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循环口罩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14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循环口罩保护套,包括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块,且防护套的一侧连接有外护层,且防护套的另一侧连接有内护层,所述外护层的两端内侧均连接有上魔术贴,所述内护层的两端均连接有下魔术贴,所述外护层底端位于上魔术贴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外护层与内护层,在使用该装置时,使用人员将口罩放置在防护套的内壁,使口罩的外壁与固定槽的内壁相接触固定,对口罩进行有效防护,外护层采用拒水梭织布,有效防止外部水汽渗透浸湿口罩,内护层采用锦纶抑菌网布,有效防护病菌进使用者入口鼻,在使用完成后,将防护套进行清洗口罩可多次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循环口罩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口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循环口罩保护套。
技术介绍
一次性口罩8小时更换一次,不可重复使用。口罩是用三层以上28克无纺布面料制作,鼻梁处采用环保型全塑条,不含任何金属,配带透气,舒适。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其是用两层无纺布和过滤纸制作而成,由专业用于医疗卫生的纤维无纺布内两层,中间增加一层起过滤防菌达99%的以上过滤溶喷布经超声波焊接而成。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一个扔一个,实在浪费资源,天天用着又不安全,但又不可以重复使用口罩,不能够节约口罩资源,杜绝浪费。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循环口罩保护套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循环口罩保护套,通过设置外护层与内护层,便于对使用人员进行防护的同时,对口罩进行有效的保护,便于增加口罩的使用次数,减少口罩资源的浪费,通过设置上魔术贴与下魔术贴,有效防止因长时间佩戴导致口罩位置的松动移位,便于对口罩进行固定防护,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循环口罩保护套,包括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块,且防护套的一侧连接有外护层,且防护套的另一侧连接有内护层,所述外护层的两端内侧均连接有上魔术贴,所述内护层的两端均连接有下魔术贴,所述外护层底端位于上魔术贴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槽,且外护层的顶端设置有褶皱层,所述固定槽的内壁放置有口罩,所述口罩的顶端设置有褶皱处,且口罩顶端位于褶皱处的一侧设置有金属条,所述口罩的两端连接有挂耳绳。优选的,所述外护层的材质为拒水梭织布,所述内护层的材质为锦纶抑菌网布。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内壁与口罩的外壁相匹配,所述上魔术贴通过粘性胶水固定在外护层底端。优选的,所述上魔术贴设置有两组,所述下魔术贴通过粘性胶水固定在内护层的顶端。优选的,所述下魔术贴设置有两组,所述上魔术贴底端与下魔术贴的顶端相匹配。优选的,所述连接块通过粘性胶水与防护套固定连接,所述外护层通过针线与内护层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设置外护层与内护层,在使用该装置时,使用人员将口罩放置在防护套的内壁,使口罩的外壁与固定槽的内壁相接触固定,对口罩进行有效防护,外护层采用拒水梭织布,有效防止外部水汽渗透浸湿口罩,内护层采用锦纶抑菌网布,有效防护病菌进使用者入口鼻,在使用完成后,将防护套进行清洗口罩可多次使用,便于对使用人员进行防护的同时,对口罩进行有效的保护,便于增加口罩的使用次数,减少口罩资源的浪费;2、通过设置上魔术贴与下魔术贴,在使用该装置时,使用人员将口罩放置在固定槽内壁,在使用者长时间佩戴时,防护套内壁的口罩容易松动移位,导致佩戴者佩戴不适,同时容易导致降低对口罩的防护效果,通过将挂耳绳放置在佩戴舒适的位置,再将上魔术贴与下魔术贴进行接触对口罩及挂耳绳进行固定,有效防止因长时间佩戴导致口罩位置的松动移位,便于对口罩进行固定防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口罩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剖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的A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槽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防护套、2外护层、3连接块、4挂耳绳、5褶皱处、6口罩、7金属条、8内护层、9上魔术贴、10下魔术贴、11固定槽、12褶皱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高效循环口罩保护套,包括防护套1,所述防护套1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块3,且防护套1的一侧连接有外护层2,且防护套1的另一侧连接有内护层8,所述外护层2的两端内侧均连接有上魔术贴9,所述内护层8的两端均连接有下魔术贴10,所述外护层2底端位于上魔术贴9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槽11,且外护层2的顶端设置有褶皱层12,所述固定槽11的内壁放置有口罩6,所述口罩6的顶端设置有褶皱处5,且口罩6顶端位于褶皱处5的一侧设置有金属条7,所述口罩6的两端连接有挂耳绳4。