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指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09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指环,其包括:内环,所述内环包括磁体;外环,所述外环套设于所述内环外周缘,且可绕所述内环转动,所述外环内部设置有感应线圈和电池;其中,当所述外环绕所述内环转动时,所述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以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外环相对所述内环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以给所述智能指环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指环
本申请涉及穿戴类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指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得发展,诸如智能指环等电子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指环将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是频繁的使用会导致电能消耗很快,因此需要智能指环能够长时间保持有电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指环,外环相对内环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以给智能指环供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指环,其包括:内环,所述内环包括磁体;外环,所述外环套设于所述内环外周缘,且可绕所述内环转动,所述外环内部设置有感应线圈和电池;其中,当所述外环绕所述内环转动时,所述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以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本申请实施例的外环内的感应线圈切割内环内的磁体产生感应电流,用于为智能指环供电;将磁体设置于内环、感应线圈设置于外环,避免磁体形成的磁场对智能指环内设置的电子元件、天线辐射体等部件产生电磁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智能指环的外环和内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智能指环沿P1-P1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智能指环局部A的放大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智能指环的外环和内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智能指环沿P2-P2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图7所示智能指环局部B的放大图。图9为图5所示智能指环中热电发生器的展开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热电发生器的局部C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第一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所示热电发生器的串联热电对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0所示热电发生器的单个热电对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所示智能指环的电路结构框图。图15为图5所示智能指环的第一电路结构框图。图16为图5所示智能指环的第二电路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1至16,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多个”为至少三个。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智能指环的外环和内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智能指环沿P1-P1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智能指环局部A的放大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指环10,包括外环20,内环40。可以理解的是,其中,外环20设于内环40外部,且可绕内环40转动。内环40内部设有磁体,或者内环40的材质为磁性材料。外环20内部设置有感应线圈22。当外环20绕内环40转动时,感应线圈22产生感应电流,以用于给智能指环1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外环20还设有天线辐射体,以传输无线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外环20设置的天线辐射体,可以是蓝牙、音频设备、扬声器等无线设备的天线。需要说明的是,给智能指环10供电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是,外环20设于内环40外部,且可绕内环40转动;外环20的主体的材质为磁性材料;内环40内部设置有感应线圈22;当外环20绕内环40转动时,感应线圈22产生感应电流,以用于给智能指环10供电。但是,智能指环10上通常会设置蓝牙、音频设备、扬声器等无线设备的天线,如果磁性材料设置于外环20、感应线圈22设置于内环40,因为外环20可绕内环40转动,为了方便电路系统的设计,一般会将电路系统全部设计在内环40,此时蓝牙、音频设备、扬声器等无线设备的天线位于内环40,相当于天线被运动磁场包围,将会大大降低天线性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未有采用磁性材料在外环转动、感应线圈在内环固定的实施方式,而是采用磁性材料在内环固定、感应线圈在外环转动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外环20内壁具有第一装配槽24,内环40外壁具有第二装配槽46。智能指环10还包括滚珠60,滚珠60设置于第一装配槽24和第二装配槽46之间,以使外环20可绕内环40转动。此时,外环20、内环40、滚珠60一起形成轴承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智能指环10是一种可穿戴在手指上的电子设备,因此在实现智能指环10的功能性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要求体积尽可能小、重量尽可能轻,以保证穿戴者的舒适度。为了实现外环20可绕内环40转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是在外环20与内环40之间增加轴承结构,但势必会增加智能指环10的厚度、体积以及重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将智能指环10整体设计成轴承结构,从而可以较好的控制体积和重量。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装配槽24为绕外环20周向方向开设的环形槽,所述第二装配槽46为绕内环40周向方向开设的环形槽。请参阅图5-图9,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智能指环的外环和内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智能指环沿P2-P2方向的剖视图。图8为图7所示智能指环局部B的放大图。图9为图5所示智能指环中热电发生器的展开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智能指环10还包括热电发生器50;热电发生器50设置于内环40的内壁,热电发生器50利用温差产生电能,以用于给智能指环10供电。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装配槽24包括第一子槽242和第二子槽244,第二装配槽46包括第三子槽462和第四子槽464;第一子槽242和第三子槽462之间设置多个滚珠60,第二子槽244和第四子槽464之间设置多个滚珠60。可以理解的是,智能指环10还包括第一导电通道12和第二导电通道14,第一导电通道12包括第一子槽242、第三子槽462和设置于第一子槽242及第三子槽462内的第一滚珠62,第二导电通道14包括第二子槽244、第四子槽464和设置于第二子槽244及第四子槽464内的第二滚珠64。可以理解的是,热电发生器50包括负极端502和正极端504。可以理解的是,热电发生器50的负极端502通过第一导电通道12与位于外环20的电路电连接;热电发生器50的正极端504通过第二导电通道14与位于外环20的电路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将智能指环10穿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环,所述内环包括磁体;及/n外环,所述外环套设于所述内环外周缘,且可绕所述内环转动,所述外环设置有感应线圈和电池;其中,/n当所述外环绕所述内环转动时,所述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以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环,所述内环包括磁体;及
外环,所述外环套设于所述内环外周缘,且可绕所述内环转动,所述外环设置有感应线圈和电池;其中,
当所述外环绕所述内环转动时,所述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以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还设有天线辐射体,以传输无线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内壁设有第一装配槽,所述内环外壁设有第二装配槽;所述智能指环还包括滚珠,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槽与所述第二装配槽之间,以使所述外环可绕所述内环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设置于所述外环,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感应线圈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感应线圈产生的电能;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感应线圈产生的电能进行升压稳流,并用于将升压稳流后的电能储存至电池;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也用于从电池获取电能;及
待供能模块,所述待供能模块设置于所述外环,所述待供能模块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用于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获取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电发生器,所述热电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内环的内壁,所述热电发生器用于利用温差产生电能,并将所述电能传输至所述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内壁设有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包括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所述内环外壁设有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二装配槽包括第三子槽和第四子槽,所述第一子槽和第三子槽之间设置多个第一滚珠,所述第二子槽和第四子槽之间设置多个第二滚珠;
所述电池包括电池负极和电池正极;所述热电发生器包括负极端和正极端,所述热电发生器的负极端通过第一子槽、第一滚珠和第三子槽与所述电池负极电连接;所述热电发生器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子槽、第二滚珠和第四子槽与所述电池正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发生器还包括:
串联热电对,所述串联热电对包括多个交替分布且个数相等的第一热电材料层和第二热电材料层,相邻的所述第一热电材料层和所述第二热电材料层通过导电连接层电连接,所述串联热电对的一端形成所述热电发生器的负极端,所述串联热电对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热电发生器的正极端。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指环还包括:
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设置于所述外环,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第一端与所述感应线圈电连接,以用于接收所述感应线圈产生的电能;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端与所述热电发生器电连接,以用于接收所述热电发生器产生的电能;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感应线圈产生的电能进行升压稳流;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用于将收集并升压稳流后的电能储存至电池;或者,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从电池获取电能;及
待供能模块,所述待供能模块设置于所述外环;所述待供能模块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杰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