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针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79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针灸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针治疗仪,其包括:治疗仪本体,其包括外壳;温度报警装置,温度报警装置包括若干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报警装置,若干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外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温度报警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及报警装置,温度传感器设于治疗仪本体的外壳用于获取外壳的温度,当外壳的温度达到甚至超过一定值时,报警装置报警,警示操作人员治疗仪本体外壳的温度达到非常值,以使操作人员留意温度达到该值的原因,避免在使用治疗仪时由于不恰当的操作而造成仪器的损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针治疗仪
本技术涉及医用针灸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针治疗仪。
技术介绍
电针疗法是将毫针刺入患者穴位后,在毫针上通以微量低频脉冲电流的一种疗法,电针疗法所使用的医学器具为电针治疗仪;在临床中常使用红外线治疗仪以进行辅助治疗,红外线治疗仪能够发射出红外线,红外线照射患者的体表,使患者的体表产生热量,一方面可避免针刺时体表的局部温度过低(温度过低会影响经脉的感传现象,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一方面能够缓解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操作者粗心大意而使红外线治疗仪直接照射电针治疗仪的塑料外壳,使电针治疗仪的塑料外壳产生热量、温度升高,塑料外壳发生融化,导致电针治疗仪操作失灵,甚至电针治疗仪内部电路损毁,仪器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红外线治疗仪辅助电针治疗仪进行电针治疗时易存在操作失误,使红外线治疗仪直接照射电针治疗仪的塑料外壳,造成对电针治疗仪的损坏,提出一种具有警示功能的电针治疗仪。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针治疗仪,其包括:治疗仪本体,其包括外壳;温度报警装置,所述温度报警装置包括若干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报警装置,若干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治疗仪本体设有操作旋钮,若干所述温度传感器对应设于所述外壳的侧面且靠近所述操作旋钮的位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及警示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警示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设置报警温度阈值及控制所述警示装置报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制装置设有用于设置所述报警温度阈值的按钮及用于显示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温度信息的显示屏。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重置所述报警温度阈值的重置开关。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警示装置包括声音警示装置、灯光警示装置和振动警示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针治疗仪,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温度报警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及报警装置,温度传感器设于治疗仪本体的外壳用于获取外壳的温度,当外壳的温度达到甚至超过一定值时,报警装置报警,警示操作人员治疗仪本体外壳的温度达到非常值,以使操作人员留意温度达到该值的原因,避免在使用治疗仪时由于不恰当的操作而造成仪器的损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针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治疗仪本体;11、外壳;12、操作旋钮;2、温度报警装置;21、温度传感器;22、报警装置;23、控制装置;231、按钮;232、显示屏;233、重置开关;24、警示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电针治疗仪,其包括:治疗仪本体1,其包括外壳11;温度报警装置2,温度报警装置2包括若干温度传感器21以及与温度传感器21电连接的报警装置22,若干温度传感器21设置于外壳11上。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温度报警装置2包括温度传感器21及报警装置22,温度传感器21设于治疗仪本体1的外壳11用于获取外壳11的温度,当外壳11的温度达到甚至超过一定值时,报警装置22报警,警示操作人员治疗仪本体1外壳11的温度达到非常值,以使操作人员留意温度达到该值的原因,避免在使用治疗仪时由于不恰当的操作而造成仪器的损毁。在实际临床操作中,电针治疗仪常与红外线治疗仪配合进行电针治疗,红外线治疗仪发射出红外线,红外线照射患者的体表皮肤,使患者的体表皮肤产生热量,一方面可避免针刺时皮肤局部温度过低(温度过低会影响经脉的感传现象,导致电针治疗效果不佳),一方面能够缓解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红外线治疗仪发射出的是能够照射一定区域的红外线,在进行治疗时,存在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将部分红外线直接照射治疗仪本体1的外壳11,现有的电针治疗仪的外壳11常为塑料材质,塑料材质的外壳11受到红外线的照射而产生热量、外壳11的温度升高甚至融化,为了避免外壳11的温度升高、外壳11融化而导致损坏仪器的事故发生,本实施例设置了温度报警装置2,其包括用于获取外壳11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1及用于报警的报警装置22,当外壳11的温度达到非常值时,报警装置22报警,警示操作人员存在错误操作。根据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治疗仪本体1有操作旋钮12,温度传感器21对应设于外壳11的侧面且靠近操作旋钮12的位置,现有的治疗仪本体1的外壳11大多呈盒状,本实施例所说的外壳11的侧面是包括盒状外壳的侧面及顶面。本实施例中,报警装置22包括控制装置23及警示装置24,控制装置23与温度传感器21电连接,警示装置24与控制装置23电连接;控制装置23用于设置报警温度阈值及控制警示装置24报警,控制装置23能够实时接收温度传感器21传递的温度信息即外壳11的实时温度,该温度信息中所显现的外壳11的温度达到甚至超过报警温度阈值时,控制装置23则控制警示装置24报警,使操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外壳11的温度异常,警示操作人员存在错误操作。具体地,控制装置23设有用于设置报警温度阈值的按钮231及用于显示温度传感器21获取的温度信息(即外壳11的温度信息)的显示屏232,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报警时的临界温度即报警温度阈值,显示屏232则可实时显示出外壳11的温度变化;进一步地,控制装置23还包括用于重置报警温度阈值的重置开关233,以便在调整报警温度阈值时提供便利。本实施例中,警示装置24包括声音警示装置、灯光警示装置和振动警示装置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的声音警示装置、灯光警示装置及振动警示装置均选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设备,其具体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必赘述。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温度传感器21设于治疗仪本体1的外壳11用于获取外壳11的温度,并将此温度发送至控制装置23(控制装置23预先设置好临界温度值即报警温度阈值),当此温度达到甚至超过报警温度阈值时,控制装置23控制警示装置24报警,警示操作人员存在错误操作。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针治疗仪,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中温度报警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及报警装置,温度传感器设于治疗仪本体的外壳用于获取外壳的温度,当外壳的温度达到甚至超过一定值时,报警装置报警,警示操作人员治疗仪本体外壳的温度达到非常值,以使操作人员留意温度达到该值的原因,避免在使用治疗仪时由于不恰当的操作而造成仪器的损毁。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n治疗仪本体,其包括外壳;/n温度报警装置,所述温度报警装置包括若干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报警装置,若干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治疗仪本体,其包括外壳;
温度报警装置,所述温度报警装置包括若干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的报警装置,若干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仪本体设有操作旋钮,若干所述温度传感器对应设于所述外壳的侧面且靠近所述操作旋钮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针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及警示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联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