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旋转扩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37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新型旋转扩张器。它包括外壳,呈中空圆筒状;推动件,呈圆锥形或圆台形,设置于外壳的内腔;控制件,与推动件连接,并延伸出外壳后端的开口;扩张片,设有若干片并以外壳中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于外壳外周;防夹套,包覆于外壳中带有扩张片区域的外周;连接片,与扩张片数量相等,连接片的外侧与扩张片连接;所述推动件表面设有位置、数量与连接片相对应且开前后延伸的限位滑槽,外壳上容连接片穿过的限位孔,连接片的内侧边设有嵌入限位滑槽的限位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初始直径小于传统扩肛器械的直径,使得产品经自然腔道进入患者体内时,能够减小对患者的刺激,之后通过可控的、渐进式扩张实现扩肛,大幅度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旋转扩张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减少患者痛苦的一种新型旋转扩张器。
技术介绍
在传统外科发展的历程中,手术瘢痕和疼痛被认为是手术的必然产物。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orificespecimenextractionsurgery,NOSES)作为微创外科的一名新秀,在众多的微创外科技术中异军突起,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NOSES术巧妙结合了NOTES的无切口理念和腹腔镜技术操作的可行性,既表现出了完美的微创效果,又兼具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过去认为,外科手术切口和疼痛是外科手术必然的过程与经历,切口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虽然腹腔内操作彰显外科医生风采,但也不能忽视手术切口对患者的一系列影响。与常规腔镜手术相比,NOSES最直观的优势就体现在避免了腹壁的取标本切口。但是NOSES手术目前尚无直肠肛门扩张专用器械,目前常规操作是手术医生用手指操作完成,先进肛两食指,后加入两中指,以进肛4指为度。现有技术存在缺陷及原因:传统的扩肛依靠手术医生手指操作实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旋转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外壳(1),呈中空圆筒状,其前端钝化便于外壳(1)前端经自然腔道插入,其后端设有开口;/n推动件(2),呈圆锥形或圆台形,设置于外壳(1)的内腔,并能够在外壳(1)的内腔中前后移动;/n控制件(3),与推动件(2)连接,并延伸出外壳(1)后端的开口,通过操控控制件(3)控制推动件(2)的前后移动;/n扩张片(4),设有若干片并以外壳(1)中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于外壳(1)外周;/n防夹套(5),包覆于外壳(1)中带有扩张片(4)区域的外周;/n连接片(6),与扩张片(4)数量相等,连接片(6)的外侧与扩张片(4)连接,连接片(6)的内侧边的斜度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旋转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外壳(1),呈中空圆筒状,其前端钝化便于外壳(1)前端经自然腔道插入,其后端设有开口;
推动件(2),呈圆锥形或圆台形,设置于外壳(1)的内腔,并能够在外壳(1)的内腔中前后移动;
控制件(3),与推动件(2)连接,并延伸出外壳(1)后端的开口,通过操控控制件(3)控制推动件(2)的前后移动;
扩张片(4),设有若干片并以外壳(1)中轴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于外壳(1)外周;
防夹套(5),包覆于外壳(1)中带有扩张片(4)区域的外周;
连接片(6),与扩张片(4)数量相等,连接片(6)的外侧与扩张片(4)连接,连接片(6)的内侧边的斜度与推动件(2)表面斜度相仿;
所述推动件(2)表面设有位置、数量与连接片(6)相对应且开前后延伸的限位滑槽(21),外壳(1)上开设有位置、数量与连接片(6)相对应且仅容连接片(6)穿过的限位孔(11),连接片(6)的内侧边设有嵌入限位滑槽(21)的限位结构(61);从而使得推动件(2)的前后滑动同步带动扩张片(4)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旋转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3)包括螺杆(31)以及连接于螺杆(31)尾部的手柄(32),所述推动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易凡马盼盼游诗晴黄志健
申请(专利权)人:施爱德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