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403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吸尘器,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安装有存灰箱,存灰箱的内部依次设有第一L形腔体、第二L形腔体、第三L形腔体,第一L形腔体位于底座上方,第一L形腔体与第二L形腔体之间安装有第一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存灰箱的内部安装有L形腔体,每个L形腔体的一侧均有过滤网,可以根据颗粒的大小实现分类的效果,在吸尘器使用完毕后拉动把手,使把手带动盖板,从而可以根据颗粒大小分开清洁,方便了清洁,使用户清理时手不会沾到灰,过滤海绵实现了细小灰尘的处理,从而使尘灰分离的效果有显著提升,最终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吸尘器
本技术属于吸尘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吸尘器。
技术介绍
吸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便携式。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现有大多吸尘器,里面的过滤海绵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更换,大大的增加了成本,而且都是一个存灰箱,不能实现颗粒分离,不方便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吸尘器,通过存灰箱的内部安装有L形腔体,每个L形腔体的一侧均有过滤网,可以根据颗粒的大小实现分类的效果,在吸尘器使用完毕后拉动把手,使把手带动盖板,从而可以根据颗粒大小分开清洁,方便了清洁,使用户清理时手不会沾到灰,过滤海绵实现了细小灰尘的处理,从而使尘灰分离的效果有显著提升,最终提升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吸尘器,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安装有存灰箱,存灰箱的内部依次设有第一L形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n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存灰箱(2),存灰箱(2)的内部依次设有第一L形腔体(3)、第二L形腔体(4)、第三L形腔体(5),第一L形腔体(3)位于底座(1)上方,第一L形腔体(3)与第二L形腔体(4)之间安装有第一过滤网(6),第二L形腔体(4)与第三L形腔体(5)之间安装有第二过滤网(7)、第一过滤海绵(8);/n存灰箱(2)的上方开设有出风口(101),且出风口(101)处装设有第二过滤海绵(102);/n存灰箱(2)的下方开设有进风口(205),进风口(205)与第一L形腔体(3)连通;/n第一L形腔体(3)、第二L形腔体(4)、第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
底座(1)的上方安装有存灰箱(2),存灰箱(2)的内部依次设有第一L形腔体(3)、第二L形腔体(4)、第三L形腔体(5),第一L形腔体(3)位于底座(1)上方,第一L形腔体(3)与第二L形腔体(4)之间安装有第一过滤网(6),第二L形腔体(4)与第三L形腔体(5)之间安装有第二过滤网(7)、第一过滤海绵(8);
存灰箱(2)的上方开设有出风口(101),且出风口(101)处装设有第二过滤海绵(102);
存灰箱(2)的下方开设有进风口(205),进风口(205)与第一L形腔体(3)连通;
第一L形腔体(3)、第二L形腔体(4)、第三L形腔体(5)的一侧均设置有盖板(9),盖板(9)的一侧安装有把手(20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滤海绵(8)安装在第二过滤网(7)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L形腔体(3)、第二L形腔体(4)、第三L形腔体(5)的内部均装设有第一电动导轨(103),第一电动导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唯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洁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