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耀远专利>正文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62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座体及设于座体上的盖体,座体内设置有驱动腔以及操作腔,驱动腔和操作腔内分别设有驱动机构和操作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驱动轴以及设于驱动轴上的转换盘,驱动机构与操作机构通过驱动轴联动连接,驱动轴包括连接段、安装段以及驱动段,连接段上配合设置有具有插柱的安装套,安装套上设置有操动柄,操动柄上设有第一伞齿轮,第一伞齿轮上设置有与插柱相适配的插孔,安装段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啮合的第二伞齿轮,驱动轴横向设置于座体内,操动柄相对驱动轴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操作且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双电源切换开关就是因故障停电自动切换到另外一个电源的开关。目前,许多重要的场所都采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为电器供电,如高层建筑、小区、医院、机场、码头、消防、冶金、化工、纺织等不允许停电的重要场所。申请号为201910069232.5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专业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一侧安装有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一侧安装有单极组件,所述单极组件一侧安装有辅助触头组件,本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操作组件、单极组件和辅助触头组件的联动作用,便于完成一路电源的合闸和完成二路电源的合闸,提高了触头的分合闸速度,并且提高了额定限制短路电流能力,提高专业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参数,并且触头没有银点结构,这样就降低了专业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成本,实现了低成本高参数的专业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设计,通过视察窗的作用,便于清晰的看到内部触头的位置情况,使用更加安全。然而,上述的专业型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由于其连接轴设于安装壳的侧边,不便于手动操作,且其结构较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操作且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座体及设于座体上的盖体,座体内设置有驱动腔以及操作腔,驱动腔和操作腔内分别设有驱动机构和操作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驱动轴以及设于驱动轴上的转换盘,驱动机构与操作机构通过驱动轴联动连接,驱动轴包括连接段、安装段以及驱动段,连接段上配合设置有具有插柱的安装套,安装套上设置有操动柄,操动柄上设有第一伞齿轮,第一伞齿轮上设置有与插柱相适配的插孔,安装段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啮合的第二伞齿轮,驱动轴横向设置于座体内,操动柄相对驱动轴垂直设置。优选的,操作机构包括若干组联动设置于驱动段上的触头架,每组触头架上均设有动触头,动触头与设于座体上的端子相适配。优选的,触头架的底部设有具有定位片的定位槽,定位片定位槽分隔为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动触头包括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分别设于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可与端子夹持配合。优选的,第二伞齿轮上设置有两组弧形孔,两组弧形孔中分别穿设有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均设置有条形孔,穿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条形孔分别设置有第三插杆和第四插杆,转换盘上设有导向孔,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穿过导向孔设置。优选的,驱动腔内设置有机架,驱动轴穿过机架设置,机架上设有用于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穿过的机架条孔,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位于机架内,机架上设置有将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遮挡的盖板。优选的,安装段和驱动段的截面为六边形,连接段的截面为圆形,安装段的径向尺寸小于驱动段和连接段的径向尺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由于设置有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通过手动操作进行常备用电源的切换时,只需将操动柄转动,便可实现操作机构的切换操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由于操动柄垂直于驱动轴设置,操动柄位于盖体的上端面,如此设置,便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反映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反映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反映驱动机构的爆炸图;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反映操作机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触头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座体;11、驱动腔;111、机架;112、机架条孔;113、盖板;12、操作腔;13、端子;2、盖体;3、驱动机构;31、驱动电机;32、驱动轴;321、连接段;322、安装段;323、驱动段;33、转换盘;331、导向孔;4、操作机构;41、触头架;411、定位片;412、定位槽;413、第一安装腔;414、第二安装腔;42、动触头;421、第一动触头;422、第二动触头;5、安装套;51、插柱;52、操动柄;53、第一伞齿轮;54、插孔;55、第二伞齿轮;551、弧形孔;61、第一插杆;62、第二插杆;63、第一连杆;64、第二连杆;65、条形孔;66、第三插杆;67、第四插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8所示,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座体1及设于座体1上的盖体2,座体1内设置有驱动腔11以及操作腔12,驱动腔11和操作腔12内分别设有驱动机构3和操作机构4,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与驱动电机31连接的驱动轴32以及设于驱动轴32上的转换盘33,驱动机构3与操作机构4通过驱动轴32联动连接,驱动轴32包括连接段321、安装段322以及驱动段323,连接段321上配合设置有具有插柱51的安装套5,安装套5上设置有操动柄52,操动柄52上设有第一伞齿轮53,第一伞齿轮53上设置有与插柱51相适配的插孔54,安装段322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53啮合的第二伞齿轮55,驱动轴32横向设置于座体1内,操动柄52相对驱动轴32垂直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有第一伞齿轮53和第二伞齿轮55,通过手动操作进行常备用电源的切换时,只需将操动柄52转动(一般通过专用工具插入操动柄52中进行转动),此时,第一伞齿轮53转动,带动第二伞齿轮55和驱动轴32转动,便可实现操作机构4的切换操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由于操动柄52垂直于驱动轴32设置,操动柄52位于盖体2的上端面,如此设置,便于操作。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机构4包括若干组联动设置于驱动段323上的触头架41,每组触头架41上均设有动触头42,动触头42与设于座体1上的端子13相适配,触头架41的底部设有具有定位片411的定位槽412,定位片411定位槽412分隔为第一安装腔413和第二安装腔414,动触头42包括第一动触头421和第二动触头422,第一动触头421和第二动触头422分别设于第一安装腔413和第二安装腔414内,第一动触头421和第二动触头422可与端子13夹持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动触头421和第二动触头422固定设置于第一安装腔413和第二安装腔414内,端子13位于第一动触头421和第二动触头422之间,第一动触头4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座体及设于座体上的盖体,座体内设置有驱动腔以及操作腔,驱动腔和操作腔内分别设有驱动机构和操作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驱动轴以及设于驱动轴上的转换盘,驱动机构与操作机构通过驱动轴联动连接,其特征在于,驱动轴包括连接段、安装段以及驱动段,连接段上配合设置有具有插柱的安装套,安装套上设置有操动柄,操动柄上设有第一伞齿轮,第一伞齿轮上设置有与插柱相适配的插孔,安装段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啮合的第二伞齿轮,驱动轴横向设置于座体内,操动柄相对驱动轴垂直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座体及设于座体上的盖体,座体内设置有驱动腔以及操作腔,驱动腔和操作腔内分别设有驱动机构和操作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驱动轴以及设于驱动轴上的转换盘,驱动机构与操作机构通过驱动轴联动连接,其特征在于,驱动轴包括连接段、安装段以及驱动段,连接段上配合设置有具有插柱的安装套,安装套上设置有操动柄,操动柄上设有第一伞齿轮,第一伞齿轮上设置有与插柱相适配的插孔,安装段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啮合的第二伞齿轮,驱动轴横向设置于座体内,操动柄相对驱动轴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操作机构包括若干组联动设置于驱动段上的触头架,每组触头架上均设有动触头,动触头与设于座体上的端子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触头架的底部设有具有定位片的定位槽,定位片定位槽分隔为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动触头包括第一动触头和第二动触头,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远
申请(专利权)人:刘耀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