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聚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46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微尘聚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导流通道、聚并通道和整流稳流通道;聚并通道的内壁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扰流钝体叶片,导流通道内设有若干第一导流钝体,整流稳流通道内设有若干无缝钝体。通过在聚并通道内设置扰流钝体叶片,粉尘气流经过扰流钝体叶片时会在扰流钝体叶片的背风面形成回流,在相邻的两个扰流钝体叶片相互间隔以形成缝隙,用于在扰流钝体叶片间产生向前的气流,以产生团聚并防止粉尘堆积;回流和向前气流相互作用,以形成流动复合聚并,粉尘会因此碰撞、吸附并粘结并长大,直至粉尘颗粒流出聚并通道;小颗粒物粒径变大,PM2.5以下的颗粒物则会减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尘聚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微尘聚并装置。
技术介绍
燃煤烟气颗粒物污染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燃煤烟气中小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简称PM2.5)难以被传统除尘设备脱除且易被人体吸收,易造成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除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外,小颗粒物也是造成大气能见度低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布袋除尘器进行去除空气中的小颗粒物,单层的布袋不足以有效拦截PM2.5,通过增加布袋层数可以有效地拦截PM2.5,但同时也增加了除尘器烟道的阻力,导致布袋除尘器的工作效率降低且成本相对较高;另外布袋除尘器还需定期清灰,对于多层布袋,清灰操作尤为不方便;在布袋除尘器长久的喷吹作用下,布袋还容易破损,导致布袋除尘器的除尘能力会减弱,致使布袋除尘器无法达到排放标准。因此,在当前追求燃煤烟气超低甚至超净排放的要求下,亟需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除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微尘聚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尘聚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尘聚并装置,包括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有导流通道(30)、聚并通道(40)和整流稳流通道(50);/n所述导流通道(30)的出口与所述聚并通道(40)的入口连接,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入口与所述聚并通道(40)的出口连接;/n所述聚并通道(40)的内壁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扰流钝体叶片(41),用于控制所述聚并通道(40)内的粉尘气流,以形成涡流和回流;/n所述导流通道(30)内设有若干第一导流钝体(31),所述第一导流钝体(31)的表面为流线形曲面,用于导匀所述导流通道(30)内的粉尘气流;/n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内设有若干无缝钝体(51),所述无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尘聚并装置,包括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有导流通道(30)、聚并通道(40)和整流稳流通道(50);
所述导流通道(30)的出口与所述聚并通道(40)的入口连接,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入口与所述聚并通道(40)的出口连接;
所述聚并通道(40)的内壁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扰流钝体叶片(41),用于控制所述聚并通道(40)内的粉尘气流,以形成涡流和回流;
所述导流通道(30)内设有若干第一导流钝体(31),所述第一导流钝体(31)的表面为流线形曲面,用于导匀所述导流通道(30)内的粉尘气流;
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内设有若干无缝钝体(51),所述无缝钝体(51)的顶端与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上内壁存在间隙,底端通过若干垫高块(60)与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下内壁连接,相邻两所述垫高块(60)之间设有用于通入粉尘气流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内还设有若干第二导流钝体(52);
所述第二导流钝体(52)的顶端与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上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导流钝体(52)的底端与所述整流稳流通道(50)的下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尘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钝体(52)的顶端为流线形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尘聚并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垫高块(60)之间预设间隙以第一通气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祖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利康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