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秀玲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403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解决了在修复腿部神经之前,上肢就成为复健人员的最主要的力量来源,所以锻炼臂力显得尤为重要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板;底板内设置有伸缩电动推杆,伸缩电动推杆上还设置有升降板,伸缩电动推杆与升降板通过锁止块卡接,升降板上设置有翻身装置,底板的两侧还设置有锻炼装置,锻炼装置与强度调节装置相连;通过翻身装置能够使复健人员独立的进行训练,且翻身装置还能够对复健人员的手臂进行热身,防止在运动的过程中造成肌肉拉伤,复健人员在锻炼期间通过强度调节装置对锻炼的强度进行更改,满足复健人员的锻炼需求,防止恒定的力量训练对初练者造成肌肉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腰部手术是一个及其复杂的手术,即便在现有发达的医疗水平中,在手术中,稍有不慎,即便腰部病灶去除,但是也会导致腰部以及腿部神经的损伤。在修复腿部神经之前,上肢就成为复健人员的最主要的力量来源,所以锻炼臂力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器械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通过翻身装置能够使复健人员独立的进行训练,且翻身装置还能够对复健人员的手臂进行热身,防止在运动的过程中造成肌肉拉伤,然后通过锻炼装置加强复健人员的臂力,使复健人员在腿部神经恢复之前,手臂能够支撑上半身,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操作,复健人员在锻炼期间通过强度调节装置对锻炼的强度进行更改,满足复健人员的锻炼需求,循序渐进,防止恒定的力量训练对初练者造成肌肉损伤,或者恒定的力量无法达到具有一定锻炼基础的人的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康复器械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包括底板、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包括底板(1)、万向轮(2)、伸缩电动推杆(3)、升降板(4)、锁止块(5)、梯形缓冲块(6)、翻身装置(7)、锻炼装置(8)和强度调节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加工有滑槽,所述滑槽上与若干组万向轮(2)滑动连接,所述底板(1)内还设置有伸缩电动推杆(3),所述伸缩电动推杆(3)上还设置有升降板(4),所述伸缩电动推杆(3)与升降板(4)通过锁止块(5)卡接,所述升降板(4)还与梯形缓冲块(6)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4)上设置有翻身装置(7),所述底板(1)的两侧还设置有锻炼装置(8),所述锻炼装置(8)与强度调节装置(9)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包括底板(1)、万向轮(2)、伸缩电动推杆(3)、升降板(4)、锁止块(5)、梯形缓冲块(6)、翻身装置(7)、锻炼装置(8)和强度调节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加工有滑槽,所述滑槽上与若干组万向轮(2)滑动连接,所述底板(1)内还设置有伸缩电动推杆(3),所述伸缩电动推杆(3)上还设置有升降板(4),所述伸缩电动推杆(3)与升降板(4)通过锁止块(5)卡接,所述升降板(4)还与梯形缓冲块(6)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4)上设置有翻身装置(7),所述底板(1)的两侧还设置有锻炼装置(8),所述锻炼装置(8)与强度调节装置(9)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装置(7)包括侧身板(7-1)、翻身电动推杆(7-2)、控制按钮(7-3)、推块(7-4)、推杆(7-5)、铰杆(7-6)、铰块(7-7)和翻身套板(7-8);所述升降板(4)与侧身板(7-1)固定连接,所述侧身板(7-1)内加工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翻身电动推杆(7-2),所述翻身电动推杆(7-2)与控制按钮(7-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按钮(7-3)设置在侧身板(7-1)上,所述翻身电动推杆(7-2)与推块(7-4)固定连接,所述推块(7-4)与两组推杆(7-5)铰接,两组所述推杆(7-5)之间通过不规则“Z”形的的铰杆(7-6)相连,所述铰杆(7-6)与铰块(7-7)铰接,所述铰块(7-7)与翻身套板(7-8)固定连接,所述翻身套板(7-8)与升降板(4)相接触,两组所述固定拉绳分别设置在侧身板(7-1)和翻身套板(7-8),所述头部拉绳设置在侧身板(7-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锻炼装置(8)包括壳体(8-1)、门(8-2)、第一锻炼传动轴(8-3)、第一锻炼传动带轮(8-4)、第一锻炼连接带(8-5)、锻炼缓冲弹簧(8-6)、滑块(8-7)、滑壳(8-8)、手柄(8-9)、锻炼连杆(8-10)、第二锻炼传动带轮(8-11)、第三锻炼连接带(8-12)、第三锻炼传动带轮(8-13)、第二锻炼传动轴(8-14)、第四锻炼传动带轮(8-15)、重量块(8-16)和限位板(8-17);所述壳体(8-1)的外侧与门(8-2)铰接,所述壳体(8-1)内设置有第一锻炼传动轴(8-3),所述第一锻炼传动轴(8-3)上设置有第一锻炼传动带轮(8-4),所述第一锻炼传动带轮(8-4)与第一锻炼连接带(8-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锻炼连接带(8-5)的另一端与锻炼缓冲弹簧(8-6)相连,所述锻炼缓冲弹簧(8-6)与滑块(8-7)固定连接,所述滑块(8-7)与滑壳(8-8)滑动连接,所述滑块(8-7)与手柄(8-9)通过锻炼连杆(8-10)相连,所述手柄(8-9)与锻炼连杆(8-10)铰接,所述第一锻炼传动轴(8-3)上设置有第二锻炼传动带轮(8-11),所述第二锻炼传动带轮(8-11)通过第二锻炼连接带与第三锻炼传动带轮(8-13)相连,所述第三锻炼传动带轮(8-13)设置在第二锻炼传动轴(8-14)上,所述第二锻炼传动轴(8-14)上设置有第四锻炼传动带轮(8-15),所述第四锻炼传动带轮(8-15)与第三锻炼连接带(8-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锻炼连接带(8-12)的另一端与一组重量块(8-16)相连,一组所述重量块(8-16)的下端依次设置有两组重量块(8-16),四组所述重量块(8-16)的两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玲
申请(专利权)人:李秀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