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控制及垂直结构LED的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65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7
一种带控制及垂直结构LED的发光二极管,包括:支架,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引脚以及至少两个与引脚一一对应且电连接的导电区域;其中一个导电区域设有至少一个垂直结构LED和一个控制单元,垂直结构LED底部与导电区域电性连接,其顶部通过键合线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控制单元还通过键合线分别与两个导电区域电性连接,本申请首先在支架上划分出若干个导电区域,并且这些导电区域能对应一个引脚,其次采用垂直结构LED贴合在其中一个导电区域上,垂直结构的芯片电流分布更加均匀,发热量小,发光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佳,贴合后的垂直结构LED固定性能好,可靠性更高,最后在发光二极管内集成控制单元,可获得紧凑LED封装结构和良好的混光效果,节省线路板的布局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控制及垂直结构LED的发光二极管
本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尤其涉及一种带控制及垂直结构LED的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传统正装结构的LED芯片P电极和N电极在同侧,与发光二极管支架连接必须要通过键合线连接,这种LED芯片不仅使得整体发光二极管的散热效率不高,而且通过键合线的连接来固定LED芯片也会造成可靠性不高。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功能较为单一,而且需要配合控制IC使用,在一些工程师布局PCB的时候容易收到板子的空间限制,而且布局后的板子线路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带控制及垂直结构LED的发光二极管,能有效节省线路板的布局空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控制及垂直结构LED的发光二极管,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有至少两个引脚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引脚一一对应且电连接的导电区域;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区域设有至少一个垂直结构LED和一个控制单元,所述垂直结构LED底部与所述导电区域电性连接,其顶部通过键合线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通过键合线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电区域电性连接。本申请首先在支架上划分出若干个导电区域,并且这些导电区域能对应一个引脚,其次采用垂直结构LED贴合在其中一个导电区域上,垂直结构的芯片电流分布更加均匀,发热量小,发光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佳,贴合后的垂直结构LED固定性能好,可靠性更高,最后在发光二极管内集成控制单元,可获得紧凑LED封装结构和良好的混光效果,节省线路板的布局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脚包括引脚A、引脚B、引脚C和引脚D,所述导电区域包括导电区域A、导电区域B、导电区域C和导电区域D,所述控制单元通过键合线与所述导电区域C连接进行供电、通过键合线与所述垂直结构LED连接进行驱动信号传输并且通过键合线分别与所述导电区域A和导电区域D连接与外部进行输入和输出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脚还包括引脚E、引脚F、引脚G、引脚H、引脚I、引脚J、引脚K和引脚L,所述导电区域包括导电区域E、导电区域F、导电区域G和导电区域H、导电区域I、导电区域J、导电区域K和导电区域L,所述垂直结构LED分别设置在导电区域I、导电区域J和导电区域K上,并通过键合线和所述控制单元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结构LED通过导电胶粘合在所述支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绝缘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结构LED从顶部依次包括负极层、N-GaN层、MQWs层、P-GaN层以及正极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垂直结构LED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实施例一:一种带控制及垂直结构LED的发光二极管,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设有两个引脚2以及两个与所述引脚2一一对应且电连接的导电区域3;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区域3设有三个垂直结构LED5和一个控制单元4,控制单元优选为控制IC,所述垂直结构LED5底部与所述导电区域3电性连接,其顶部通过键合线与所述控制单元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4还通过键合线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电区域3电性连接。如图1所示,如上结构可知,支架的碗杯划分出两个导电区域,左侧的导电区域和左侧的引脚电连接且为正极,右侧的导电区域和右侧的引脚电连接为负极,将三个不同颜色的垂直结构LED芯片贴合在左侧的导电区域内,通过下部贴合进行电连接进行供电,而垂直结构LED芯片的上部通过键合线和控制IC连接,控制IC还通过键合线分别和正极的导电区域以及负极的导电区域连接,控制信号加载到电源信号上,于两个引脚输入,控制IC接收到电源信号后内部处理调解出驱动LED芯片的控制信号发送给三个LED芯片实现亮度及灰度的调节,因此实施例一只需要输入一组电源即可。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所述引脚2包括引脚A21、引脚B22、引脚C23和引脚D24,所述导电区域3包括导电区域A31、导电区域B32、导电区域C33和导电区域D34,所述控制单元4通过键合线与所述导电区域C33连接进行供电、通过键合线与所述垂直结构LED5连接进行驱动信号传输并且通过键合线分别与所述导电区域A31和导电区域D34连接与外部进行输入和输出信号,增加了引脚A和引脚D,分别与外部的电路连接,引脚A用于接收信号输入,引脚D用于信号输出,控制IC将接收的信号内部处理调解出驱动LED芯片的控制信号发送给三个LED芯片实现亮度及灰度的调节,而引脚C和引脚B用于通过导电区域C和导电区域B给LED芯片和控制IC供电。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所述引脚2还包括引脚E25、引脚F26、引脚G27、引脚H28、引脚I29、引脚J210、引脚K211和引脚L212,所述导电区域3包括导电区域E35、导电区域F36、导电区域G37和导电区域H38、导电区域I39、导电区域J310、导电区域K311和导电区域L312,所述垂直结构LED5分别设置在导电区域I39、导电区域J310和导电区域K311上,并通过键合线和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增加的导电区域和引脚能将垂直结构LED芯片的信号输出或输入,可通过外部电路的IC控制。在这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结构LED5通过导电胶粘合在所述支架1上,以使垂直结构LED与导电区域完全贴合,提高电流的流通效果,并且可靠性高,进一步防止垂直结构LED芯片脱落。在这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4通过绝缘胶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防止短路。在这些实施例中,所述垂直结构LED5从顶部依次包括负极层51、N-GaN层、MQWs层、P-GaN层以及正极层52,正极层为基座,可以固定在导电区域上进行电连接,中间复合层用于发光,垂直的结构提升了散热的效果,电流分部更加均匀,发热量小,热量分部均匀,发光效率更高。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的范围,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申请相同或近似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控制及垂直结构LED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1),所述支架(1)设有至少两个引脚(2)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引脚(2)一一对应且电连接的导电区域(3);/n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区域(3)设有至少一个垂直结构LED(5)和一个控制单元(4),所述垂直结构LED(5)底部与所述导电区域(3)电性连接,其顶部通过键合线与所述控制单元(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4)还通过键合线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电区域(3)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控制及垂直结构LED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所述支架(1)设有至少两个引脚(2)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引脚(2)一一对应且电连接的导电区域(3);
其中一个所述导电区域(3)设有至少一个垂直结构LED(5)和一个控制单元(4),所述垂直结构LED(5)底部与所述导电区域(3)电性连接,其顶部通过键合线与所述控制单元(4)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4)还通过键合线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电区域(3)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控制及垂直结构LED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2)包括引脚A(21)、引脚B(22)、引脚C(23)和引脚D(24),所述导电区域(3)包括导电区域A(31)、导电区域B(32)、导电区域C(33)和导电区域D(34),所述控制单元(4)通过键合线与所述导电区域C(33)连接进行供电、通过键合线与所述垂直结构LED(5)连接进行驱动信号传输并且通过键合线分别与所述导电区域A(31)和导电区域D(34)连接与外部进行输入和输出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控制及垂直结构LED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