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明专利>正文

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8756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雷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包括柱体,所述柱体的底部与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柱体的顶部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的内壁与承载筒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承载筒的底部内壁与避雷针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避雷针外侧设置有定位板。该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使得拉动拉杆可带动承载筒升降,从而调节避雷针的高度,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在拉杆的后端开设有拉动孔,拉动孔的内壁与扶手的外壁固定连接,并设置扶手为橡胶扶手,避免工作人员拉动扶手时遭受电击,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雷装置
,具体为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
技术介绍
野外气象观测用目力和借助仪器对云和近地面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进行连续的、系统的观察和测定,观测项目有大气压力、空气温度、湿度、地表温度、地中温度、风、降水、云量、云状、能见度、辐射、日照、蒸发、冻、积雪和电线积冰等天气现象,国家基本站每天进行2时、8时、14时和20时四次观测,昼夜守班,除此还要根据需要增加观测项目和次数,高空气象观测借助仪器对自由大气中各高度的气象状况进行观察和测定,观测项目有空气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主要的探测工具有无线电探空仪和测风气球,以及气象飞机、气象火箭和气象卫星等,野外气象观测站所使用的观测设备必须使用防雷装置来防止雷击,并且需要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维护,现有防雷装置大多为避雷针,而现有避雷针的安装多为焊接或是螺栓,在需要更换避雷针时操作人员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才能将避雷针进行更换,这种情况使操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大幅度的增加。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0536268U了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包括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的底部与安装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2)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柱体(1)的顶部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的内壁与承载筒(3)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承载筒(3)的底部内壁与避雷针(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避雷针(4)外侧设置有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的前后两侧均与承载筒(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5)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内壁与避雷针(4)的外壁相接触,所述避雷针(4)外壁的左右两侧均与一组夹块(7)靠近其的一侧相接触,所述夹块(7)位于定位板(5)的下方,所述夹块(7)的另一侧与移动块(8)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气象观测站用防雷装置,包括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的底部与安装座(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2)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柱体(1)的顶部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的内壁与承载筒(3)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承载筒(3)的底部内壁与避雷针(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避雷针(4)外侧设置有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的前后两侧均与承载筒(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5)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内壁与避雷针(4)的外壁相接触,所述避雷针(4)外壁的左右两侧均与一组夹块(7)靠近其的一侧相接触,所述夹块(7)位于定位板(5)的下方,所述夹块(7)的另一侧与移动块(8)靠近其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8)的另一端与滑动轴(9)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8)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组转动板(10),所述转动板(10)上开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轴(9)外壁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一组滑动孔的内壁滑动连接,位于所述移动块(8)前后两侧的两组转动板(10)相对侧远离其的一端分别与一组固定块(11)的前后两侧转动连接,两组固定块(11)的背对侧分别与承载筒(3)的左右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8)的底部与弹簧柱(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12)的底部与滑动块(1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13)的底部与承载筒(3)的底部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承载筒(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升降板(14),两组所述升降板(14)相对侧的底端均与一组第二转动杆(15)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15)的底端与第一转动杆(16)的顶端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一转动杆(16)相对的底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安力珺冯有成
申请(专利权)人:郑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