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指环
本申请涉及穿戴类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指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得发展,诸如智能指环等电子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指环将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是频繁的使用会导致电能消耗很快,因此需要智能指环能够长时间保持有电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指环,外环相对内环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以给智能指环供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指环,其包括:内环,所述内环包括磁体;外环,所述外环套设于所述内环外周缘,且可绕所述内环转动,所述外环内部设置有感应线圈和电池;其中,当所述外环绕所述内环转动时,所述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以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本申请实施例的外环内的感应线圈切割内环内的磁体产生感应电流,用于为智能指环供电;将磁体设置于内环、感应线圈设置于外环,避免磁体形成的磁场对智能指环内设置的电子元件、天线辐射体等部件产生电磁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指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智能指环的外环和内环的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环,所述内环包括磁体;及/n外环,所述外环套设于所述内环外周缘,且可绕所述内环转动,所述外环设置有感应线圈和电池;其中,/n当所述外环绕所述内环转动时,所述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以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环,所述内环包括磁体;及
外环,所述外环套设于所述内环外周缘,且可绕所述内环转动,所述外环设置有感应线圈和电池;其中,
当所述外环绕所述内环转动时,所述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以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还设有天线辐射体,以传输无线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内壁设有第一装配槽,所述内环外壁设有第二装配槽;所述智能指环还包括滚珠,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槽与所述第二装配槽之间,以使所述外环可绕所述内环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设置于所述外环,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感应线圈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感应线圈产生的电能;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感应线圈产生的电能进行升压稳流,并用于将升压稳流后的电能储存至电池;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也用于从电池获取电能;及
待供能模块,所述待供能模块设置于所述外环,所述待供能模块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用于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获取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热电发生器,所述热电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内环的内壁,所述热电发生器用于利用温差产生电能,并将所述电能传输至所述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内壁设有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包括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所述内环外壁设有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二装配槽包括第三子槽和第四子槽,所述第一子槽和第三子槽之间设置多个第一滚珠,所述第二子槽和第四子槽之间设置多个第二滚珠;
所述电池包括电池负极和电池正极;所述热电发生器包括负极端和正极端,所述热电发生器的负极端通过第一子槽、第一滚珠和第三子槽与所述电池负极电连接;所述热电发生器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子槽、第二滚珠和第四子槽与所述电池正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发生器还包括:
串联热电对,所述串联热电对包括多个交替分布且个数相等的第一热电材料层和第二热电材料层,相邻的所述第一热电材料层和所述第二热电材料层通过导电连接层电连接,所述串联热电对的一端形成所述热电发生器的负极端,所述串联热电对的另一端形成所述热电发生器的正极端。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指环还包括:
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设置于所述外环,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第一端与所述感应线圈电连接,以用于接收所述感应线圈产生的电能;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端与所述热电发生器电连接,以用于接收所述热电发生器产生的电能;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感应线圈产生的电能进行升压稳流;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用于将收集并升压稳流后的电能储存至电池;或者,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从电池获取电能;及
待供能模块,所述待供能模块设置于所述外环;所述待供能模块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电连接,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杰,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