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护层2的材质为拒水梭织布,便于增强防护套1的防水效果,所述内护层8的材质为锦纶抑菌网布,便于增强防护套1的抑菌效果。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槽11的内壁与口罩6的外壁相匹配,便于口罩6位置的固定,所述上魔术贴9通过粘性胶水固定在外护层2底端,便于增强上魔术贴9与外防护层2之间的稳固性。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该装置时,使用人员将口罩放置在防护套1的内壁,使口罩6的外壁与固定槽11的内壁相接触固定,对口罩进行有效防护,外护层2采用拒水梭织布,有效防止外部水汽渗透浸湿口罩,内护层8采用锦纶抑菌网布,有效防护病菌进使用者入口鼻,在使用完成后,将防护套1进行清洗口罩6可多次使用,便于对使用人员进行防护的同时,对口罩6进行有效的保护,便于增加口罩6的使用次数,减少口罩资源的浪费,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一个扔一个,实在浪费资源,天天用着又不安全,但又不可以重复使用口罩,不能够节约口罩资源,杜绝浪费的问题。如图1-5所示:所述上魔术贴9设置有两组,便于对口罩6进行有效固定,所述下魔术贴10通过粘性胶水固定在内护层8的顶端,便于增强下魔术贴10与内护层8之间的稳固性。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魔术贴10设置有两组,便于对口罩6进行有效固定,所述上魔术贴9底端与下魔术贴10的顶端相匹配,便于上魔术贴9与下魔术贴10相互固定。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块3通过粘性胶水与防护套1固定连接,便于连接块3的固定,所述外护层2通过针线与内护层8固定连接,便于外护层2与内护层8之间的固定。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该装置时,使用人员将口罩6放置在固定槽11内壁,在使用者长时间佩戴时,防护套1内壁的口罩6容易松动移位,导致佩戴者佩戴不适,同时容易导致降低对口罩6的防护效果,通过将挂耳绳4放置在佩戴舒适的位置,再将上魔术贴9与下魔术贴10进行接触对口罩6及挂耳绳4进行固定,有效防止因长时间佩戴导致口罩6位置的松动移位,便于对口罩6进行固定防护,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者长时间佩戴时,防护套1内壁的口罩6容易松动移位,导致佩戴者佩戴不适,同时容易导致降低对口罩6的防护效果的问题。本实用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5,在使用该装置时,使用人员将口罩放置在防护套1的内壁,使口罩6的外壁与固定槽11的内壁相接触固定,对口罩进行有效防护,外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循环口罩保护套,包括防护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1)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块(3),且防护套(1)的一侧连接有外护层(2),且防护套(1)的另一侧连接有内护层(8),所述外护层(2)的两端内侧均连接有上魔术贴(9),所述内护层(8)的两端均连接有下魔术贴(10),所述外护层(2)底端位于上魔术贴(9)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槽(11),且外护层(2)的顶端设置有褶皱层(12),所述固定槽(11)的内壁放置有口罩(6),所述口罩(6)的顶端设置有褶皱处(5),且口罩(6)顶端位于褶皱处(5)的一侧设置有金属条(7),所述口罩(6)的两端连接有挂耳绳(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循环口罩保护套,包括防护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1)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块(3),且防护套(1)的一侧连接有外护层(2),且防护套(1)的另一侧连接有内护层(8),所述外护层(2)的两端内侧均连接有上魔术贴(9),所述内护层(8)的两端均连接有下魔术贴(10),所述外护层(2)底端位于上魔术贴(9)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槽(11),且外护层(2)的顶端设置有褶皱层(12),所述固定槽(11)的内壁放置有口罩(6),所述口罩(6)的顶端设置有褶皱处(5),且口罩(6)顶端位于褶皱处(5)的一侧设置有金属条(7),所述口罩(6)的两端连接有挂耳绳(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口罩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2)的材质为拒水梭织布,所述内护层(8)的材质为锦纶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壬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豪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