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旋转的避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712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旋转的避雷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贯穿至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壳体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机构,两个支撑机构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转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启动马达,马达的输出轴最终带动避雷针本体以马达的输出轴为圆心转动,即完成了避雷针本体旋转作业,该避雷结构具备自动旋转的优点,使得避雷针本体的尖端在一个圆形轨道上移动,使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增大,提高了避雷效果,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旋转的避雷结构
本技术涉及避雷
,具体为一种自动旋转的避雷结构。
技术介绍
避雷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措施,躲避因为雷电而产生的对人体、建筑等的危害,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避雷措施分为外部避雷措施和内部避雷措施两方面。现有的避雷针固定垂直向上安装,其保护的空间为一个圆锥体结构,在地面上的保护范围为一个圆,为了扩展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目前是通过加高避雷针或安装多根避雷针的方式,导致安装或维护成本较高,因此,需要一种自动旋转的避雷结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旋转的避雷结构,具备自动旋转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避雷针固定垂直向上安装,其保护的空间为一个圆锥体结构,在地面上的保护范围为一个圆,为了扩展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目前是通过加高避雷针或安装多根避雷针的方式,导致安装或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旋转的避雷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贯穿至壳体的顶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壳体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机构,两个支撑机构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转杆,两个转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活动架,所述活动架的内腔设置有避雷机构本体。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含有固定于壳体两侧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含有位于壳体顶部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与马达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连接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含有固定于壳体两侧顶部的侧耳,所述侧耳远离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转杆远离活动架的一端与侧板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避雷机构本体包含有转动连接于活动架内腔前侧与后侧的绝缘杆,两个绝缘杆之间固定连接有避雷底柱,所述避雷底柱的顶端安装有避雷针本体,所述避雷底柱的底端与连接块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启动马达,马达的输出轴最终带动避雷针本体以马达的输出轴为圆心转动,即完成了避雷针本体旋转作业,该避雷结构具备自动旋转的优点,使得避雷针本体的尖端在一个圆形轨道上移动,使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增大,提高了避雷效果,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的避雷针固定垂直向上安装,其保护的空间为一个圆锥体结构,在地面上的保护范围为一个圆,为了扩展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目前是通过加高避雷针或安装多根避雷针的方式,导致安装或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安装机构的设置,可以对该避雷结构进行安装,提高了该避雷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连接机构的设置,当马达的输出轴转动时,可以带动连接座转动,再通过连接座的设置,最终使得避雷针本体以马达的输出轴为圆心转动,即实现了动态避雷的效果,通过支撑机构的设置,可以对转杆起到支撑作用使得转杆稳定的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剖面图。图中:1、壳体;2、安装机构;21、安装板;22、螺孔;23、螺栓;3、马达;4、连接机构;41、连接座;42、连接块;5、支撑机构;51、侧耳;52、侧板;6、转杆;7、活动架;8、避雷机构本体;81、绝缘杆;82、避雷底柱;83、避雷针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旋转的避雷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机构2,安装机构2的数量为四个,安装机构2包含有固定于壳体1两侧的安装板21,安装板21的顶部开设有螺孔22,螺孔22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23,通过安装机构2的设置,可以对该避雷结构进行安装,提高了该避雷结构的稳定性,壳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3,马达3的输出轴贯穿至壳体1的顶部,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机构4,壳体1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机构5,两个支撑机构5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转杆6,支撑机构5包含有固定于壳体1两侧顶部的侧耳51,侧耳51远离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板52,转杆6远离活动架7的一端与侧板52转动连接,通过支撑机构5的设置,可以对转杆6起到支撑作用使得转杆6稳定的转动,两个转杆6之间固定连接有活动架7,活动架7的内腔设置有避雷机构本体8,避雷机构本体8包含有转动连接于活动架7内腔前侧与后侧的绝缘杆81,两个绝缘杆81之间固定连接有避雷底柱82,避雷底柱82的顶端安装有避雷针本体83,避雷底柱82的底端与连接块42转动连接,连接机构4包含有位于壳体1顶部的连接座41,连接座41的底部与马达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连接座4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2,连接座41和连接块42均为绝缘体,通过连接机构4的设置,当马达3的输出轴转动时,可以带动连接座41转动,再通过连接座41的设置,最终使得避雷针本体83以马达3的输出轴为圆心转动,即实现了动态避雷的效果,避雷针本体83的尖端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本体83放电,在通过避雷底柱82和接地装置将雷电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安装板21、螺孔22和螺栓23的配合使用,将该避雷结构安装在所需位置,启动马达3,马达3的输出轴带动连接座41转动,连接座41带动连接块42转动,连接块42带动避雷底柱82转动,避雷底柱82带动绝缘杆81转动,同时避雷底柱82转动时带动活动架7以转杆6为圆心前后摆动,对避雷底柱82起到移动的限位和支撑作用,使得避雷底柱82稳定的转动,同时避雷底柱82带动避雷针本体83同步转动,进而使得避雷针本体83的尖端在一个圆形轨道上移动,即实现了自动旋转的目的。综上所述:该自动旋转的避雷结构,通过启动马达3,马达3的输出轴最终带动避雷针本体83以马达3的输出轴为圆心转动,即完成了避雷针本体83旋转作业,该避雷结构具备自动旋转的优点,使得避雷针本体83的尖端在一个圆形轨道上移动,使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增大,提高了避雷效果,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的避雷针固定垂直向上安装,其保护的空间为一个圆锥体结构,在地面上的保护范围为一个圆,为了扩展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目前是通过加高避雷针或安装多根避雷针的方式,导致安装或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旋转的避雷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机构(2),所述安装机构(2)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壳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3),所述马达(3)的输出轴贯穿至壳体(1)的顶部,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机构(4),所述壳体(1)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机构(5),两个支撑机构(5)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转杆(6),两个转杆(6)之间固定连接有活动架(7),所述活动架(7)的内腔设置有避雷机构本体(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旋转的避雷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机构(2),所述安装机构(2)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壳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马达(3),所述马达(3)的输出轴贯穿至壳体(1)的顶部,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机构(4),所述壳体(1)两侧的顶部均设置有支撑机构(5),两个支撑机构(5)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转杆(6),两个转杆(6)之间固定连接有活动架(7),所述活动架(7)的内腔设置有避雷机构本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旋转的避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2)包含有固定于壳体(1)两侧的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的顶部开设有螺孔(22),所述螺孔(22)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栓(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旋转的避雷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雷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