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止餐饮交叉传染的防护餐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餐具
,具体涉及一种可防止餐饮交叉传染的防护餐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多人就餐时,餐厅为了公共卫生,都会给每个就餐人员一副私筷与一副颜色不同的公筷,私筷用于将食品夹入口中,公筷则用于将食品从餐盘里夹至碗中;但由于很多人没有用公筷的习惯,在多人就餐过程中仍然无法避免采用私筷夹菜的情况发生,用私筷夹菜时会将口水带入餐盘的食品中,容易导致一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就餐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防止餐饮交叉传染的防护餐具,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部分就餐人员不使用公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止餐饮交叉传染的防护餐具,包括餐具盖与筷子本体,所述餐具盖顶部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闭合机构,所述闭合机构上设有用于驱动闭合机构闭合、开启开口的驱动机构;所述餐具盖侧壁设有若干与驱动机构相连接的感应器;所述筷子本体上设有用于触发感应器的触发件,当感应器被触发件触发时,驱动机构驱动闭合机构以折叠的方式开启开口。作为优选方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止餐饮交叉传染的防护餐具,包括餐具盖(1)与筷子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餐具盖(1)顶部设有开口(11),开口(11)处设有闭合机构(3),所述闭合机构(3)上设有用于驱动闭合机构(3)闭合、开启开口(11)的驱动机构(4);所述餐具盖(1)侧壁设有若干与驱动机构(4)相连接的感应器(5);所述筷子本体(2)上设有用于触发感应器(5)的触发件(21),当感应器(5)被触发件(21)触发时,驱动机构(4)驱动闭合机构(3)以折叠的方式开启开口(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餐饮交叉传染的防护餐具,包括餐具盖(1)与筷子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餐具盖(1)顶部设有开口(11),开口(11)处设有闭合机构(3),所述闭合机构(3)上设有用于驱动闭合机构(3)闭合、开启开口(11)的驱动机构(4);所述餐具盖(1)侧壁设有若干与驱动机构(4)相连接的感应器(5);所述筷子本体(2)上设有用于触发感应器(5)的触发件(21),当感应器(5)被触发件(21)触发时,驱动机构(4)驱动闭合机构(3)以折叠的方式开启开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餐饮交叉传染的防护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餐具盖(1)上的第一盖板(31)以及可与第一盖板(31)重叠的第三盖板(33),所述第三盖板(33)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盖板(31)上方,所述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第三盖板(33)闭合开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防止餐饮交叉传染的防护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餐具盖(1)的俯视图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一盖板(31)与第三盖板(33)之间设有第二盖板(32),所述第一盖板(31)、第二盖板(32)、第三盖板(33)的俯视图形状均为扇形,所述驱动机构(4)设置在第一盖板(31)、第二盖板(32)、第三盖板(33)的圆心位置,所述第二盖板(32)与第三盖板(33)可以以驱动机构(4)为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之间设有第一限位组件,第二盖板(32)与第三盖板(33)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组件;当驱动机构(4)驱动第三盖板(33)转动时,第三盖板(33)通过第二限位组件带动第二盖板(32)转动闭合开口(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防止餐饮交叉传染的防护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盖板(31)顶部且沿第一盖板(31)径向方向布置的第一限位凸台(34)、设置在第二盖板(32)底部且沿第二盖板(32)径向方向布置的第二限位凸台(35);所述第一限位凸台(34)位于第一盖板(31)的一侧边,所述第二限位凸台(35)位于第二盖板(32)的另一侧边;当第一限位凸台(34)与第二限位凸台(35)相抵接时,第二盖板(32)则无法继续往闭合开口(11)的方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防止餐饮交叉传染的防护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盖板(32)顶部且沿第二盖板(32)径向方向布置的第三限位凸台(36)、设置在第三盖板(33)底部且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振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正辉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