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闵祥专利>正文

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16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包括头盔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头盔本体的隔层内的气流管道;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气流管道内,用于对所述气流管道内的空气进行散热;控制器,与所述散热单元电连接;电池,通过电线分别与所述散热单元和控制器连接,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流管道内的一片或多片压电风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
技术介绍
头盔为了达到一定的抗冲击强度,头盔外部必须采用结实的材料内部还具有一定厚度的致密发泡塑料,以缓冲和吸收冲击力。但是现在的安全头盔仍在舒适性方面存在缺陷。例如在酷暑天佩戴会使佩戴者头部闷热难忍,容易疲惫反应能力下降。普通散热头盔的散热原理一般是在头盔上开设连通外部空气和头盔内部的气流通道,该种散热头盔的散热效果一般。还有一种方式是在头盔上设置小风扇,这种只能为使用者头部前端传送风,不能为整个头部提供通风,并且使用者额头长时间吹风容易造成头晕或感冒等症状。且普通降温头盔重量过大,难以使使用者佩戴时感到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该头盔可以灵活地布置风扇,使得流经头盔内部各处的气流得到更好的控制,并且使头盔结构紧凑且轻量化,便于佩戴和携带。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包括头盔本体,还包括:气流管道,设置在所述头盔本体的隔层内;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气流管道内,用于对所述气流管道内的空气进行散热;控制器,与所述散热单元电连接;电池,通过电线分别与所述散热单元和控制器连接,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流管道内的一片或多片压电风扇。所述气流管道在头盔的所述隔层内构成一个或多个回路。所述头盔本体上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气流管道相连通的气流入口和至少一个气流出口,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气流出口位于头盔上挡风玻璃附近并且气流出口的气流方向吹向所述挡风玻璃;阀门,设置在所述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处。所述头盔具有减震隔层,所述气流管道是由减震隔层的沟槽构成、或者由内嵌在减震隔层中的软管构成。还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其制冷面处于所述气流管道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头盔壳后部,半导体制冷片朝外一侧为热面,有镂空保护罩,保护罩内设有帮助换热的压电风扇。所述气流管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压电风扇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正负极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可在需要时反向供电,从而提供暖风。所述气流管道内设有湿度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气流管道内的空气湿度,并将湿度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报警器连接。所述头盔外表面布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为所述电池充电。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相比现有头盔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本技术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采用压电风扇作为空气动力源。由于压电风扇相比传统的转子风扇体积小很多,采用压电风扇的设计结构紧凑轻巧,且不会破坏头盔壳的完整性。并且,压电风扇相比传统的转子风扇具有更低的噪音和振动,因此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舒适性。2.通过增加半导体制冷片的情况下,可降低约10度。2.增加挡风玻璃出风口,该功能具有除雾效果,通过温湿度传感器信号,可实现自动除雾,也可以向挡风玻璃吹热风,减少雨水在其表面的聚集,增加视野的清晰度。3.以封闭管道导流时,可解决半导体制冷片等部位冷凝水的问题。4.本技术中的气流导管以柔软材料制作时除了具有导流散热的效果以外,这样的材料还有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头盔壳;2、减震隔层;3、导流管道;4、半导体制冷片;41、冷面散热片;42、热面散热片;5、隔热材料;6、制冷片保护罩;7、压电风扇;8、温湿度传感器;9、挡风玻璃;图2为本技术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的实施例三制冷模式示意图;其中,31、第一阀门;32、第二阀门;33、第三阀门;34、第四阀门;35、第五阀门;61、气流支管;图3为本技术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的实施例三除雾模式示意图;其中,61、气流支管;图4为本技术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的温度控制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包括赛车、摩托车、自行车等驾驶头盔,警用值勤头盔,也包括施工作业安全帽,以及游戏头盔。实施例一无半导体制冷片。头盔的减震隔层本身就是空的,天然作为导流的气流管道,压电风扇安装在隔层内。压电风扇布置在利于气流流动的位置,比如头盔壳的通风口附近。压电风扇帮助头盔隔层内的气流流动,以及与外部气体交换,从而帮助头部散热。压电风扇的供电依靠有线方式,依靠头盔外部设备,如摩托车电源、充电宝等等。相比传统的附在头盔壳上的转子风扇,采用压电风扇的设计结构紧凑轻巧,且不会破坏头盔壳的完整性。实施例二头盔壳后部安装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朝外一侧为热面,有镂空保护罩,保护罩内设有帮助换热的压电风扇,半导体制冷片朝内一侧为制冷面,处于气流管道内。头盔的减震隔层内有减震泡沫,减震泡沫层含有沟道即为导流气流管道。沟道内的合适位置布置有压电风扇。经半导体制冷片降温的气体在压电风扇驱动下在沟道内流动,帮助头部散热。其中一片或多片压电风扇布置在挡风玻璃附近,气流吹向挡风玻璃,从而帮助除雾。这些压电风扇可单独控制,在需要对挡风玻璃除雾时开启。头盔以可充电电池供电。可在市电上充足电后随身使用。也可连接其它外部设备,如摩托车电源、充电宝等,边充电边使用。相比传统的附在头盔壳上的转子风扇,采用压电风扇的设计结构紧凑轻巧,仅需在半导体制冷片外侧配置较小的保护罩,对头盔整体形状和完整性影响较小。实施例三头盔壳后部安装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朝外一侧有镂空保护罩,保护罩内有帮助换热的压电风扇。头盔的减震隔层内或是中空或是为减震泡沫,其中布置有柔软材质构成的气流管道。这些管道构成一个或多个回路,即气体从半导体制冷片表面流过后,经管道运行一周再回到起点。管道内布置有多个压电风扇,驱动气流。经半导体制冷片降温的气体在压电风扇驱动下在管道内循环,帮助头部散热。管道内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信号反馈自动调节半导体制冷片及风扇功率,实现管道内气温恒定。附图4为控制原理框图。具有一个气流支管连接制冷片的冷面和热面。并有一套组合工作的阀门组,这些阀门同步工作。通过阀门的状态改变,可切换气流的方向,从而实现制冷和除雾功能的切换。附图2和附图3简要示意了功能切换的方法。附图2示意了普通制冷功能,气流只在管道内循环。附图3示意了除雾功能,第四阀门34、第五阀门35切换后,气流通过阀门的切换使管道的在经过半导体制冷片向内一侧后,再经过半导体制冷片另一侧,从而使气体温度恢复,但湿度降低。干燥空气经第三阀门33后进入气流支管61,并返回头盔内的气流管道。管道上位于挡风玻璃附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包括头盔本体,还包括:/n气流管道,设置在所述头盔本体的隔层内;/n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气流管道内,用于对所述气流管道内的空气进行散热;/n控制器,与所述散热单元电连接;/n电池,通过电线分别与所述散热单元和控制器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流管道内的一片或多片压电风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风扇的头盔,包括头盔本体,还包括:
气流管道,设置在所述头盔本体的隔层内;
散热单元,设置在所述气流管道内,用于对所述气流管道内的空气进行散热;
控制器,与所述散热单元电连接;
电池,通过电线分别与所述散热单元和控制器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气流管道内的一片或多片压电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风扇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道在头盔的所述隔层内构成一个或多个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风扇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本体上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气流管道相连通的气流入口和至少一个气流出口,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气流出口位于头盔上挡风玻璃附近并且气流出口的气流方向吹向所述挡风玻璃;
阀门,设置在所述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风扇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具有减震隔层,所述气流管道是由减震隔层的沟槽构成、或者由内嵌在减震隔层中的软管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风扇的头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祥朱效谷樊文露
申请(专利权)人:闵祥朱效谷樊文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