浸泡10~18min,然后将其取出晾干并且放入到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0~1200℃,加热时间为20~25min,并且向其加入碳氮,进行碳氮共渗,加热完毕后,将其放入到有机硅介质中进行初步冷却处理,然后将其放入到去离子水中进行水浴冷却,冷却完毕后,使其放入到真空加热机中进加热,加热温度为1100~1150℃,保温时间为44~55℃,接着将其放入到马弗炉内,使其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晓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嘉安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