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热提醒的AC/DC电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79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热提醒的AC/DC电源模块,涉及模块式电源技术领域,包括模块主体和提醒单元,提醒单元安装在模块主体的侧面外部。提醒单元包括外壳以及从下至上依次安装在外壳内部的导热组件、挡板和发声组件。导热组件将模块主体中的热量传导进外壳内部,将外壳内部的空气加热膨胀,挡板对膨胀的空气加压,当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将挡板挤开时,空气快速流入发声组件,使发声组件发出声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源模块,不需要复杂的电路,仅仅依靠气体膨胀就可以发出过热提醒,结构简单,安装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热提醒的AC/DC电源模块
本技术涉及模块式电源
,特别涉及一种过热提醒的AC/DC电源模块。
技术介绍
AC/DC电源模块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子器件,其一般由电路板和封装电路板的外壳组成,电路板上集成了很多器件,因此工作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保证电源模块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需要对外壳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控,避免过热导致电路板上的器件损坏。目前监控电源模块温度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在外壳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通过对温度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得到外壳内部的实时温度,并在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报警。这种方式虽然效果好,但是需要的成本比较高,而且安装起来也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热提醒的AC/DC电源模块,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过热提醒的AC/DC电源模块,包括模块主体和提醒单元,所述提醒单元安装在模块主体的侧面外部;所述提醒单元包括外壳、导热组件、挡板和发声组件;所述导热组件的一端位于外壳内部,另一端穿过外壳的底端并伸入所述模块主体的内部;所述外壳内侧面上靠近上端的位置转动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将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独立的两部分;所述发声组件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上端,且所述发声组件与挡板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使所述挡板能够向上转动一定角度,所述发声组件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外壳内部,出气口位于外壳外部。本技术中的一种过热提醒的AC/DC电源模块,包括模块主体和提醒单元,提醒单元安装在模块主体的侧面外部。提醒单元包括外壳以及从下至上依次安装在外壳内部的导热组件、挡板和发声组件。导热组件将模块主体中的热量传导进外壳内部,将外壳内部的空气加热膨胀,挡板对膨胀的空气加压,当具有一定压力的空气将挡板挤开时,空气快速流入发声组件,使发声组件发出声音。本技术的电源模块,不需要复杂的电路,仅仅依靠气体膨胀就可以发出过热提醒,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热提醒的AC/DC电源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提醒单元处在正常状态时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提醒单元处在提醒状态时的内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热提醒的AC/DC电源模块,该电源模块包括模块主体100和提醒单元200,所述模块主体100为常见的AC/DC电源模块,所述提醒单元200则安装在模块主体100的侧面外部。一并参照图2和图3,所述提醒单元200包括外壳210、导热组件220、挡板230和发声组件240,所述导热组件220的一端穿过外壳210的底端并伸入所述模块主体100的内部,用以将所述模块主体100内部的热量传递至外壳210内部,使外壳210内部空气的温度和模块主体100内部空气的温度一致或接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组件200使用金属制成,其包括导热杆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的截面积和外壳210的内部截面积相当,所述导热杆固定在扩散板的底面上,且穿过所述外壳210的底端后插入所述模块主体100中。为保证所述提醒单元200和模块主体100的连接稳定性,可以在所述提醒单元200和模块主体100的接触面上涂抹胶水,将提醒单元200稳定粘接在模块主体100上。所述外壳210内侧面上靠近上端的位置转动安装有挡板230,所述挡板230的截面积和外壳210的内部截面积相当,因此所述挡板230处在水平状态时能够将外壳210内部分隔为完全独立的两个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2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230安装在外壳210内部相同的高度上,且两个所述挡板230远离与所述外壳210连接处的一端彼此接触。为提高两个所述挡板230对空气的阻挡性能,两个所述挡板230在彼此接触的一端的端面上安装有密封胶条。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挡板2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所述发声组件240安装在外壳210内部的上端,且所述发声组件240与挡板230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使所述挡板230能够向上转动一定角度,所述发声组件240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空气从进气口快速进入,从出气口流出时,所述发声组件240即发出声音。为提高所述挡板230下方受热时能够保持的压力,所述挡板230上安装有弹性件,该弹性件提供所述挡板230向下转动的弹力。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安装在挡板230和外壳210的连接处。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挡板230的底面和外壳210的内侧面上。所述外壳210的侧面还安装有进气阀250,所述进气阀250的进气端位于外壳210的外侧面,出气端位于所述外壳210的内侧面,在所述进气阀250的作用下,外壳210外部的空气只能单向流入外壳210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10的内侧面上铺设有一层隔热材料制成的内衬260,该内衬260用于防止或减少外壳210内部热量耗散,保持空气压力。本技术中电源模块的工作过程如下:模块主体100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热量通过导热组件220传导进外壳210中,外壳210中的空气吸热膨胀,但是空气压力达到将挡板230撑开之前的压力之前,空气将始终处在外壳210内部。当空气压力达到一定值将挡板230撑开时,膨胀的空气快速流入发声组件240,使发声组件240发出声音以提醒模块主体100内部的温度过高。当模块主体100停止工作后,外壳210内部的空气和模块主体100内部一同冷却,导致外壳内部的空气压力减小,此时外部的空气即通过进气阀250进入外壳内部,补充因发声流失的空气。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热提醒的AC/DC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主体和提醒单元,所述提醒单元安装在模块主体的侧面外部;/n所述提醒单元包括外壳、导热组件、挡板和发声组件;/n所述导热组件的一端位于外壳内部,另一端穿过外壳的底端并伸入所述模块主体的内部;/n所述外壳内侧面上靠近上端的位置转动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将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独立的两部分;/n所述发声组件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上端,且所述发声组件与挡板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使所述挡板能够向上转动一定角度,所述发声组件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外壳内部,出气口位于外壳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热提醒的AC/DC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主体和提醒单元,所述提醒单元安装在模块主体的侧面外部;
所述提醒单元包括外壳、导热组件、挡板和发声组件;
所述导热组件的一端位于外壳内部,另一端穿过外壳的底端并伸入所述模块主体的内部;
所述外壳内侧面上靠近上端的位置转动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将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独立的两部分;
所述发声组件安装在外壳内部的上端,且所述发声组件与挡板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使所述挡板能够向上转动一定角度,所述发声组件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外壳内部,出气口位于外壳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热提醒的AC/DC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使用金属制成,包括导热杆和扩散板,所述扩散板位于外壳的内底部,所述扩散板的截面积和外壳的内部截面积相当,所述导热杆固定在扩散板的底面上,且所述导热杆穿过所述外壳的底端并插入所述模块主体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热提醒的AC/DC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安装在外壳内部相同的高度上,且两个所述挡板远离与所述外壳连接处的一端彼此接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冠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